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12 21:05:01瀏覽503|回應2|推薦9 | |
我不認識蘇正德教授,他這次就「食品安全」的角度說明這次餿水油的事件,其實不會有什麼危害,「安全性」無虞的,希望社會不用太過恐慌的發言,竟然受要各家名嘴,媒體的圍剿。這就說明,台灣是個鬼島,敢說實話的人,真的要考慮一下,說實話的後果,下次發言的時候,最好要多多斟酌一二。 蘇教授的論點,我認為是對的。其實,每個人可以自己試行判斷一下,餿水油經過提鍊過程後,油脂已經經過純化了。然後經過上游,中游,下游各家廠商的使用,稀釋後,剩下是多少會被吃下肚子?餿水油到底有多毒?沒有證據說明它會對社會大眾的健康會造成什麼危害。如同尿水糞水經過蒸餾所得的水,和尿水糞水有很大的區別是類似的原理。噁心一定會有,但這個產品有多毒,誰也說不上。 台灣社會有很多迷信,除了各路神佛之外,還有科學。某些專家可以舉出文獻說明某些物質,可能會造成肝、腎、免疫系統⋯的某些病變。但是,那些數據多半是來自特殊設計過的動物實驗,例如大量的被餵食某個物質,然後再解剖,觀察其有那些病變。看起來有些邏輯,似乎是對的結果。但是,其實驗設計,如果仔細推敲,就會發現裡面有很多問題,其結論可信度有點問題。這些病變,是否是這些物質所引起?還是營養不良(奇怪的食品配方)所引起? 目前的食品檢測不無管再如何加強,其實都難以解決食品安全的疑慮。雖然都是科學方法,來對食品作檢測,但也有聰明人,用科學方法,來規避這些檢驗。就用最簡單的「生菌數」來說,不管其食物加工廠多麼髒亂,蟲鼠亂跑,只要在包裝前後經過殺菌處理,其成品必然會通過「生菌數」的檢查。如果只是對食品成品加強檢測,不見得對食品安全有什麼更有效的幫助。 科學檢測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要對其原理了解後,就很容易規避。例如幾年前的三聚氰氨奶,不都是「蛋白質」滿檔合格嗎?所以,羅列再多的檢驗物質列表,除了增加許多成本外,對食品安全的保護很有限。有心人要通關,有的是各種方法。 我認為可以用每個人的「常識」來面對這個問題,那就是規定做食品這一行的,其工廠,廚房,冰箱,原料等都要開放給大眾參觀。每個人只要從頭到尾去看過,嗅過,見識過,自然會有一個判斷,這個食品是否可以信任。現在有許多餐廳,其廚房是公開給所有來客看的,目地是使其顧客放心。現在的許多食品廠,有幾間是可以開放參觀的?就是因為關起門來,自成一國,然後只要門面做好,但內部藏污納垢,最後經人檢舉,然後出大事。 現在的報導一直強調多噁多毒,噁是一定噁,但多毒則多半沒有證據。或許這也是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廠商刑責不重的原因,畢竟沒有證據會毒死人,毒害人。強調其毒性,無限上綱,只會人心惶惶,然後損失不斷擴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