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7 23:58:35瀏覽1681|回應4|推薦36 | |
最近腦子裡老是縈繞著辛棄疾的詞《青玉案 .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它牽動著我剛結束的中國大陸之旅, 也直接勾起了我在濟南停留三天的回憶。 剛到濟南的次日晨十時多一點, 我與妻步行到離旅館僅有百餘公尺之遙的泉城廣場, 去欣賞音樂噴泉。 隨後順便走進沿邊而建的商場看看究竟。 商場入口前有一條不算短的走廊要走, 走廊一側每隔兩公尺就有一山東著名古人的全身雕像, 大概有十尊吧! 由於平時旅遊看多了類似的東西, 我一邊走, 有時會不經意地用眼掃一下這些冷冰冰的銅像。 突然間, 我的雙眼一亮, 心頭一怔, 冥冥中似乎有一股力量拖住了我正在行進的腳步, 我的視線正緊盯在一位女子雕像上。 與此同時, 我似乎感覺到時空正因為我倆的偶遇而暫時停滯。 不容我思索, 她肯定就是著名的宋女詞人李清照。 我往下一探, 果然有她的名字。 她離我兩三公尺左右, 「有了距離才能產生美感」, 我不敢趨前看端詳, 忙掏出腰間的相機去捕捉剎那間的永恆。 我不覺驚歎! 世上還真有巧手能匠能把蘊藏我心中已久的李清照雕塑出來,他的手藝真正地刻畫出李清照一生早年的歡樂, 中年的黯淡和晚年的哀苦, 既含歡樂時的笑容, 又有悲苦時的眼淚。 他是一個能看穿和讀懂李清照的藝術家。 第二天, 我和妻慕名造訪了趵突泉公園。 園裡悅耳的鳥語似乎是歡迎我們的到來。 妻遊走各處, 逢景就拍, 我卻鍾情於園內一側的李清照紀念堂。 它建於1959年,2001年擴建成現在的規模。 大門有「李清照紀念堂」額匾, 堂正中立有李的白色雕像。 堂側書有額匾「易安舊居」的幾間屋子正是傳說中她早年的居室。 我佇立在那兒, 不禁臨風懷想著這位八九百年前才華橫溢的一代女詞人。
漱玉泉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山東濟南人, 二十一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 李、趙都是官宦與書香世家, 可謂門當戶對。 婚後二年, 趙即出仕。 這倆人既是夫妻, 又有著相同的愛好, 更是彼此心心相印相惜的知音。「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 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這是從李寫的『金石錄後敘』裏所摘錄, 從中不難得知倆人婚後過著衣食無憂、如膠似漆像神仙般的生活, 這也是常人所思渴和羨慕的日子。 靖康二年(1127年), 金人犯邊, 攻佔首都汴京, 擄走宋徽宗、欽宗二帝, 北宋亡。 此時, 李清照已四十七歲。 這一年金兵攻陷山東青州, 同時也結束了他們安定優裕的北地生活。 夫妻二人不得不朝江南逃亡, 迎面而來的卻是顛沛流離、生活困頓的艱苦日子。 南渡後, 趙明誠於1129年病逝於建康。 孓然一身的李清照在異鄉飽受喪夫之痛,真是情何以堪! 雨打孤舟與暮年飄零的遭遇又是何等的淒涼! 在兵連禍結、百姓哀苦呻吟的時代裏, 李清照到底流落江南何處? 卒年不詳, 更不知孤墳在何方? 自大陸歸來後, 朋友問我有否到過李清照故居, 我據實以告。我這位朋友非常崇拜明末柳如是; 一本陳寅恪寫的《柳如是別傳》, 他是愛不釋手。 我卻獨鍾於《漱玉詞》, 這裏面有李清照清揚婉約的素影、少女的情懷、少婦的思戀、青春的歡笑、家國突變的哀愁、愛人遽逝的傷痛、逃亡途中大批書籍被焚燬的惋惜、輾轉遷移的孤苦、孀居的淒涼、拖著病軀無助的呻吟。詞句裡極富有率真的性情。也正因為如此, 李清照感動了我的一生。 在此藉填詞與作短詩各一首以表達我對她的懷思。 【 如夢令 】 昨兒金石語共 如今人物兩空 對景怎消磨 殘燈孤影淚容 留夢 留夢 門外風寒雨重
【 憶李清照 】 女子負才古稀有 易安文采自風流 江南晚景堪悽憐 人間千年有凝眸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