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敢問您眼中的山水模樣
2012/04/27 22:00:01瀏覽2563|回應3|推薦57

 

現在回想起幼年在台灣受的填鴨式教育實在感慨不已! 曾幾何時, 它已被大夥嘻笑成貝多芬(背多分)和蔣光超(講光抄)的代名詞了。 那時, 學校裡的老師經常鼓勵學生將來要做個「有用的人」和「做大事的人」。 它們就被學生們在作文課裡天馬行空地無限放大, 像做個有名有姓的偉人甚麼的。

人人都得長大, 成年後的人也都得面對和遭遇社會上種種殘酷的打擊。 如此一來, 想法就趨於現實, 行為也就務實多了。 到了四五十歲經歷了一大段曲曲折折的人生後, 這些所謂「不惑」與「知天命」的人, 有的會停一下腳步想想, 然後問問自己 "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啥?”, 稍為深ㄧ層的人不禁要問 "生活的目地又是啥?”, 我是個屬於悟性低的那一群人, 自己就常為了這兩個問題困擾了很久。 直到歷經了一段不算短的歲月, 在一個偶遇的機會, 我才有了省悟準確一點的說應該是「頓悟」, 不過之前的蒙昧期也太久了。

我有午後散步的習慣 記得那天飯後約ㄧ刻鐘, 我離開辦公地點, 剛踏上附近ㄧ小湖邊的小徑,突然見到ㄧ群加拿大雁棲息在湖的附近; 有的在湖裏戲水, 也有的在低頭覓食, 更有的蹲在草地上閉眼打盹或是閉目養神, 一旁當然有幾隻脖子伸得長長的、四處巡邏警戒的壯雁了!

前讓我吃驚得是離我左前方三四公尺處, 有排成ㄧ線的五隻雁寶寶進入了我的視線, 雁寶寶們正用著斜六十度的步伐像閱兵式的前進, 牠們那種挺直頭頸認真的樣兒, 很令我動容 後面緊跟著是ㄧ隻大雁,我猜是雁媽媽吧! 可能是這位雁媽媽剛剛下的命令,因為我才看了不到十秒,這群小雁怎麼一下子就將頭埋進草叢裏急著找食吃,原本整齊劃一的隊形馬上給打散了。 這ㄧ情境當下使我愣住了, 我駐足看了好一會兒。 啊! 原來這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這麼簡單啊!

這群加拿大雁既不要辦護照和簽證,就可堂而皇之的入境美國牠們也不須申請綠卡和辦入籍, 愛待多久就待多久, 愛啥時走就啥時走, 沒有誰阻攔牠們, 多自由自在啊!

佛門中修行的人都說「禪」是存在人們日常生活裏的「行、住、坐、臥」, 因為它總是在最平凡、最平穩的普通人的生活中表現出來。 以前「禪」裡不了解的ㄧ些公案, 此時的我豁然而通。 有了震撼的感悟後, 我將自己日後的生活以「減法」的行為方式替代了欲望甚熾的「加法」,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涵義罷!

以前每飯必葷, 現在倒過來了, 也願意到後院幫妻照顧菜園。「不見可欲」、「不住其心」、「不為世俗所累」都是我日常奉行的準則, 如今已行之有年矣! 朋友也覺察到我的思惟及行為與過去有著很大的不同, 他們常半開玩笑地說我的境界大不像從前。 是褒? 是貶? 都無關緊要, 我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心境了!

唐朝青原惟信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箇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箇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惟信禪師短短的幾句話裏,可看出ㄧ個人在不同時段生出了三種人生境界:首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然後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回到「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可能你會問,最初「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跟最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文字和對象都一樣,那分別在何處呢? 前者是原始而不沾染塵世的樸實, 後者則是在紅塵裡翻滾後所發的智慧之語,這是我個人對它的理解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慧根能領悟到人生這三種境界 當人們到達了第三個(最高)層次時,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任何的描述已是多餘了! 正如花開花又落、草的ㄧ歲ㄧ枯榮、北雁南飛都是依著時序運行罷了! 這就是生活,它不須要很精彩, 也不ㄧ定要大起大落, 因為「物盛必衰,物壯必老」,並且高處不勝寒和多風雨。君不見在風雨中的大樹總是最頂端搖晃得最厲害嗎!

【虞 美 人 】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藉著聽雨紓發出來的感觸所填的詞, 也是ㄧ種三段式的人生。 如果拿惟信禪師的三大人生境界來解讀蔣捷的<聽雨>, 我想應該是人言各殊吧! 您有興趣ㄧ試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o092355bao&aid=6392735

 回應文章

Went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08 20:52

敢問您眼中的山水模樣?好問題!

在探索山水的背後,是對自己為人處世的省思,對人生的感悟,也應是對現實困厄的一種超越與達觀

正像您說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種不再執著於「我相、眾生相」的領悟

感謝您的分享,令人深刻省思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pao092355bao) 於 2014-06-09 11:32 回覆:
這篇拙文的確是我一生所得之悟
自己一直在奉行「減法」的生活
逐漸懂得欣賞清風明月和鳥語花香

您的回饋 使我吃驚
我已經好久
沒看到如此好的言語
從中 不難看出
您的涵養有多深了

克翰

雲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7/29 13:10
世人團團轉﹐皆因繩未斷。待到名利之繩斷時﹐就到了您說的第三境界︰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了。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意境深遠的好文
2012/04/28 11:41

山水在眼裡   似是而非

山水在心裡   心中五味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pao092355bao) 於 2012-04-30 20:51 回覆:
“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將還山不論兵。”绚爛歸平淡, 终老守平淡, 就是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