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根據「Jerhyn - [雜感] NSO馬勒八號(第一場) 2005/07/10 」所作的補充說明
2018/01/29 00:22:36瀏覽119|回應0|推薦0

根據「Jerhyn - [雜感] NSO馬勒八號(第一場) 2005/07/10 」所作的補充說明

原文: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121031743.A.925.html

作者Jerhyn (☆★發條兔子★☆)

看板clmusic

標題 [雜感] NSO馬勒八號(第一場)

時間Mon Jul 11 06:09:06 2005

[前言]

「雖然遲了一步,但總比永遠等不到來的強。」 - 一篇等了12年半的回覆。

這是根據Jerhyn (☆★發條兔子★☆) 2005710NSO演出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後於ptt所發表的樂評而作的補充說明。

1. 但是最後的神秘合唱及結尾的磅礡氣勢,終於讓我掉下了眼淚...

1. 神秘合唱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647

2. 合唱團最慘的地方在PART 2的序奏之後的碎音

這邊的旋律是靠很多的短弱音在不同聲部間流動才能夠拼湊出來的

這種又短又弱的聲音對合唱團員是很難的考驗

因為需要深厚的基本功才有辦法讓聲音又短又弱且有共鳴地傳出來,同時兼顧咬字

2. [合唱與回聲] "Waldung, sie schwankt heran"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201

3. 然後因為團員不夠(還是功率不足?)

合唱團BASS部嚴重缺乏,這會讓整體聽起來沒有「根」

3. 類似音響系統裡所謂的「低頻」。其實在馬八裡低頻感主要來自管風琴和低音提琴,某些錄音會使用「加料」的方式讓聽者感覺其中低頻震撼力,若搭配重低音音箱會更明顯,但與實際現場聆聽感受仍有相當大的差異。

4. 好幾個長而連綿的樂段都還是有達到感人的效果

而氣勢的營造也都不錯 ^^b

4. 合唱團長連綿的樂段指的可能是 "Dir, der Unberührbaren"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545

"Blicket auf"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405 這兩段,或者也包括終曲神祕的合唱。

5. 獨唱家方面

男中音巫白玉璽老師很棒,果然唱什麼像什麼

5. 巫白玉璽唱的一定是極樂神父 (Pater estaticus) 這段 "Ewiger Wonnebrand"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434

6. 男高音好像身體不適,一直需要坐下來喝水休息

聽起來聲音的音色常常會有點瀕臨破裂

不過沒出什麼大錯,

而那種讓人神經緊繃的高音在PART 2solo處其實也還蠻適合的

這種「如泣如訴」的感覺,讓我聽得又緊張又感動 XD

6. 男高音唱的崇敬瑪利亞的學者 (Doctor Marianus) solo 能夠表現「如泣如訴」感覺的,應該是"Höchste Herrscherin der Welt"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198 "Blicket auf"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313 這兩段

7. 最有問題的是右邊第二個穿白衣服的女高音(應該是飾演「葛萊卿」那位)

7. 第二女高音

8. PART 2有段solo完全脫節,只好尷尬消音亂唱

雖然指揮有頻頻轉頭回來指示,但感覺這位老師好像不是很熟這個曲子

脫軌後就回不來了,只好消音帶過去

不過罰站幾分鐘之後,下一段的solo表現就有好一點了... =___=

8. 這段說的是,第二女高音的solo段落"Neige, neige"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012 沒唱好,在經過童聲合唱後的下一段,也就是"Vom edlen Geisterchor umgeben"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129 才好一些。

9. 另一個讓我感到美中不足的就是光明的聖母

個人認為在視覺效果上應該再找個台子墊高讓女高音站在上面

才有那種母儀天下的感覺 :p

9. 光明聖母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254

10. 問題比較大的是長笛,今天很怪,音一直不準,

PART 2序奏後面有一大段長的高音也維持得不好,讓人如坐針氈...

10. 可能是這段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180

11. 尤其是PART 2有段綿長感人的合唱部分

處理的有如海浪般,一波一波地來,拍打著我的胸口,十分感動。

11. 這裡沒有特別說明是終曲神祕的合唱,所以很有可能指的是 "Blicket auf" 這段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405

12.唯一覺得比較怪的速度變化就是神秘合唱中間有段兩個女高音接力的地方

個人心目中理想的處理是:

先唱的葛萊卿維持在尾音先不要急著收,

然後等罪孽深重的女人不著痕跡地延續這個音出來之後,葛萊卿才收

這個地方葛萊卿和罪孽深重的女人都收尾收得很明顯(又不是中國藝術歌曲 =__=)

而且指揮在罪孽深重的女人那段速度有變快,結果女高音脫節了

後來慢回原速整體才又恢復正常,

這邊指揮指示的的速度變化讓我覺得很莫名其妙(雖然聲樂家沒跟上但還是能想像)

12. 這裡說的是 1:18:40 – 1:19:45 這段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720,也就是樂譜的 1452-1479小節。不過有問題的是,按樂譜指示,先唱的第一女高音並不是 葛萊卿。因為按編制 葛萊卿第二女高音,所以也有可能指揮在此處做過變動,讓第一及第二女高音互換。但這種可能性比較低,主要是當初選角時,兩位女高音音色就不能太接近。如此在重唱時的層次感才會明顯,也就是在選角時就以做過考量的前提下,沒道理在實際演出突然做互換。如此操作意義不大,所以很有可能是原作者把兩位女高音角色順序記錯。

13. 這段主要是說,第一女高音唱的 zieht uns hinan 的尾音 an....,要從1472小節延伸到1475小節,以便跟第二女高音接續。而原作的意思是覺得聲音收得太早,但這邊可能的問題是,最後的尾音由於聲音到後來可能已經很薄弱,加上同時間合唱團也有發聲,所以如果是在現場座位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是有可能聽不清楚以為聲音斷掉。另一種是假設是唱片錄音的話,有可能錄音師在後製時,沒特別留意將獨唱這聲音調整特別突出的話,確實有可能聲音被合唱團蓋過。

14. 另外奇怪的是,個人已經不只一次看到有人特別提出這段來講,包括之前的呂岱衛,還有後來網路上看到的文章都有。雖然不清楚確切原因,但日後視情況有可能需要專文討論。

[後記]

原作此篇評論主要集中於第二部,關於第一部的心得幾乎沒看到。但感覺算是還蠻懂這部作品的至少第二部這部分。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riahfool&aid=11004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