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8 15:40:41瀏覽808|回應3|推薦6 | |
台灣經過了解除黨禁後,至今已成為二個主要的政治勢力,國民黨和民進黨。也經過二次的政黨輪替了,但這二個政黨的表現,也讓很多台灣人不滿意。最近有個調查是台灣最醜陋的事物,第一名是選舉旗幟,第二名是廣告招牌。 廣告招牌是每天出門都會看到的東西,而選舉旗幟是選舉年才會出現的物品,其出現頻率不能和廣告招牌相比,但為什麼會排到第一?這可能是大家對兩黨的表現很不滿所致。 有個新成語「含淚投票」,就是用來形容現在台灣的民主選舉,候選人的本質差不多,民眾没得選擇。民主制度的設計,原本是要把權利分散到全體民眾,避免權力 集中。但如果完全分散又没有效率,所以是把權力交給議員,由議員來代行權力,這也是世界民主國家所以使用的制度。但是,這個制度無法制止「朋黨」的產生, 就是一些人因為相同的利益形成的合作集團。 民進黨在2000年時的選舉,形象是不錯的。記得當時民進黨主打的就是貪腐議題,有個競選廣告令我至令記憶深刻:全版的報紙上面,最上面是連戰和伍澤元 (公認的貪官)、中間是宋楚瑜和顏清標(公認的黑道)、最下面陳水扁和李遠哲(公認的清流)。國民黨因為貪腐的形象,選情節節敗退,終於政黨輪替了。 後來呢?民進黨執政不力還不是最大的問題,主要是自已也貪腐,這個是最不能原諒的地方。現在民進黨的自辯就很無力了,當對手指出違法犯紀時,通常就是: 「國民黨的某某也這樣。」這如同現行犯被逮了,卻反嗆警方不去抓別人一樣可笑。反而大家開始懷念蔣經國了,因為他執政的那個時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 蔣經國個人至少和「貪腐」無關。民進黨當年指出的國民黨的問題,結果自已也是一樣。所以,民眾到了選舉時,只能含淚投票了。 雖然民主仍會有新的權貴產生,但只要民眾有自覺,那這個權貴也不會有太大的力量。但是選民也要有新的人選,才能發揮制衡的力量。而有競爭才有進步,如果要使國民二黨更加進步,則必須要有新的競爭者,第三個政黨必需要成氣候。這個第三政黨要如何才能符合民眾的需要呢?我覺得,第三黨的議員可以不交際應酬,但要: 第一,要認真做事。出席開會是基本,已經是民代的人不出席開會,出席率不高,那就根本不能發揮代議制度的功能。因此如果不能出席開會,必須要對選民交代原因。 第二,對議題要有研究。對某議題的投票,必須要對其選民解釋原因。而且要留下相關的研究紀錄,供選民查閱。 第三,自律。儀容整齊,發言嚴謹,才是為民表率。 第四,注意利益回避。如果家族有經營某行業和議案相關的,就必須要回避。 第五,財產公布,誠實做人。 總而言之,第三黨的議員要「專業」,這樣的人,會讓選民有新的選擇,不致含淚投票。而且也能充分發揮其代議政治的能功,確實做到為民喉舌。 前面講的是議員,現在講的是政黨。民眾對政黨的要求: 第一,對政策負責,不亂開競選支票。 第二,政黨競爭要理性,不要訴之感性。 第三,遵守議事規擇,保持議事風度。 第四,政策研究要公開透明。 第五,財務收支要公開透明。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