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台灣這個中文社會為何要用英文?
2011/10/13 17:30:34瀏覽581|回應3|推薦5
      最近台大醫院器官移植小組因為在資訊傳達時的失誤,將【reactive】聽成【negative】,造成四名器官移植病患的愛滋感染及數十位醫瘵人員有受愛滋感染的風險的事件。
      其中,不只醫院,其他職業領域也是有這樣的情形,交談時或寫文件時碰到專業術語或是專有名詞時,也是直接使用英文。
      個人認為,這種半調子使用英文只是會造成溝通上的障礙,這種情形在平常生活上、職場上的口語也好,文章也罷,最好要僅量避免。最糟的情況,就是上面的例子,誤人害己。像【reactive】、【negative】這種詞彙,中文不是沒有對應的詞彙可以用,在這上面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實在是太冤枉!
      但專業上面的術語,目前使用中文會有些不便,如微生物學上常用的【PCR】,中文是【聚合酵素連鎖反應】,當然,英文如果使用原名稱也有些不便(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所以用PCR來簡化之,而這點在中文名稱上如何簡化,則需要教育部門等單位部門的努力了。
       以前醫生寫病人的病例、開的藥單也是用英文,也只是造成病人的閱讀、用藥的障礙。現在要求將病例、藥單改為中文只是回復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身在中文的社會,使用中文本來就是基本,而在這裡面刻意使用英文,只是製造溝通上的問題。
       同樣的,最近有個新聞是台灣的大學生影印教課書,有侵權的法律問題。大學教課書大多為【原文書】,其實就是英文書(相信沒有人會買德文或俄文的教科書),這些原文書的價格不菲,而學生的課程不少,全買原文書要花上不少錢。可是,使用這些英文教課書是必要的嗎?學生上大學學習的是相關知識,而不是英文,又不是讀英文系?使用這些英文教課書對台灣的學生幫助有中文教課書大嗎?為何要採用英文教課書?也許台灣高等教育的許多問題,就是在這上面。

       如果高等教育不能落實中文化,那高等教育要超英趕美,成為世界頂級,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語文是一個人立世的基礎,而在高等教育中刻意採用英文,只是對國人的學子製造學習的障礙,因為還要在多學了英文後才能繼續深造,而這要花去多少時光?多少心力?也許大家會有這個感覺,台灣的國小、國中、高中的數理科學能力都不差,但為何到了大學、研究所、博士班就比不上外國人了呢?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raquat&aid=5734973

 回應文章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的就是炫耀嚒!
2013/08/19 17:09
小子在 爲什麽要用『英文標題』寫中文致詞呢?  一文中也表達同感。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10/16 14:46
謝謝您的回覆,完全贊同您的看法。
------------------------------
(轉貼過去約三十年前剪報)
台灣無計畫地大量派放留學生,完全不顧及自己國情和建國需要,留學生出來對著適合別人國家需要的學識,只顧啃書本、拿學位,台灣又沒有安置留學生返國的具體措施,任由留學生學成之後自生自滅。結果留學生在國外所學,往往與國內情況套接不上,形成學非所用,返國之後難有出路和發展。許多留學生即使並非心存鍍金,但在自身生活的壓力下,也只有滯留國外,大批人才就錯失為落後祖國效力的機會,反而為先盡國家的研究發展貢獻心力。

而日本,他們是舉世西化最力的國家,但是日本反而沒有大批派遣留學生的現象。他們留學只針對自己薄弱的環節,然後甄選人才,並且供給留學生所需的經費和支援,使得留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日本留學生出國之後,並不是只顧攻關拿學分,向政府交代成績,而是汲取日本不足的知識,目的達成之後,就依著政府或企業的安排,把留學所得報效國家。

日本主要的是依賴翻譯,透過翻譯把西方先進的學識大量而普遍地介紹到日本來,往往一個留學生的任務,就是專精某項學科之後,以其對專業的認識基礎,去蕪存菁地針對日本的需要,回國加進翻譯的班子,從事顧問和譯述而已。
------------------------------
因此日本有計畫、有安排的留學政策,以留學生作為溝通的橋樑,經過少數人就地經歷的觀察學習,透過翻譯,就把先進的經驗和學識傳授到日本來,好比幾個人挖井,全村都有了水喝。

而台灣那種雜亂無章,全民煉鋼式的留學政策,從初中開始就把英文列為重點學習項目,一個台灣初中生如果英文不好影響了聯考成績,連上高中的機會都大為減少,若上了高中英文成績仍然低落,就又影響進大學的機會了。政府要每個中國學生不管需不需要,都必須做好留學準備,獻出青春、獻出精神腦力學習英文,以便將來留洋直接汲取知識,整個現象好比全村都要水喝,每個人都得自己挖井一樣。何況絕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不想也不能去留學的,更是平白浪費時間精力學英文。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10/13 17:41
(轉貼)
以一天學英文3小時計,一年大約學習時間為1000小時。
人若一生中, 學英文20年, 則累計可達到2萬小時的時間。
這樣一個統計, 對大家, 可能并不誇張
而我們在大學學一門專業課, 大概在60學時左右。
可見在英文上, 投入時間之巨大。
學英文, 大量的侵佔了我中華民族的時間資源,也就是人力資源。
------------------
(轉貼)
這表示我們一個與美國同樣資質的學生,要分出很多時間來學英文,
像現在這樣「全民發瘋學英語」,一大堆人花了一大堆時間,事倍而功半,學出來半生不熟沒用的英文,艱深的英文著作一樣不懂,普通的英文著作那中文的也有,這樣的英文有什麼用?浪費多少社會成本?


paraquat(paraquat) 於 2011-10-15 11:53 回覆:
      最高深的學問文獻資料只有外文的話,那只有少數懂外文的人能受惠。以現在台灣的普設大學而言,是需要使用大量的中文文獻才能發揮這個政策的效益。
      雖然英文學習的門檻不高,但如果真的要學到【通】,是要花不少工夫的。
      台灣的高等學術界陷入盲區了,如教授的升等要有SCI文獻點數等等,其實就這點而言,教授研究成果重點應該在有沒有【真材實料】,而不是是不是在英文文獻上面發表。如果研究的成果是獨一無二,那用中文也無所謂;反之,如果只是跟風(大多數的情況),那寫再多的英文文獻,其貢獻度其實很小。
       英文教育政策是應該要檢討了,如果高等教育的入學標準,英文占了極重的分數,那麼這些受益的人才結果是什麼?只是把優秀人才往外國推(移民、留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