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藥類藥粥-人參粥、黃耆粥、芡實粥、熟地粥、萸肉粥
2012/01/13 16:25:06瀏覽3922|回應0|推薦55

作者 : 東依士  王獻華

1‧人參粥

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本粥在費伯雄的《食鑒本草》中有所記載,是由人參和粳米加水煮成。有益元氣,補脾、肺,抗衰老的功效。

適應症:
年老體弱,脾肺虛損,久病羸瘦,勞傷虧損,食慾不振,心慌氣短,失眠健忘,性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症。

煎煮和服法:
將人參研末,每次取3 克,粳米30 克冰糖少許,入砂鍋內加水400 毫升,以慢火煮至花湯稠即可。每日早晨空腹俍之。

論治解說:
人參甘微苦溫歸脾、肺二經,為補脾、肺之要藥;粳米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經,為健脾養胃之佳品。二者合而為粥,氣香質潤,味甜可口,是一種很好的強壯劑,為補虛扶正抗老防衰的良藥。

脾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氣。若脾、肺之氣充足,則一身之氣皆旺盛,人參雖補五臟,益元氣,但以補脾肺之氣為顯著。故用人參煮粥對脾肺虛損,久病羸瘦,勞傷虧損等症效果較佳。

人參因有滋補功能,並可治療一切氣虛而津液不足之症。在祖國醫學的歷史上很早就有記載。如我國最早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為上品,並說:「人參主補五臟,明目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而以人參煮粥食之,則在清代費伯雄的《食鑒本草》中才見記載。書中說:「人參粥治翻胃吐酸及病後脾弱,用人參末、薑汁五錢,粟米一合,煮粥空心食。」用人參同米煮粥確是一種科學的服食方法。這樣,參與粥相得益彰,大大增強了人參補益強壯,延年益壽的效果。

人參粥不僅用於治療脾、肺氣虛之症及大病久病後期氣血不足之慢性病,又可用於因元氣暴脫之急症,為補虛急救之良藥。若因年老體弱,久病體虛,氣、陰不足者,長期服之,可長氣養血,添精助神,增強人的體質,提高抗病力。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現代研究:
本品含有人參.、人參醇、人參寧、人參酸、人參辛、多種氨基酸、糖分、維生素B1 和B2、煙酸、泛酸和揮發油、蛋白合成促進因數等。藥理證實它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興奮和抑的雙相作用;可直接作用心肌和血管,故有抗休克和強心作用能促進造血功能,改善貧血狀況。根據臨床使用證明,可改善消化吸收和代謝功能,增進食慾,促進蛋白質合成,能使高膽固醇血症的血膽固醇降低,因而有抗衰老的作用。

注意事項:
凡屬陰虛火旺體質及身體壯實的人不宜服。炎熱的夏季勿食,秋冬季節食之為佳。

2‧黃耆粥

黃耆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耆的根。本粥在《冷廬醫話》等書中已有記載,是用黃耆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益氣健脾,升陽補中,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

適應症:
氣虛體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陰挺,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癰瘡腫毒之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脾陽虛弱,面目浮腫,小便不利,氣短心悸等症。

煎煮和服法:
每次取黃耆20 克左右,加水200 毫升,煎至100 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 克,再加水300 毫升左右,煮至米花湯稠為度,俍時可加紅糖少許,每早、晚溫熱各服一頓,7~10 天為一療程。

論治解治:
黃耆甘溫,功在脾肺、補脾益氣之中,並能升舉陽氣,且能外達肌表,故既能補氣升陽以舉陷,又善補氣固表以止汗,補氣以生血,又能鼓舞正氣以托毒生肌,溫運陽氣以利水消腫,與甘平粳米為粥大大加強了益氣健脾,扶正袪邪的功效,凡脾肺氣虛,少氣懶言,食少便溏,或中氣下陷,胃下垂,子宮脫垂,或表虛不固,自汗、盜汗等均有良效。

因黃耆有健脾利水作用,所以,用黃耆粥食之,對因脾陽不振,四肢、頭面浮腫之症,亦有效果。黃耆不但可溫中補虛,且能外達肌表。因此,用黃耆粥長期食之,對癰瘡腫毒之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收之外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中國醫學認為,大凡外科瘡瘍腫毒之症,均為濕熱痰毒之症,必須忌食辛煎炙博,或魚肉葷腥之品,在患病期間,如以黃耆食之,豈不妙乎。

現代研究:
本品含有生物鹼、葉酸、膽堿和氨基酸等成分,藥理證實它有強心、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對有中毒或疲勞的心肌則功效顯著,並可擴張血管,有改善皮膚血循環的作用;能利尿降壓,閉塞皮膚的分泌孔,而起到止汗的作用。同時有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使X 線引起的毛細管脆性增加的病理現象迅速復常。此外,本品可增加人的抗體,提高免疫力。近來臨床證實它可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的減少作用。對治療慢性肝炎有一定療效。

注意事項:
1、黃耆有生、炙兩種,生者偏於走表,重在固表止汗,托毒生肌;炙者偏於走裏,重在補氣升陽,利水消腫。故在製作時,根據各自臨床不同而選其生、炙黃耆煮粥;
2、凡感冒發熱期間或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

3‧芡實粥

芡實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芡實種仁,性味甘澀而平,入脾、腎二經,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精之功效。芡實粥在《湯仁本草》、《食鑒本草》等書中有所記載。是取芡實和粳米加水煎煮而成。

適應症:
脾虛久瀉、帶下、腎氣虛、精關不固、遺精、遺尿、小便頻數、尿濁等症。

煎煮和服法:
生芡實同麥麩炒至黃色後,每次取15~20 克,選粳米(或糯米)30 克,置砂鍋內加水500 毫升,用文火煎至微滾到沸騰,以粥湯稠而上見粥油為度。每早晚空腹各服一次,在溫熱時食用。

論治解說:
芡實乾澀而,入脾、腎二經,為健脾止瀉,固精的良藥。合粳米為粥,更增其補脾益腎,扶正固本之力。脾健則水濕自去,腎氣旺則固攝有權,久久服之,諸症自消。粳米專入脾、胃,而芡實入脾、腎二經。《本草求真》說得好,「芡實如何補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實如何固腎,其味澀之故。惟其甘補脾,故能利濕,而泄瀉腹痛可治;惟其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

芡實粥與山藥粥功用相似,但芡實粥功入脾腎,而山藥粥偏於肺腎。芡實固澀之性勝於山藥,山藥補益之力強於芡實。因此山藥粥補腎益肺之力較好,而芡實粥補腎健脾之力較著。如兩藥合煮為粥,相得益彰,既可補腎健脾,又可補腎益肺,是補脾、肺、臀之虛的良方。

現代研究:
化學分析:芡實含少量澱粉,少量蛋白質、脂肪油及微量的鈣、磷、鐵、核黃素、維生素C 等。

注意事項:
本粥在感冒及發熱期間宜停服,因它對大小便不利,痰飲、中滿者不宜使用。

4‧熟地粥

熟地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懷慶地黃的根,通常加酒拌勻,經蒸曬而成。熟地粥為家傳驗方,是用熟地和南粳米加水煎煮而成的,具有補腎陰、養肝血的功用。

適應症:
血虛萎黃,眩暈心悸,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腰膝酸痛,月經不調及消渴症。

煎煮和服法:
先取熟地黃片30 克,用紗布包.,加水500 毫升,放入砂鍋內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經過數沸騰後,見藥汁呈棕黃色,藥香撲鼻,漸轉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騰時,放入南梗米40 克烹煮。待米仁開花,藥汁浸入米仁內,形成粥糜,呈稀薄粥,去掉熟地黃片即可。每日晨起空腹趁熱,服食一次。10 天為一療程。

論治解說:
熟地黃其性味甘,微溫。入心、肝、腎經。質潤多液,既能補血,又善滋陰,.能生精益骨髓,為補益肝腎的要藥。故凡腎陰不足、心肝血虛諸症均可常用。惟其性較黏膩,易助濕礙胃,而與甘平粳米共煮為粥,又能入脾胃二經,能健脾和胃,故爾二者共制同用,不僅能利其效而能消其弊。

《草本正義》講:「熟地黃性平,氣味純靜,故能補五臟之真陰,又於多血之臟為要藥。補氣以人參為主,補血以熟地黃為主。凡諸經之陽氣虛者,非人參不可;諸經之陰血虛者,非熟地不可。」而與粳米煮為熟地粥,既可補腎養肝血,又不膩膈礙胃,是一種治療肝腎不足的好方法。與人參粥相比,各有偏重,皆可補益。
現代研究:熟地黃含地黃素、甘露醇、維生素A 類物質。有人報導地黃素有利尿強
心作用,並有輕微降血糖作用。

注意事項:
1、脾胃素虛、便溏及痰濕素盛者忌服;
2、在煎煮熟地粥時,可以放入少許金橘餅或陳皮末,既可調味,又可防其滋膩之弊。

5‧萸肉粥

萸肉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萸肉粥為家傳驗方,是用山萸肉和糯米加水煮成,具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的功用。

適應症:
肝腎虧虛、腰膝酸痛、頭暈目眩,耳嗚耳聾、陽萎遺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月經量多、漏下不止。

煎煮和服法:
每次取洗淨山萸肉15 克,糯米50 克,紅糖適量,同入砂鍋,加水450 毫升,用文火燒至微滾到沸騰,米開粥稠,表面有粥油為度。每日晨起空腹溫熱頓服一次。10 天為一療程。

論治解說:
山萸肉味酸,萸肉粥則酸甜可口,功專補益肝腎,對肝腎不足所引起的頭暈目眩、腰膝酸痛、耳嗚耳聾等症均有很好的療效。萸肉能補肝腎之陰,又能溫補腎陽,為一味平陰陽的要藥,與米為粥,仍不失其性。腎主閉藏,宜秘不宜泄,若腎氣虛,閉藏失職,則遺泄不止,萸肉收澀性強,糯米黏滯性大,所以萸肉粥既補肝腎,又善固澀,無論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所致的遺精遺尿,滑精和老年小便頻數等均可優先使用。因酸有收斂固澀的功用,故對體弱虛汗不止,婦女體虛,月經量多等,也有顯著效果。另外萸肉粥和五味子粥均有收斂固澀的功用。五味子粥偏於收腎臟耗散欲失之元陽,斂肺經耗散欲絕之氣,而萸肉粥則偏於滋肝腎不足之陰,斂陰陽欲絕之汗,二者合用,可起協同作用。

現代研究:
本品含維生素A、山茱萸.、皂.、鞣質、蘋果酸等。藥理研究認為,有利尿和降壓作用,對於因化學療法及放射線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作用。因此,萸肉粥可作化療和放射線療法的輔助治療。

注意事項:
痰濕素盛、小便不利者忌食。

本文只提供資訊不負責醫療行為, 為確保安全,最好在醫師指示下進行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uyangsogo&aid=602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