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胡金銓是如何鍊成「武俠電影大師」的地位
2012/01/14 04:23:18瀏覽2104|回應2|推薦15
           


每個時代,在某些領域裏總會出幾個造詣極高的人, 他們能引領時代風範並且為當世所認同, 這些人就被稱為大師級的人物。小子心中的大師是電影導演胡金銓先生。    

                       

                 

                  

有人說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故事,咱雖對它興趣缺缺,卻不排斥它。 主要的原因來自咱的腦袋瓜笨,沒法跟得上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少時對武俠世界的憧憬只得鍾情於連環漫畫上,騎樓下昏暗的小人書攤位總有小子低頭, 聚精會神地翻看連環漫畫的背影。

六、七十年代是武俠電影興旺之時,武打動作片在許多人 眼裏有其無以言說的魅力。幾十年來,小子始終未能忘情於三部武俠片: 《大醉俠》(1965~1966)、《龍門客棧》(1966~1967)、《俠女》(1967~1971)。拜高科技之賜,現在家裡既有大螢幕的電視機、音響、DVD放映機,又有清晰度高的DVD電影,自己的家就是電影院。到了夜闌人靜時,小子會沏上一杯頂好的綠茶,一人待在客廳裡輪番地觀賞這三部片子已有年矣。一碰到精采的武打場面和至關重要的情節,小子都會倒片重看幾次方肯罷休。看《大醉俠》是怡情,而看了《龍門客棧》和《俠女》則會產生蕩氣迴腸的歷史沉重感,歸臥床上,久久不能入眠。這或許是咱一生喜歡歷史和愛讀【史記】裡的「游俠列傳」、「刺客列傳」使然。


 

金燕子

笑面虎祖幹      玉面虎殷中玉

如果也是武俠電影迷的看倌,就會知曉它們都是胡金銓編導的片子。上了年紀的人大概在報章、雜誌上都見過他的名字或是看過他演或導的電影。他的長相是頭大大、圓圓的,身材不高卻壯壯的,這模樣肯定不是當男主角的料。他曾在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裡與當紅明星林黛及皇帝小生趙雷合作,扮演憨厚直爽的店小二大牛一角。當然,他也在許多其它老片子裡充當配角或是露個臉。

趙雷                        胡金銓



初看《大醉俠》是咱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簡直是迷上了飾演金燕子鄭佩佩玉面虎陳鴻烈。當《大醉俠》下檔轉到二輪戲院後,小子還一再央求沒看過此片的家人帶咱再看一次。胡金銓拍《大醉俠》時,年僅34歲。據他本人說《大》片中的打鬥都是源自京劇裡翻、打、躍、摔的靈感與巧思。處理武打動作視為編排舞蹈,讓經過設計的武打場面在銀幕上呈現出視覺上美感、流暢、痛快淋漓。也是第一個依情節起伏使用京劇的鑼、鼓、鈸做為抑揚頓挫的配樂,這十足地增強了戲劇的效果。片裏生動的對白與歌曲、上乘的攝影技巧和絕妙的鏡頭剪接都是驚艷的賣點,令人耳目一新。在這之前的武俠片都是庸脂俗粉,不堪一提。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被胡金銓獨具慧眼地挑選主演此片的演員:

          

           李允中                      陳鴻烈               鄭佩佩                岳華

(1) 李允中: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個人的外貌不好,別人也就沒耐心去發掘他的內涵與天賦。這位有大學學歷的演員因長相不佳,吃了一般導演以貌取人的虧。他一生共出演了170餘部電影,以扮演反派小角色居多。有些電影裡(像站在公堂上飾演師爺)甚至沒有他的對白,說他是一活道具也不為過。給他機會飾演索命五虎老三笑面虎祖幹,是一個很吃重的反派角色。雖然李允中演出此片已上了五旬,他拿捏笑面虎祖幹的火候甚是到位。這是他首次被導演重用演出最出色的一次,也是他一生中僅有的一次。

(2) 陳鴻烈: 天生一臉邪氣的陳鴻烈飾演索命五虎中的老二玉面虎殷中玉。他把陰惡顯現在一雙眼睛、一張粉臉、不急不徐的言語和暗藏毒針的摺扇上,演得收放自如,甚是搶眼。玉面虎雖是個配角,區區只有23歲之齡的陳鴻烈卻以極出色的演技搶盡了主角岳華飾演醉俠范大悲的風頭。因此片奠定了他在六、七十年代國語片著名反派的地位。幾十年了,小子還沒見到第二個陳鴻烈

(3)鄭佩佩:身材高、面龐清秀還透些英氣,正值雙十年華即被胡金銓選中飾演女俠金燕子。她在片中有兩場精彩的打鬥;一是女扮男裝手執兩把短劍,在高陞客棧裡與笑面虎祖幹為首的群匪周旋。這時酒罈、板凳、銅錢、筷子、扇子等物,在你來我往的較勁中都被派上用場。另一是以女兒身與藏身在廣濟寺的玉面虎殷中玉等匪徒格鬥。因為鄭佩佩有舞蹈的根基, 所以執劍架式靈活,兩手揮起短劍很有韻律感。次年,她在井上梅次導演的《香江花月夜》歌舞片裡擔當主角載歌載舞,卻表現平平。幾年後,她出演羅維所導的《影子神鞭》,手中揮動著鞭子與仇人廝殺又是一番觀賞的風景。鄭佩佩以武俠女星縱橫影壇數十年始自《大醉俠》,她似是為武俠電影而來獻藝。

(4) 24歲的岳華飾演醉俠范大悲,  戲裡由諧星蔣光超配音和配唱醉俠一角。岳華先以詼諧、裝傻的面貌暗中幫金燕子, 後以江湖前輩身分仗義除害,演技可圈可點。

鄭佩佩岳華陳鴻烈都是影界新人卻能初試啼聲而一鳴驚人,這不得不佩服胡金銓識人的眼力。《大》片上映後, 鄭佩佩了邵氏電影公司的當家武俠女星, 岳華也成了邵氏幾個著名的武俠小生之一且戲路很廣, 正反派都能演。唯獨陳鴻烈較吃虧, 因為任何影片裏幾乎很難找到以反派人物當主角。咱這一生老愛看《大醉俠》其實是冲著鄭佩佩陳鴻烈的精彩演技。咱還記得曾騙了家人六塊錢, 偷偷地到附近小戲院看鄭佩佩主演的《神劍震江湖》。每當影片裏她一出現, 小子的雙眼會為之一亮。

1966年, 胡金銓離開香港邵氏轉入台灣聯邦電影公司, 有了較大的編導空間。他揚棄了江湖恩怨、打打殺殺的故事, 改向有歷史根據的明朝閹豎弄權,陷害忠良的題材發揮。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于謙當年寫《石灰吟》的一首詩, 現北京還存有于忠肅公祠。必是欽佩于謙一生忠勇的事蹟, 將明英宗「奪門之變」的歷史搬上銀幕。《龍門客棧》是講述一群忠義之士聚集在(山西)龍門客棧保護于謙之後的故事。當大太監曹少欽被剷除後,影片終了是帶傷的俠客和客棧老闆、帳房、店小二在昏暗的暮色背景下,目送于謙的三個子女步履蹣跚得走向命運未卜的黑夜,電影暗示了心狠手辣的東廠密探和錦衣衛仍會前仆後繼地追殺下去。在散場前的一剎那,一種既壓抑又無奈的淒涼感頓時襲上觀眾心頭。胡金銓所導的武俠片有一特色,  就是在雙方搏殺前或大反派出現時,必有一排場與配樂; 排場可大可小,都足以吸引觀眾的眼球。

            

                            上官靈鳳                                         石雋

      

                                             白鷹                                          苗天

龍》片上映如橫空出世, 狂掃東亞的票房。那時除了中國大陸外, 人幾乎無人不曉這部武俠片。《龍》片裡的主要演員: 儒俠蕭少鎡石雋扮演、女扮男裝飾演俠客的上官靈鳳、大太監曹少欽白鷹東廠大檔頭皮少棠苗天都是招考和培訓的新人。《龍》片裏還藏著日後大放異彩的徐楓, 她在裏面扮演蓬頭垢面的忠良之後,一路被差役押著遠赴邊塞。已年屆不惑的苗天扮演大反派的角色與陳鴻烈的風格迥然不同, 他的陰險、毒辣、笑裡藏刀全在言語、眼神和肚子裡。苗天石雋白鷹都是日後影界裏的千里馬。從《大》和《龍》兩片得知,不僅是開功夫武俠片的先驅, 還是位鮮未人知的伯樂。

在《大》和《龍》片觀眾反應極佳下,勤懇、嚴謹的胡金銓耗了三年多的心血和巨資編導了第三部武俠電影《俠女》。拍完此片,他已入不惑之年。此片係改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俠女》並引用【明史】「明熹宗荒於朝政,朝廷權柄逐漸被宦官魏忠賢掌握。副左都御史楊漣東林黨人,以敢言著稱。竊權納柄,閹黨當道誤國,上疏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但事機不密,為黨所獲,甚恨之,以「黨同伐異,招權納賄」等罪名,逮捕楊漣等人入獄。閹黨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許顯純密承意,異刑酷拷,肉綻骨裂。楊漣被鐵釘穿腦,當場斃命,死狀尤為慘烈。」做框架,敘述東林黨石問樵(白鷹飾演)與魯定庵(薛漢飾演)倆位將軍棄職攜楊漣楊慧貞(徐楓飾演)出逃,閹黨一路追殺,慧圓大師(喬宏飾演)出面解圍,終而殉身成正果。 博文廣記、厚積厚發的的內涵與意境揉進了武俠世界。此外,他也給此片注入了 ...... 太多的內容。

           

《俠》片已全然去除了《大》和《龍》裡的武打招式。 除了武藝外,正反派人物都擁有一些「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的心理素質做彼此之間的較量。片中的奔走搏殺有如虎豹逐鹿、騰空疾下劈掌有如飛鷹搏兔、飛身俯衝擊刺更像鷙鳥叼雞,這都是善用“勢”,就是【孫子兵法】裡〈兵勢篇〉所言: 「善戰者,求之於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片中最引人入勝的是楊慧貞石問樵(白鷹飾演)、許顯純(韓英傑飾演)三人的武打過招。韓英傑一直是的武術指導,武藝自然不在話下。白鷹在《龍門客棧》裡飾演冷峻、武功高強的大太監曹少欽格外搶眼,這次要他寡言、善打。徐楓出演此片女主角正是二九一朵花的年華,也是人生閱歷剛開始的年齡。智慧過人的胡金銓徐楓扮演身負奇冤的楊漣之女,面容與眼神須突顯出怨而不傷、冷而不豔、肅穆卻不凌人的孤高表情。小子相信在影片開拍前已經教過她該如何勤練臉部的表情,不然年紀輕輕的徐楓又如何能扮演如此成功的角色呢! 另外,楊慧貞是位俠女,要懂武功, 使劍法。要演好她,就得猛下功夫。終於,天賦加苦學和勤練,銀幕上又出現了一位胡金銓塑造的女俠。鄭佩佩扮演藝高膽大的金燕子是以靜制動的功夫,冷靜而不失雍容。徐楓扮演的楊慧貞卻是以動態的奔走尋求制勝的契機,倆人扮演女俠的風格完全不同。白鷹徐楓搭檔演出冷靜、沉穩、熟練、乾淨俐落帶有美感的鴛鴦劍法是《俠》片主要的看點之一,也是獨步影壇的經典之作。即使在聯手擊殺對手後,二人顯現出精疲力盡、氣虛的神態,都博得觀眾對「真實」的認同感。胡金銓的靈感可能是來自籃球比賽,他看到出色的球員都是靠著不停地走位,找到空隙切入籃下,或扣籃或轉身投射或抅射得分

「真源了無取,妄迹眾所逐。」。 現今的武俠電影內容貧乏,簡直是在玩弄電腦合成技術,裏頭的人物不僅個個能飛天還能懸在空中良久不下,地心引力根本拿他們沒辦法,倒真成了大人的童話電影。 這一輩的導演根本不想在閃躍下功夫鑽研, 僅會偷些氏武俠電影裡的皮毛,也老拿東廠錦衣衛說事,更愛炒「龍門」兩字當片名,有的還會道貌岸然地給自己臉上貼上"向胡金銓致敬"來裝門面,他們偷的既光明正大又理直氣壯。不過他們畢竟是狗尾續貂、拾人牙慧罷了。就像大家都會學麥可傑克森的舞步與舞姿,可你就沒法超越他,就是這個道理。

說起徐楓的演技如何? 數年後,她在《源》片出演一怨婦,跪地撿拾其夫因氣憤擲於地的米飯入口,哀怨悽楚之情盡入臉表。徐楓的演技不讓義大利女星蘇菲亞羅蘭在《SUNFLOWER》出演棄婦一角專美於前。

                     

               楊慧貞(徐楓)                                         顧省齋(石雋)

《俠》片裡儒生顧省齋謹守其父遺願「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以開一小店鋪替人畫像與母為生,倒也樂天知命。石雋可真把顧省齋這個儒生角色給演活了,至今還沒見到誰能在書生扮相和演技上與他攀比。片裡引用諸葛武侯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的名言,小子猜如果是胡金銓本人,他心裏想的應是 “不屑”代之"不求"才是,因為拍的電影與他的成長背景有著必然不可分割的聯繫 。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天津於七月底相繼淪陷,當時胡金銓僅有六歲。1949年大陸變色,的父母囑咐尚未成年的兒子隻身直奔香港逃命。在此之前,家是坐落於北平板廠胡同的大戶人家,也是書香世家。當海峽兩岸分治後,就一直把自己當做“香港人” 。

的老家在河北邯鄲戰國時,邯鄲趙國都城。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身上就散發著正氣和淌著熱血。1965年,邵氏獨立編導的第一部電影《大地兒女》就是對抗戰片,他本人還兼演游擊隊長一角。

歷史上, 北京中國元三代的都城。北京的胡同被認為是北京市井文化的代表和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熟讀「明史」,東華門東廠胡同,據說是明東廠所在地,少時一定沒少逛過,不然怎麼老拿這罪惡淵藪在電影裡說事呢!

台灣官方主辦的金馬影展裡,《大地兒女》與《龍門客棧》都讓獲得最佳編劇獎。《俠女》仍取材於明朝太監專權攬政、殘害忠良的事蹟。《俠》片與《龍》片不同之處連續用東廠千戶歐陽年東廠指揮門達錦衣衛北鎮撫司許顯純三個層級一路追殺楊漣之女故事情節曲折而複雜。影片初,觀眾看到東廠密探散佈在楊慧貞藏身的邊塞靖虜屯堡不時地在大街上帶刀行走,時而在巷弄裡交頭接耳,這給觀眾頓時生起恐懼肅殺的氣氛。尤其是身處在六、七十年代台灣的老百姓,聞警總(警備總司令部)而色變。如果當年台灣官方一時失察沒看懂《龍》片的含意,頒錯了獎,這回《俠女》可就沒讓胡金銓沾上金馬獎一點邊。到底有沒有藉電影以古諷今,這是見仁見智無法說清的事。你看懂也好,看不懂也罷,他並不在意。那時的文人和藝術者行事低調而含蓄,他們只是給那個時代留件作品做個見證罷了。

《俠》片的尾段,慧圓大師與四僧施展輕功自山頭躍下,短短幾十秒的慢動作畫面配上梵音,顯現出師僧是乘願為渡眾生而來。整個片裡師僧共現身五次,前四次都是慧圓大師已預知事態才出來解局,這一次也不例外。大師率眾僧下山,一為解救不敵許顯純,恐慘遭毒手,另一是為了渡許顯純而來。慧圓自遠走近兩次; 第一次是敗在大師之手被四僧以繩綑綁動彈不得,大師趨前細語,此時梵音大作,似有所悟並點頭以示回應。慧圓遂放過,然趨前欲殺被大師所阻,這是我慈悲。當大師率眾僧和於歸寺途中,見與二貼身錦衣衛虔誠地跪伏於地,面露慚色,訴己殺戮過重,欲皈依門,懇請大師收留。並以「大師不肯收留,就長跪不起」為由企圖賺取慧圓近其身再趁機行刺。這時我二現慈悲,大師再度趨前以手挽而遭暗害
,四僧亦遭錦衣衛突襲而亡二人負傷。首次慧圓是「以法渡人」,第二次則是「捨身飼虎」而成正果
   

                            

                          胡金銓            苗天(副導演) 

《俠》片是胡金銓的登峰之作。如果觀眾知曉的身世來歷與個性,在觀賞《俠》片後,不難看出在顧省齋楊慧貞倆位將軍與慧圓大師們的身上多少都有些他的影子。就是歐陽千戶門達指揮許鎮撫司幹起壞事也是「有板有眼」,一點也不含糊,這可看出胡金銓處事的態度。小子可這麼說:「看了此片後,自己有多少人生境界,就能從中體會出多少人生境界。」《俠女》的英文譯名「A Touch of Zen」意思是 “的靈光一現(頓悟)” ,講得是「人世間處處是道場,道場裡時時有禪機。」

1971年《俠女》公映後,各方反應冷淡。沒給聯邦影業像《龍門客棧》一樣名利雙收,可能還虧本。他與聯邦老闆沙榮峰(大股東)為此片變得彼此由真友誼轉而互不見面倒是公開的事實。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這是韓愈慨歎知遇之難,才有感所發。 他以馬取喻,謂英雄豪傑,必遇知己者,尊之以高爵, 養之以厚祿, 任之以重權,斯可展布其材; 否則,英雄豪傑亦埋沒多矣!

「陽光下的金子,放在哪兒總會閃出耀眼的光芒。」胡金銓不凡的一生既當伯樂亦為千里馬,身兼兩種不同身份。到底誰是他命中的伯樂呢?

七十年初,有一法國影評人皮爾‧李思昂(Pierre Rissient)在一偶然的機遇裡看過《俠女》,驚為天作。在得知原委後,遂為胡金銓集資向台灣聯邦買下《俠女》上、下兩集歐洲版權,交重新剪輯完整版的 《俠女》。1975年,金銓公司名義代表香港參加第28屆法國坎城影展並帶領演員徐楓(台灣)、喬宏(香港)遠赴法國出席坎城影展《俠女》首映。這部由台灣聯邦電影公司出資,且絕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在台灣拍攝的武俠電影最終獲得「綜合技術大獎」,成為語電影第一個在國際頂級影展中獲獎者。

喬宏         徐楓        胡金銓

沉寂了四年的《俠》片能引起歐洲影壇震撼和獲得殊榮,它彷彿是一顆被引爆的重磅炸彈,炸醒了人沉睡已久的心靈。消息傳來,兩地幾乎所有的大小報刊與雜誌都用相當的篇幅爭相報導有關《俠女》的一切。這是首次人的電影能在國際影壇上大放光芒,胡金銓頓時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同時,他也是第一位將中國的武俠電影引至世界各個角落的導演。對來說,遲來的掌聲總比沒有好,因為他成功的背後隱藏著太多的艱難與辛酸。「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也不過了。1978年,英國出版的《國際電影指南》將胡金銓列入年度世界五大導演之一。給武俠世界開了好幾扇窗戶,每個窗子都有亮眼的景色。在國際電影界,被認為是從中國傳統文化取材,將「武俠」用電影藝術的手法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的大師。許多法國的影評家對他甚為推崇。

有名氣的導演不一定就是個了不起的導演,因為名氣可用手段博得。被推崇肯定的導演就一定得有匹配的作品問世,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中國電影導演張藝謀先後拿《英雄》-(2002)與《十面埋伏》-(2005)兩部武俠電影一直想在享譽全球的金球獎奧斯卡金像獎佔一席之地,結果都是鎩羽而歸。 前者是借用:【史記】裡的「荊軻刺秦」、黑澤明的「羅生門」、張愛玲的「色戒」三個點子作框架,瞎編亂湊,顛倒是非黑白,拍成不倫不類的武俠片,完全是張藝謀名利算盡、一石好幾鳥的投機之作; 後者就更不值一提了。光憑大卡司、大場景、高端科技合成的武術卻沒有實質內涵的電影只不過給觀眾一點感官的刺激,多掙點票房而已,在行家眼裡根本沒有甚麼價值可言。

真正從事電影藝術者所追求的不是名利,他們執著於藉電影藝術來表達普世認同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胡金銓張藝謀的功力與境界有雲泥之別,一個是師,另一個是匠。《俠》片的決戰場景,無論是在竹林裡或是樹林內,都能利用天然景觀營造出一種濃厚而典雅的人文藝術氣息,這種氣場會使觀眾從視覺上生出邪不壓正的感覺,接下去要你看的是精彩的式風格的武打,壞人是如何倒下去。張藝謀拍的武俠片是不惜花大錢來堆砌人工味十足而華麗的場景,美是美矣,卻無真實感,誇張的打鬥招式就得靠高科技來幫襯。的電影,看的時候不驚艷,看完後心裡也不起一丁點漣漪,這如何能在世界影壇立足? 欠缺的是他個人淡定的人文素質修養,以他成長的環境及現在的歲數來衡量,想有所突破實在很不容易。「寧靜能致遠」這個世界不乏聰明人,缺的是有智慧的人。小子這一生還沒見過一個戀於著染塵世名利之人能成大師級的人物。

小子將胡金銓錢穆相比; 錢穆雖沒受過正規教育,這並沒影響它成為近代國學大師。胡金銓僅有高中學歷,沒上過影藝學院,卻能開武俠電影新紀元,成為武俠片宗師。他們的成就是一步一腳印,靠著勤奮和天分共同拼成的,缺其一不能成就大師的地位。成就不是來自僥倖,更不是靠投機炒作而成。

18歲前的胡金銓成長於淪陷和戰亂區的北平是在基督教辦的匯文中學唸過初、高中,雖然沒上過大學,但英文底子不錯。由於受北平成長環境的影響,從小就喜歡看劇,尤其喜歡看武打戲。除此之外,他亦鍾愛中國古典文學。母親擅工筆國畫; 長年受其母的熏陶,他深愛繪畫,對書法也極有興趣。父親是位礦冶工程師; 一生一絲不苟的行事態度來自先天的遺傳與後天的庭訓。武俠小說泰斗「還珠樓主」李壽民曾是家的常客,的童年常聽他講武俠故事。北京胡同、戲園子、家中藏書、雙親與「還珠樓主」是影響胡金銓一生至巨的淵源,他的思維與靈感也源於此。成名於武俠電影, 由此可知李壽民應是帶他進入武俠世界的啟蒙老師。

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一切都得靠自己。他做過印刷廠校對,  給人畫廣告,到片廠任美工、道具、佈景設計與繪圖等基層工作,也當過演員和播音員。這段時期,他遇上李翰祥五歲。因為倆人有共同的嗜好; 喜愛文學、歷史與畫畫,又有相似的工作經歷,日後就成為亦師亦友的莫逆之交。

1958年,胡金銓經由李翰祥力邀加入邵氏公司當演員,並兼任編劇及助導,從此開始了他踏上電影藝術之路。從進入邵氏起,被大夥暱稱「小」的胡金銓整整做了五年演員和編寫劇本。邵氏公司遵循的是一條商業製片路線。邵逸夫(老闆)審閱編導提出的劇本,偏重於通俗和娛樂的題材,就是以票房是否賣座為取捨。邵氏的導演與演員是否受重用,也是以票房多寡為依據。邵氏影城是個臥虎藏龍、能人輩出之地。像「小」這樣一點也不起眼的類型,既不是編導科班出身,外型也不出眾,想要在此行冒尖,談何容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智慧的人往往會用自身最好的條件去展示和推銷自己,企圖心強又聰慧的小知道自己將來要走的路只能是編劇兼導演。邵氏片廠是電影從業者的寶礦,除了在片子裏串演小角色外,小是巨細匪遺、不停地學習,好為將來當導演打好底子。電影藝術這門學問發源於西洋,小就找有關做導演這方面的英文書籍不斷地充實理論方面的知識。這條路就是這樣邊摸索邊學習,一路辛辛苦苦、跌跌撞撞地走過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不常有指得是伯樂不僅需有辨識千里馬的能力,自己還得有胸襟去提拔、任用牠, 讓牠施展千里之材,二者缺一不能稱「伯樂」。李翰祥就是在胡金銓崎嶇的人生進程裡視他為千里駒,給他不同程度的栽培、提攜和引他登堂入室的人。

「樂莫樂兮心相知」,1963年,小才得以有機會在李翰祥導演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凌波樂蒂主演)中出任副導演。《梁》片在台灣公映時,引起轟動,連續上演半年多才罷手。拍完《梁》片,就脫離邵氏轉赴台灣發展。臨去前,他還策劃另一部黃梅調古裝片《玉堂春》(樂蒂雷主演) 讓小執行編導,從此正式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玉》是劇中的經典劇目之一,中國四大名旦,四人都扮演過蘇三,各有特色。頗具劇素養的胡金銓編導此片的劇情很有張力和可看性,《玉》片上映後,觀眾反應極佳。這給了一個腦力激盪的機會,日後他的古裝電影裏就有了傳統戲曲不可缺的元素。第二年,把自小看戲曲所得來深刻的記憶與聽還珠樓主描述的武俠世界,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獨運匠心地拍成了一部低成本的《大醉俠》。東亞對這種前所未見的武俠片頓時趨之若鶩,電影一出即大賣,竟成了語電影史上第一部經典武俠片。

在《大醉俠》還未排檔上映前,胡金銓就因合約期滿而離開邵氏。然而就在《大》片大賣後,有人開始批評邵逸夫看人看走眼。其實這種說法並非正確,由日後台灣聯邦影業公司拍《俠女》的行事風格不難看出端倪。「自古才大難為用」跟隨胡金銓拍戲多年的石雋曾說的個性是事必躬親型的完美主義者。是從基層做起的電影工作者,有關拍片的種種一切,他瞭若指掌; 不論是編劇、導演、勘景、武術設計、服裝、美術、佈景、道具、燈光、攝影、配樂、配音、剪接……等,凡是戲裏、戲外每個環節他都會親自盯著,儘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這在事事必分工、講究團隊合作的邵氏追求藝術完美的性格必與公司的制度與人事起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與衝突。邵氏是以利益掛帥,人人須在公司的制度下充分地發揮自己在流水線上的價值,它不缺人才卻不納特立獨行的人。邵逸夫不會為了破壞公司制度而挽留主賓之間既然產生不了伯樂和千里馬的美談,邵氏影城也就誕生不了電影大師,離開邵氏是必然的結果。日後他成就大師地位的作品,不在香港,卻在台灣。惟有長期跟隨又認同胡的演員和同事才會被他為藝術執著的行事風格所感動,一生不渝。不可諱言的,凡是有天分的演員,一旦被相中,在他的影片擔當演出,就是個相當出色的演藝者。與他所栽培、重用的演員不也是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麼?

1966年,台灣聯邦影業公司董事長沙榮峰有意開展製片業務。這給了胡金銓一個發揮領導與組織才能的機會; 聯邦成立製片部,網羅一流編導人才,招考演員,設訓練班。另一方面購地籌建片廠,設立攝影棚,積極籌拍新片。 第二年,再度展露導演才華。他的第二部武俠片《龍門客棧》裏的主要演員:石雋上官靈鳳白鷹苗天皆是他一手調教的新人。「龍」片轟動整個華人地區,創下賣座紀錄,並且開拓了中南美歐洲等地的臺灣影片市場。這不僅讓聯邦公司賺了大錢,奠定了製片基礎,也使它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民營電影機構。前有李翰祥後有胡金銓,這兩人是六、七十年代臺灣電影業蓬勃發展的拓荒者和推手。

1967年10月,《俠女》開拍。這部電影斷斷續續拍了3年多才完成。當初聯邦簽約,講明了兩年拍4部片。顯然地,沒能履行合約。在商言商,講究投資報酬率的沙榮峰(大股東)為此片的耗時、耗資與一心追求完美藝術的胡金銓因各有所執而交惡,《俠女》尚未拍成倆人的交情已形同冰炭。然而對一個當年僅靠發行影片業務的聯邦,後來不僅發展成了製片公司,《龍門客棧》又為公司賺進大把鈔票,名聲一時鵲起,聯邦投入的心血應是心知肚明。我猜想如此做也算是給股東們一個交代吧! 30多年後,沙榮峰胡金銓逝世10周年時向「胡金銓基金會」執行長石雋表明要捐出距離金寶山胡金銓紀念碑不遠,石門海邊的房子,作為胡金銓紀念館之用。地下有知不得不為當年倆人各自的執著而產生喂歎。是電影這行業的投資經營者,並不懂藝術。一身人文氣息濃厚的追求藝術成就遠重於金錢。年輕時的交誼甚厚;看上了的才氣,可靠一展才華,二人合作可各取所需,是電影將倆人拉在一起成了賓主關係。與股東們也因為《俠女》未能如《龍門客棧》影片能為公司賺進大把鈔票而感到不樂。這也就道明了經營者與藝術家很難走在一塊兒的根本原因,並不是誰是誰非的問題。邵逸夫胡金銓如此,沙榮峰胡金銓不也是如此麼! 邵逸夫晚年成就了自己為慈善家,旅居美國沙榮峰樂意捐屋紀念昔日已不言語的老友,一切都在不言中。

邵逸夫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記東西。」。1996年12月17日,李翰祥北京拍大型電視劇《火燒阿房宫》中,心臟病復發,送醫後宣告不治,享年七十一歲。胡金銓長年籌拍《華工血淚史》,原訂1997年7月開鏡,卻在該年1月14日因心導管擴張手術失敗逝世於台北,享年六十六歲。一個前腳剛走,另一個後腳立馬跟上。兩位影壇巨擘竟在一個月內同時走了,小子猜大概是被招走的。

胡金銓           李翰祥

〈〉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   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    莫知我哀

〈〉


今天是胡金銓大師辭世十五周年。寒夜孤燈下,小子謹撰此文以表哀悼之情並追思大師生前的行誼。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o092355bao&aid=6031203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5 06:00 【udn】 我還找到這個比價!火鳥 法國 致敬 DVD比價

 回應文章

宜生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泰斗
2016/08/18 20:14
胡金銓之後的武俠片,無論是內涵,還是設計的招式都比他遜色的太多了!

胡氏將武俠電影提升到更高的檔次,應該是實至名歸。從文中得知,他的根底都是一步一腳印紮紮實實地自己走過來了,令人欽佩。
軒轅子(炎黃子 、居竹)(pao092355bao) 於 2017-01-07 05:39 回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無論在那一方面,台灣的聯邦影業公司根本無法與香港邵氏兄弟影業公司比較。然而,老闆沙榮峰的胸襟和視野卻比卲逸夫高明多了。現在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兩部電影「龍門客棧」及「俠女」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胡金銓先生編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