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根據「黑森林是我家後花園 - 馬勒第八 千人歡唱」所作的補充說明
2018/02/17 13:22:25瀏覽600|回應0|推薦0

根據「黑森林是我家後花園 - 馬勒第八 千人歡唱」所作的補充說明

原文:http://wwilliam.pixnet.net/blog/post/29872347

作者:wwilliam

1. 第一樂章的開頭,指揮數了四個(應該是)預備拍(動作非常明顯),結果管風琴出來四拍後合唱團進來,在那個當口下指揮雖然指得很用力,但樂團的速度突然就被拖慢,造成一個很奇怪的落差,

1. 因為合唱團齊唱:"Veni, Veni, Creator Spiritus!" 是從第二小節開始,開頭的樂器除了管風琴外還有巴松管、低音提琴等,目的是要呈現一種轟然巨響的震撼低頻效果。

2. 雖然如此,整場的演出還是瑕不掩瑜。第一樂章一連串的轟然巨響,照裡來說應該是高潮迭起,但是我反而沒有很大的感覺,

2. 這句指的可能是 "Accende lumen sensibus" 這段: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825

3. 當然每每TheorinPark進入時,他們的聲音都極具有穿透性,尤其是Theorin,雖然樂團與合唱團的聲音火力全開,但他的聲音就能夠中氣十足的凌駕於上,不愧是華格納的女高音,

3. 參照當時演出編制,她唱的可能是第一女高音。但本作第二女高音在第二部的唱段,會比第一女高音多,所以相對的第二女高音的角色反而比較重要。

4. 樂章結束前的結尾,四樓左側有幾把銅管出現,共同營造出熱烈的效果,不過總覺得銅管表現不大穩定,比起之前NSO的音樂會還要更不穩,也缺乏那種逼人的氣勢。

4. 也就是第一部的最後17小節,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547 注意到此處將呈現本作中最巨大的音響效果,尤其在最後三小節定音鼓加入時,合計將達38聲部。因為第二部尾奏小號及長號出現的時候,是沒有人聲的。

5. 第一樂章演完,觀眾席中傳來零星的掌聲(讓我坐如針氈),樂團有一部分的人員進場,原本在合唱團前的獨唱家們,也移動到樂團前方。

5. 可能是指第二部將加入的鋼片琴、曼陀鈴等樂器,還有重點豎琴的部份。另一部分,第二部獨唱者分別有各自的唱段,不象第一部的時候只能混在合唱團中出聲或輪唱而已。

6. 這是第一次我好好的拿著馬八第二樂章的歌詞,跟著音樂一路閱讀聆賞。這個樂章的音樂層次營造非常細膩唯美,第一段的器樂演奏呈現的堆疊,具有完美的條理鋪陳,然後慢慢的引導合唱團進入。

6. 第二部的第一段就是指「慢板樂段」,而這裡講的是開頭器樂曲的樂段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636,及之後接續的合唱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202

7. 我記得呂紹嘉在九月的講座中提到馬勒第八號可以視為他的彌撒曲,

7. 有可能是因為彌撒曲大部分都是合唱為主,又是拉丁文,所以馬勒才有此一說。

8. 雖然聖母這個角色只有兩句歌詞:

Komm! Hebe dich zu höhern Sphären! (來吧,你往更高處飛升)

Wenn er dich ahnet, folgt er nach. (當他知道你在此,就會跟隨著你)

安排在三樓的右側唱出這段具有承先啟後的文字,

8.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254。注意到「承先啟後」一詞,會這樣講表示真的有學到一些,可能參加講座導聆時比較專心之故。因為之前就一直強調第二部的重點主題「Accende動機」,就是靠「聖母主題」引導推向最終結尾高潮的。這點從終曲就可很明顯看出,也就是要欣賞馬勒第八一定要搞懂這層基本邏輯關係在。

9. 這種從天降臨的設計在交響曲營造樂劇的氛圍,當然林孟君唱得很好,不過要是可以像某些演唱會吊鋼絲,或者像曾經看過的魔笛中”夜后”唱那段花腔時從高處降臨的那種氣勢,那段勢必更加動人且具有畫面性。

9. 這個就是不可能的事了。因為音樂廳與歌劇院演出性質不同,設計也不同。劇院因為有布景有特效等需求,所以舞台上方有些機械設備可以這樣操作。音樂廳的話根本無此必要,但要馬八事在歌劇院演出通常也有困難,原因在於沒有管風琴,找替代樂器當然效果氣勢就差多了。

10. 但是第二樂章的表現再怎麼美,最令人震撼的還是在終曲”Alles Vergängliche”這邊,

10.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647

11. 合唱團不斷的堆疊(Zieht uns hinan)

11. 也就是從合唱團唱:"Das Ewig-Weibliche"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720 開始。

12. 突然間一個急踩煞車,重新管風琴與合唱創造出的莊嚴肅穆,唱出” Alles Vergängliche”

12. 「急剎」可能指的是當合唱團將最後唱出 "Alles Vergängliche" 時的一個頓點,也就是突然一瞬間全部安靜下來,可能是指揮要作的一個效果,但畢竟當時我沒在場不是很確定。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845

13. 在那個瞬間真的會讓人感動落淚,一種像要升天的感動,

13. 這裡講的升天的感動的描述是沒有錯的,因為馬八第一部與第二部結尾作法不同,第一部是讓整個樂團嘎然而止,第二部才有作一段尾奏,營造出那種聲響綿延的效果。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riahfool&aid=1103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