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4 04:23:18瀏覽2513|回應2|推薦15 | |
有人說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故事,咱雖對它興趣缺缺,卻不排斥它。 主要的原因來自咱的腦袋瓜笨,沒法跟得上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少時對武俠世界的憧憬只得鍾情於連環漫畫上,騎樓下昏暗的小人書攤位總有小子低頭, 聚精會神地翻看連環漫畫的背影。
金燕子 笑面虎祖幹 玉面虎殷中玉 如果也是武俠電影迷的看倌,就會知曉它們都是胡金銓編導的片子。上了年紀的人大概在報章、雜誌上都見過他的名字或是看過他演或導的電影。他的長相是頭大大、圓圓的,身材不高卻壯壯的,這模樣肯定不是當男主角的料。他曾在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裡與當紅明星林黛及皇帝小生趙雷合作,扮演憨厚直爽的店小二大牛一角。當然,他也在許多其它老片子裡充當配角或是露個臉。 趙雷 胡金銓 初看《大醉俠》是咱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簡直是迷上了飾演金燕子的鄭佩佩和玉面虎的陳鴻烈。當《大醉俠》下檔轉到二輪戲院後,小子還一再央求沒看過此片的家人帶咱再看一次。胡金銓拍《大醉俠》時,年僅34歲。據他本人說《大》片中的打鬥都是源自京劇裡翻、打、躍、摔的靈感與巧思。胡處理武打動作視為編排舞蹈,讓經過設計的武打場面在銀幕上呈現出視覺上美感、流暢、痛快淋漓。胡也是第一個依情節起伏使用京劇的鑼、鼓、鈸做為抑揚頓挫的配樂,這十足地增強了戲劇的效果。片裏生動的對白與歌曲、上乘的攝影技巧和絕妙的鏡頭剪接都是驚艷的賣點,令人耳目一新。在這之前的武俠片都是庸脂俗粉,不堪一提。
李允中 陳鴻烈 鄭佩佩 岳華 (1) 李允中: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個人的外貌不好,別人也就沒耐心去發掘他的內涵與天賦。這位有大學學歷的演員因長相不佳,吃了一般導演以貌取人的虧。他一生共出演了170餘部電影,以扮演反派小角色居多。有些電影裡(像站在公堂上飾演師爺)甚至沒有他的對白,說他是一活道具也不為過。胡給他機會飾演索命五虎老三笑面虎祖幹,是一個很吃重的反派角色。雖然李允中演出此片已上了五旬,他拿捏笑面虎祖幹的火候甚是到位。這是他首次被導演重用演出最出色的一次,也是他一生中僅有的一次。 (3)鄭佩佩:身材高䠷、面龐清秀還透些英氣,正值雙十年華即被胡金銓選中飾演女俠金燕子。她在片中有兩場精彩的打鬥;一是女扮男裝手執兩把短劍,在高陞客棧裡與笑面虎祖幹為首的群匪周旋。這時酒罈、板凳、銅錢、筷子、扇子等物,在你來我往的較勁中都被派上用場。另一是以女兒身與藏身在廣濟寺的玉面虎殷中玉等匪徒格鬥。因為鄭佩佩有舞蹈的根基, 所以執劍架式靈活,兩手揮起短劍很有韻律感。次年,她在井上梅次導演的《香江花月夜》歌舞片裡擔當主角載歌載舞,卻表現平平。幾年後,她出演羅維所導的《影子神鞭》,手中揮動著鞭子與仇人廝殺又是一番觀賞的風景。鄭佩佩以武俠女星縱橫影壇數十年始自《大醉俠》,她似是為武俠電影而來獻藝。 (4) 24歲的岳華飾演醉俠范大悲, 戲裡由諧星蔣光超配音和配唱醉俠一角。岳華先以詼諧、裝傻的面貌暗中幫金燕子, 後以江湖前輩身分仗義除害,演技可圈可點。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于謙當年寫《石灰吟》的一首詩, 現北京還存有于忠肅公祠。胡必是欽佩于謙一生忠勇的事蹟, 將明英宗「奪門之變」的歷史搬上銀幕。《龍門客棧》是講述一群忠義之士聚集在(山西)龍門客棧保護于謙之後的故事。當大太監曹少欽被剷除後,影片終了是帶傷的俠客和客棧老闆、帳房、店小二在昏暗的暮色背景下,目送于謙的三個子女步履蹣跚得走向命運未卜的黑夜,電影暗示了心狠手辣的東廠密探和錦衣衛仍會前仆後繼地追殺下去。在散場前的一剎那,一種既壓抑又無奈的淒涼感頓時襲上觀眾心頭。胡金銓所導的武俠片有一特色, 就是在雙方搏殺前或大反派出現時,必有一排場與配樂; 排場可大可小,都足以吸引觀眾的眼球。
上官靈鳳 石雋
白鷹 苗天 《龍》片上映如橫空出世, 狂掃港、台與東亞的票房。那時除了中國大陸外, 華人幾乎無人不曉這部武俠片。《龍》片裡的主要演員: 儒俠蕭少鎡由石雋扮演、女扮男裝飾演俠客的上官靈鳳、大太監曹少欽:白鷹、東廠大檔頭皮少棠:苗天都是胡在台招考和培訓的新人。《龍》片裏還藏著日後大放異彩的徐楓, 她在裏面扮演蓬頭垢面的忠良之後,一路被差役押著遠赴邊塞。已年屆不惑的苗天扮演大反派的角色與陳鴻烈的風格迥然不同, 他的陰險、毒辣、笑裡藏刀全在言語、眼神和肚子裡。苗天、石雋與白鷹都是日後影界裏的千里馬。從《大》和《龍》兩片得知,胡不僅是開功夫武俠片的先驅, 還是位鮮未人知的伯樂。 在《大》和《龍》片觀眾反應極佳下,勤懇、嚴謹的胡金銓耗了三年多的心血和巨資編導了第三部武俠電影《俠女》。拍完此片,他已入不惑之年。此片係改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俠女》並引用【明史】「明熹宗荒於朝政,朝廷權柄逐漸被宦官魏忠賢掌握。副左都御史楊漣是東林黨人,以敢言著稱。楊見魏竊權納柄,閹黨當道誤國,上疏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但事機不密,為魏黨所獲,魏甚恨之,以「黨同伐異,招權納賄」等罪名,逮捕楊漣等人入獄。閹黨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許顯純密承魏意,異刑酷拷,肉綻骨裂。楊漣被鐵釘穿腦,當場斃命,死狀尤為慘烈。」做框架,敘述東林黨人石問樵(白鷹飾演)與魯定庵(薛漢飾演)倆位將軍棄職攜楊漣女楊慧貞(徐楓飾演)出逃,閹黨一路追殺,慧圓大師(喬宏飾演)出面解圍,終而殉身成正果。 博文廣記、厚積厚發的胡將儒與釋的內涵與意境揉進了武俠世界。此外,他也給此片注入了兵、俠 ...... 太多的內容。
《俠》片已全然去除了《大》和《龍》裡的武打招式。 除了武藝外,正反派人物都擁有一些「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的心理素質做彼此之間的較量。片中的奔走搏殺有如虎豹逐鹿、騰空疾下劈掌有如飛鷹搏兔、飛身俯衝擊刺更像鷙鳥叼雞,這都是胡善用“勢”,就是【孫子兵法】裡〈兵勢篇〉所言: 「善戰者,求之於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真源了無取,妄迹眾所逐。」。 現今的武俠電影內容貧乏,簡直是在玩弄電腦合成技術,裏頭的人物不僅個個能飛天,還能懸在空中良久不下,地心引力根本拿他們沒辦法,倒真成了大人的童話電影。 這一輩的導演根本不想在閃、轉、騰、挪、躍下功夫鑽研, 僅會偷些胡氏武俠電影裡的皮毛,也老拿東廠和錦衣衛說事,更愛炒「龍門」兩字當片名,有的還會道貌岸然地給自己臉上貼上"向胡金銓致敬"來裝門面,他們偷的既光明正大又理直氣壯。不過他們畢竟是狗尾續貂、拾人牙慧罷了。就像大家都會學麥可傑克森的舞步與舞姿,可你就沒法超越他,就是這個道理。 說起徐楓的演技如何? 數年後,她在《源》片出演一怨婦,跪地撿拾其夫因氣憤擲於地的米飯入口,哀怨悽楚之情盡入臉表。徐楓的演技不讓義大利女星蘇菲亞羅蘭在《SUNFLOWER》出演棄婦一角專美於前。
楊慧貞(徐楓) 顧省齋(石雋) 《俠》片裡儒生顧省齋謹守其父遺願「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以開一小店鋪替人畫像與母為生,倒也樂天知命。石雋可真把顧省齋這個儒生角色給演活了,至今還沒見到誰能在書生扮相和演技上與他攀比。片裡顧引用諸葛武侯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的名言,小子猜如果是胡金銓本人,他心裏想的應是 “不屑”代之"不求"才是,因為胡拍的電影與他的成長背景有著必然不可分割的聯繫 。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天津於七月底相繼淪陷,當時胡金銓僅有六歲。1949年大陸變色,胡的父母囑咐尚未成年的兒子隻身直奔香港逃命。在此之前,胡家是坐落於北平板廠胡同的大戶人家,也是書香世家。當海峽兩岸分治後,胡就一直把自己當做“香港人” 。 胡的老家在河北邯鄲。古戰國時,邯鄲是趙國都城。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胡的身上就散發著正氣和淌著熱血。1965年,胡在邵氏獨立編導的第一部電影《大地兒女》就是對日抗戰片,他本人還兼演游擊隊長一角。 台灣官方主辦的金馬影展裡,《大地兒女》與《龍門客棧》都讓胡獲得最佳編劇獎。《俠女》仍取材於明朝太監專權攬政、殘害忠良的事蹟。《俠》片與《龍》片不同之處,胡連續用東廠千戶歐陽年、東廠指揮門達、錦衣衛北鎮撫司許顯純三個層級一路追殺楊漣之女,故事情節曲折而複雜。影片初,觀眾看到東廠密探散佈在楊慧貞藏身的邊塞靖虜屯堡內,不時地在大街上帶刀行走,時而在巷弄裡交頭接耳,這給觀眾頓時生起恐懼肅殺的氣氛。尤其是身處在六、七十年代台灣的老百姓,聞警總(警備總司令部)而色變。如果當年台灣官方一時失察沒看懂《龍》片的含意,頒錯了獎,這回《俠女》可就沒讓胡金銓沾上金馬獎一點邊。胡到底有沒有藉電影以古諷今,這是見仁見智無法說清的事。你看懂也好,看不懂也罷,他並不在意。那時的文人和藝術者行事低調而含蓄,他們只是給那個時代留件作品做個見證罷了。
胡金銓 苗天(副導演) 《俠》片是胡金銓的登峰之作。如果觀眾知曉胡的身世來歷與個性,在觀賞《俠》片後,不難看出在顧省齋、楊慧貞、石與魯倆位將軍與慧圓大師們的身上多少都有些他的影子。就是歐陽千戶、門達指揮、許鎮撫司幹起壞事也是「有板有眼」,一點也不含糊,這可看出胡金銓處事的態度。小子可這麼說:「看了此片後,自己有多少人生境界,就能從中體會出多少人生境界。」《俠女》的英文譯名「A Touch of Zen」意思是 “禪的靈光一現(頓悟)” ,講得是「人世間處處是道場,道場裡時時有禪機。」 這是唐韓愈慨歎知遇之難,才有感所發。 他以馬取喻,謂英雄豪傑,必遇知己者,尊之以高爵, 養之以厚祿, 任之以重權,斯可展布其材; 否則,英雄豪傑亦埋沒多矣! 喬宏 徐楓 胡金銓 沉寂了四年的《俠》片能引起歐洲影壇震撼和獲得殊榮,它彷彿是一顆被引爆的重磅炸彈,炸醒了華人沉睡已久的心靈。消息傳來,台、港兩地幾乎所有的大小報刊與雜誌都用相當的篇幅爭相報導有關《俠女》的一切。這是首次華人的電影能在國際影壇上大放光芒,胡金銓頓時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同時,他也是第一位將中國的武俠電影引至世界各個角落的導演。對胡來說,遲來的掌聲總比沒有好,因為他成功的背後隱藏著太多的艱難與辛酸。「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也不過了。1978年,英國出版的《國際電影指南》將胡金銓列入年度世界五大導演之一。胡給武俠世界開了好幾扇窗戶,每個窗子都有亮眼的景色。在國際電影界,胡被認為是從中國傳統文化取材,將「武俠」用電影藝術的手法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的大師。許多英、法國的影評家對他甚為推崇。 真正從事電影藝術者所追求的不是名利,他們執著於藉電影藝術來表達普世認同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胡金銓與張藝謀的功力與境界有雲泥之別,一個是師,另一個是匠。《俠》片的決戰場景,無論是在竹林裡或是樹林內,胡都能利用天然景觀營造出一種濃厚而典雅的人文藝術氣息,這種氣場會使觀眾從視覺上生出邪不壓正的感覺,接下去胡要你看的是精彩的胡式風格的武打,壞人是如何倒下去。張藝謀拍的武俠片是不惜花大錢來堆砌人工味十足而華麗的場景,美是美矣,卻無真實感,誇張的打鬥招式就得靠高科技來幫襯。張的電影,看的時候不驚艷,看完後心裡也不起一丁點漣漪,這如何能在世界影壇立足? 張欠缺的是他個人淡定的人文素質修養,以他成長的環境及現在的歲數來衡量,想有所突破實在很不容易。「寧靜能致遠」這個世界不乏聰明人,缺的是有智慧的人。小子這一生還沒見過一個戀於著染塵世名利之人能成大師級的人物。 小子將胡金銓與錢穆相比; 錢穆雖沒受過正規教育,這並沒影響它成為近代國學大師。胡金銓僅有高中學歷,沒上過影藝學院,卻能開武俠電影新紀元,成為武俠片宗師。他們的成就是一步一腳印,靠著勤奮和天分共同拼成的,缺其一不能成就大師的地位。成就不是來自僥倖,更不是靠投機炒作而成。 18歲前的胡金銓成長於淪陷和戰亂區的北平 。胡是在基督教辦的匯文中學唸過初、高中,雖然沒上過大學,但英文底子不錯。由於受北平成長環境的影響,胡從小就喜歡看京劇,尤其喜歡看武打戲。除此之外,他亦鍾愛中國古典文學。母親擅工筆國畫; 長年受其母的熏陶,他深愛繪畫,對書法也極有興趣。父親是位礦冶工程師; 胡一生一絲不苟的行事態度來自先天的遺傳與後天的庭訓。武俠小說泰斗「還珠樓主」李壽民曾是胡家的常客,胡的童年常聽他講武俠故事。北京胡同、戲園子、家中藏書、雙親與「還珠樓主」是影響胡金銓一生至巨的淵源,他的思維與靈感也源於此。胡成名於武俠電影, 由此可知李壽民應是帶他進入武俠世界的啟蒙老師。
邵逸夫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記東西。」。1996年12月17日,李翰祥於北京拍大型電視劇《火燒阿房宫》中,心臟病復發,送醫後宣告不治,享年七十一歲。胡金銓長年籌拍《華工血淚史》,原訂1997年7月開鏡,卻在該年1月14日因心導管擴張手術失敗,逝世於台北,享年六十六歲。一個前腳剛走,另一個後腳立馬跟上。兩位影壇巨擘竟在一個月內同時走了,小子猜胡大概是被李招走的。 胡金銓 李翰祥 〈〉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 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 莫知我哀 〈〉 今天是胡金銓大師辭世十五周年。寒夜孤燈下,小子謹撰此文以表哀悼之情並追思大師生前的行誼。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