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7 17:40:23瀏覽1106|回應4|推薦12 | |
要看台灣對ECFA的需求,可以從兩個角度切入。一個是區域政治,一個是經貿。當然,兩者無法切割,也勢必鑲嵌。但在台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似乎經常在不該掛勾的時候掛勾,在不應脫鉤的時候脫鉤。 我完全同意,台灣的政治經濟戰略步局應該廣及世界,而不能只有中國。但摸著良心來講,依台灣目前整體的經濟實力要打進先進國家市場,並不這麼樂觀。 具體來說,歐美等國的市場,講求的是高品質、高水準的商品,或簡稱品牌商品。企業的產品而邁向品牌之路,需要的包括:產業規模與產業群聚緊密程度、產與學高度合作之後產生的應用研發能量、消費行為掌控與品牌與行銷通路運籌…等等。然而,台灣過去至今的經濟能量多是以中小企業的製造業為主,不但產業內部結構鬆散,產業界與學界的合作研發也仍停留在複製他國經驗的逆向工程或初階的理論應用,這種環境訓練出來的人才要不是高學歷、無戰力,就是有製造能力卻缺乏與國際競爭的實力與視野。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ECFA之於台灣究竟是有何意涵呢? 從某一個角度來講,對台灣而言ECFA謀的是製造成本的降低、以及開發中國家大市場的銷售、以及通路的布局。更進一步來說,在台灣既有的產業結構尚未提升的狀況下,除了中國的廉價生產成本與市場以外..台灣還有哪個更容易親近的利基與腹地? 不簽ECFA,台灣的出口貿易將因為貿易的壁壘而導致各種成本的提升。我們所追求的貿易自由將大受阻礙。換句話說,保護政策只是延遲死亡。 然而,儘管如此,國內另一種聲音所擔心的也是不爭的事實。台灣的產業結構真正領先中國多少?又有多少企業與產業能夠跟中國相對的企業與產業硬碰硬去做競爭?甚至,在我們的產業結構還不夠健全的時候,越是迎向自由貿易與競爭,生存的風險就越大。換句話說,ECFA可能是藥,但對於體質纖弱的人,結果可能藥到命除! 無庸置疑的,ECFA簽與不簽,受益者與受害者都存在著!我們可以比較粗略分析ECFA的受益與受害對象如下:1)受益者-多為中、大型已經布局中國甚至布局全球的企業,他們的規模多半已經足以「利用」中國的經濟環境,提供它們競爭力;2)受害者-多為中小型在地型企業,或目前尚無健全產業鏈結做為產業集體競爭力依靠的產業成員。ECFA對它們來說,風險應該高過於期待。 如此說來,ECFA最簡要來說就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基於對於現在的競爭實力、未來發展的機會與損益、進行的權衡,或說就是一種「零和的賽局」。那既然各種選擇都有利弊…為何無論哪個政黨都無法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為什麼無論執政黨或反對黨,一個只強調ECFA簽署的急迫性與必要性,而對受害的產業僅以不夠具體的產業補助與扶持措施給與輕描淡寫的敘述;而另一方則只強調ECFA簽署的風險與代價,卻無視於其中的利弊,或提出更具開創性且更周延的方案。 甚至,為什麼沒有一個政黨可以清楚的說明,之所以選擇支持對大企業有利的ECFA,是基於哪種經濟發展的理念,而對小企業又有哪種具體短、中、長程的發展去做轉型與接軌!又或為什麼沒有一個政黨可以清楚的說明,之所以反對這種對大企業有利的ECFA,是否是為了扶持、保護中小企業,而這種保護措施如何彌補大企業可能立即遭受的傷害,又如何在保護傘下,快速的將中、小企業的實力補強,以追上全球競爭下的市場衝擊! 台灣人面對ECFA,需要的是全面的事實還有事實背後的清楚考量,而不是政治人物們為了自己的私利,遮遮掩掩的、暗渡陳倉的、或偏頗的陳述對她們有利的部分。 我們清楚ECFA是一種選擇,而所謂選擇就是一種取捨!既然取捨,就必須有清楚的理由!小老百姓應該再問一次,為什麼整個ECFA沒有人能把話講清楚、做出決定,並對自己的選擇和各種發展結果、影響,篤定的說:「我負責」!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