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農業問題,是個存在已久,但又急迫的問題…
2011/10/15 20:54:21瀏覽360|回應3|推薦3
      農業活動,是人類古早就有的行為,在史前時代就已有了!其歷史與考據不是我要討論的重點,而是把時間拉到現在的中華民國,主要就是在台灣這塊島上面。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面積約為36000平方公里,其三分之二為山地,再扣去沿海鹽地、河流流域,城鎮、道路等用地,基本上台灣的農地面積,從網路(農糧署2008年三月)查來的資料,約是8200平方公里,佔台灣面積22.84﹪,水田、旱田約各半。糧食作物(水稻+雜糧)產量約為157.3萬公噸(農糧署2008年四月)。
      但是台灣人口有二千三百萬,一年的糧食需求,我個人大概估算,一人一餐吃一碗飯(約150克白米),每日三餐,一年的需求就要377.8萬公噸。很明顯,台灣現在的糧食產量遠遠不足以支持現在的人口需求。這是台灣極大的隱憂,農地資源不足,許多的農業問題,根源於此。
       從政治面來說,以農立國,農業是國家的基礎。人一生可以不穿衣、不唸書、不開車,但絕對不能不吃飯。所以強大的國家,農業必須也強大,國家才能有生存的根本。所以台灣的任何一塊農地,都是珍貴的國家資源。
      但是農地如此稀少,那農產品應該很好賣才是,怎會有農產品價格破底的事情呢?這就是根源農地資源不足所產生的政策問題。如前所言,台灣所產不夠使用,所以需要大量的進口農產品來滿足食用需求。進口需要錢,而糧食本身就不夠用了,本身無法賺取錢,所以台灣就需要發展工業,由工業產品出口所賺的錢來買糧食。能夠出口糧食的國家通常地大物博人口少如美加等國,先天條件優良,其價格很低,這些糧食進口後自然就打擊台灣本地的糧價。時間長久以後,自然種糧食的意願就低,農人自然會想找收益較高的農作物來耕種,以賺錢養家。通常,經濟作物都是使用旱田的作物如甘蔗、鳯梨、香蕉、煙草…當然水田是重要的糧田,當然要保留,可是種稻不能養家,政府不可能不種糧食,所以補貼稻米是一定要做的,所這樣也平安了過了數十年,糧價平穩,社會也安定。經濟作物也如經濟學上的法則,價格隨著成本、產地、市場等等因素變化。
        不過,農業的第三個問題也來了,就是土地私有化的問題。台灣的人口成長,就是產生許多新家庭,分家是自然的社會現象,而農地也隨著分家繼承後,每個農家的土地是越分越少。稻米的補貼是看產量的,耕地一小,自然產量就小,政府的補貼就越少,而稻米又沒有好價格,就這樣,稻農在台灣就漸漸成為窮困的有產階級。農田因利用價值低,自然價格不高。
        然後,就要談的就是農地價格低廉所帶來的問題,也就是最近最火的農舍問題、前陣子大埔徵收事件都有關係。前者是個人因為建地價格高,所以把房子建在農地上,降低建屋成本;後者則是工廠建在農地上以降低設廠成本。中華民國雖然是國父創建,但可惜國父的土地政策極重要的一環【漲價歸公】沒能落實,以致於現在受不了高漲地價的人把目光放在農地上面,但這些人取得農地不是要從事農作,而是拿來居住或設廠,農地成為土地炒作的新目標,農人賣掉土地基本上這一代好過許多,大家皆大歡喜。只是國家的未來的硬實力就更差了,中華民國的延續或是台獨建國的本錢也流失了。
        今年美國淹大水、中國春季乾旱、現在正在進行泰國淹大水…這些產糧大國今年的糧食都會減產,而且生質能源(糧食轉作能源用途)的比例漸漸的提高,所以世界性的缺糧將成為常態,台灣進口的糧價也會上升。這個情形下,台灣的稻農有望提高收入,但是面積不大的農家收益仍極為有限。
        如我是執政者,我能提出什麼辨法,幫助農業發展呢?首先,農地要保留是絕對的,私人買賣作為其他非農業用途的行為如經查核屬實要重罰並勒令限期還原。經濟作物需要做統一規劃,避免產能過剩,形成浪費。農業科技的發展方向在能更耐旱的品種、或是開發新糧食如藻類、減少對土地的依賴的離土栽培方法、能利用海洋空間的農作技術等等、更有效的利用光能、城市的空中農埸等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raquat&aid=5742605

 回應文章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農業不可偏廢
2011/10/24 15:17
全球氣候失常,糧荒問題會愈來愈嚴重。如果台灣糧食完全依賴輸入,當供給來源受災短收,台灣將會立即面臨生存威脅。即使以境外生產方式提供部分來源,台灣本地還是不宜完全偏廢。

ybtai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科技來自於人性,經濟根源於生活
2011/10/17 17:21

    paraquat大的農業問題根源說得很好,解決方式來說,個人認為台灣的農業自主率世界低,卻沒有太急迫的危機,是因為「糧食」支出佔我們生活比重不高,跟世界糧食危機短期對我們衝擊不大。

    我們農業問題眼下比較需要改善的是農民生計的問題,長期工農剪刀差的發展,導致農業人口衰老,農村凋敝,這個世代認為我們工業發達,所以是種發展選擇,農業不重要!

    其實這些是短視近利,以世界上最發達的美國跟歐洲領頭羊德國,農業發展在其國家產業,都佔重要的比重。當我們傻呼呼的認為所謂「生化」跟「生技」是新興產業而拿農業來趕流行之餘;又傻呼呼的認為把糧食危機也當作流行話題...

    都忽略了國家長遠的永續發展,講個難聽點的,管你叫中華民國或是台灣,都會亡國!

     paraquat大的研究精神令人欽佩,小弟一時也無法梳理這麼龐大的問題,將擬於拙作研究討論,還望與您切磋。

    至於中國,不願擔心,那邊十幾億口子的問題更大,在發展上也是跟隨我們的軌跡進行,而中國三農問題,已經進入難解的程度。台灣農業短期我們不奢求政府能夠提什麼永續發展,但至少多關心農民,多思考農村發展。

    經濟脫離不了生活,農村跟城市都搞不懂的政客,跟我們說拚經濟,最好別相信他們!


ybtai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好文!
2011/10/16 20:19

    懇切入理,實事求是! 又提供良策,令人感佩!

    政治家關心下一個世代,政客只關心下一場選舉。農業問題其實就是工業排擠,那些農舍枝微末節,並非口水可解。面對未來全球糧食變遷,回歸農業自主化,與農民發展長遠之計,如貴文究其因,並擬其解足供有識之識參考。

  

paraquat(paraquat) 於 2011-10-17 09:35 回覆:
      其實我提不出好辦法,我所說的那些方向,除的耐旱品種稍為有點譜外,其他的想法只是天馬行空的,也許有實現的可能性。
      如果從歴史來看,通常這種情況要能有效解決,是二種方法:擴張和萎縮。
      擴張有二種:利用軍事力量佔領十倍台灣面積土地,把原住民全部排除,那麼台灣就可以糧食無憂百年(如以色列);或者是經濟力量的擴張,投資第三世界的農業,成為海外糧食生產基地(如中國、日本);用產品換糧(也是台灣的現在的做法),台灣製造業生產更多的,更有價值的貨品來換取糧食。發展製造業,是台灣現況最可行的辦法,因此排擠農業,也是沒有辦法的。但是近幾年製造業外移,台灣最臨轉型的關鍵期,如果轉型成功,自然可以再支撐一段時日,如果轉型失敗,那後果就是和中國大陸統一了,幾乎沒有第二條路。
       萎縮就是戰爭了,世界大戰把人口消減大半後,剩下的人就排除困難了,得到發展的空間。台灣如果有人撐下來,自然人口與土地的壓力就沒了。
       不管如何,中華民國或者台灣國未來的挑戰是嚴苛的,從目前的政客的所做所為,好像都在掏空台灣的根基,所以,最後的可能就是成為無人能收拾的局面後和中國大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