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1 00:18:13瀏覽2777|回應17|推薦9 | |
前言: 父親自傳『走過的痕跡』今天是完結篇,總共刊出八篇,涵蓋了父親的童年、求學、執教、軍旅、家庭、歷練、退休,從這八篇的文章裡,我可以再次的認識父親。 父親細微的情感描繪,讓我更了解他的心細與情深,從他真誠的教育理念,我看到了上一代教育界人士的沈重心聲,而他憂心社會國家前途的感慨,我更可以理解,因為下一代一直談『微價值』,這些『微電影』、『微blog』、『微幸福』等等,對父親來說,是個無法理解的新價值,他在寫完這些文章時,其實離現在又有一段距離了,他怎麼形塑現在這個社會?他對舊有的傳統價值與現在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動,我相信他心中的衝擊已經更大了! 為了讓『父親自傳』系列單元,不會因此完結,筆者準備從下星期天開始,推出『自傳父親』系列,五月陳家子女會相聚,幫父親過生日及慶祝母親節,那就從下星期開始吧!換我開始來描繪父親,從子女孫輩眼中看到的父親,他應該是不一樣的,他的身影也是所有父親的背影,我也會請陳家人共同來寫我們最敬愛的爸爸與爺爺,或許您也有一位疼愛您的父親或爺爺,如果您願意,我們就一起分別『傳記』自己的父親吧! 申請退休 歸隱田園 八十三年二月,在距屆齡退休尚有整整七年之際,我申請提前退休,正式告別了服務三十八年半的教育界,教師生涯劃上了休止符,當時有些同仁大感意外,甚至有人向我質疑,何不做滿四十年才退?可享受教育部資深教師的表揚,以及總統召見賜宴的尊榮,我一笑置之,無言以對,其實,我又何嘗不願如此!整整半年的深思熟慮,我堅持最後的決定是正確的,我的心路歷程有波折、有矛盾、更有徬徨、迷惘…等等,看破了人生、看淡了名利,在塵世中找回了自己,歸隱田園,乃是最佳的選擇,直到現在,我不曾後悔。
哀莫大於心死,長久以來,就對教育感到失望,九年國教的失敗,雖見人見智,但我個人認為,此一倉促實施的的重大教育政策,立意雖好,可惜未有周詳的配套措施,以致推行多年以來,弊病屢現,後遺症太多,到了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上犯罪的青少年不斷增加,治安亮起了紅燈,許多國中生,白白浪費了三年人生中最寶貴的黃金歲月,在所謂「放牛班」中混日子,既不適合升學,又沒有學到一些就業的技能,反而養成了好逸惡勞的惡習,終至成為社會的負擔,實在是當初設計此政策的人,始料未及的事,身為一個教育界小兵的我,無奈之餘,自然萌生「回去吧!還等什麼!」的念頭,但願未來的教改,能真正針對當前的缺失,擬定有效的教育改革政策,確實推行,雖不能立竿見影,但「亡羊補牢」,多少會有成效。
退休下來,心情放鬆了,壓力沒有了,生活起居無拘無束,此刻名利於我如浮雲,心情宛如神仙般的悠閒自在,過去一直夢想著,如何過自己喜歡的生活,現在總算實現了,人的一生,短短的數十年,就像日出、日落一般,若不知珍惜、把握,轉眼即逝,走這段人生的旅程,就毫無意義了,將近一甲子的光陰,我為別人而活,包括國家、社會、家庭、子女…等,俗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生無常,未來有限的歲月,真該好好利用了,退休生活是需要有規劃的,尤其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列為首務,尤其適度的運動更是必要,上了年紀的人,毛病總是比較多,保養不可忽略,每日清晨,空氣新鮮,到中央大學或附近國小,快步或慢跑半個小時,然後做做柔軟體操,流流汗、洗洗澡,身心舒暢無比。另外,不定時的到石門爬山,或打網球、保齡球等,更是保養體力的不二法門,健身又好玩。記得以前在學校工作的時候,每天下午,總會有一些女同事來找我到禮堂打羽毛球,再忙,也會暫時放下公事,奉陪一下,那時的運動,幾乎都是被動的,如今正好相反,整天閒著無事,也沒人好找,只有自動自發了,常聽醫生告訴病患:「想多活幾年,身體就要多動動。」這的確是金玉良言,我想起比我早退的幾位老前輩,退休沒幾年就先後過世了,懷念之餘,探討原因,多因未善用時間,靜多於動,體力日衰而致病,終至不起,前車之鑑,宜牢牢記住。
俗言:「人生七十才開始。」不管是不是鼓勵老人的話,努力求上進、往前走,活到老學到老,一日為人就必須充滿希望,努力打拼,我認為此語若出自於李登輝前總統或大企業家王永慶之口,必受肯定,我是一個平凡的小民,天生體質不佳,年幼即體弱多病,加上生活環境不好,坎坎坷坷度過了一甲子已很慶幸,數年前,二弟秋晃突然中風去世,我心悲痛,感觸萬千,照理說應該先出去的是我,只有感嘆人生的無常,也不得不相信「生死有命」的古訓了,現在我沒有悲觀的權利,未來的日子,一定要好好的珍惜、把握!
老家三合院改建的別墅,外觀近歐式,而室內裝潢及陳設又像日式,典雅樸素,頗有格調,其中擁有十五坪的大客廳,更是別具風格。假日常有親朋來訪,唱歌、泡茶、聊天,並以自養的土雞及自種的青菜招待賓客,經濟又實惠,難怪他們盡興之餘,總是不忘表達下次再來的意願,在這偏僻又寂靜的鄉村,往日「人罕至、車馬稀」的景象,在兄弟們共同努力付出心血之後,如今大為改觀,素來嚮往平淡生活的我,可說如願以償了,夫復何求,房子四周築有花台、盆景、草花點綴其中,更令人有心曠神怡之感覺,常聽人說,登山可讓人「望峰息心」;下海可讓人「心胸開闊」;而歸隱田園,更使人「恬淡自如、與世無爭」,以上三者,可謂殊途同歸之效。 運動健身 品畫怡情
從小一向不太愛運動的我,現在完全改變了,每天總會安排一些時間,做一些休閒活動,如爬山、釣魚、慢跑、打網球、保齡球等,其中保齡球曾讓我著迷了一段時間,從摸索中學會了一些技巧,看到自己的成績不斷進步,頗有成就感,偶而連擲四球皆滿分,那種興奮的感覺,就像重了彩券的大獎一樣。打保齡球需要花錢,一局最少要二、三十元,累積下來,也是一個很可觀的數目,子女們都很孝順,有的給錢,有的買球衣、球鞋,兒子休假時,也曾陪我到保齡球館玩上幾局,好不快活,近幾年來,因為血壓不正常,醫生囑咐不適激烈運動,於是就少涉足了。至於登山健行,數十年來,即是假日最佳的消遣,尤其中年以後,常與愛好此道的同事們結伴而行,有說有笑、相互扶持,一天走個五、六小時,亦不覺疲累,陶醉於大自然的風光,欣賞美麗的山景,眼前盡是平日難得一見的奇花異草,點綴在原始森林中,加上朦朧的山嵐,清澈的澗水,形成一幅如人間仙境的山水畫。 記得有一回,與擔任美術老師的同事于得海先生同遊阿里山,嚮往雲海的壯觀,日出的奇景,特請他返校後,為我創作一幅意境優美的山水畫│阿里山之春,落款、題名,頗有大師風範,這位前輩比我年長二十歲,十多年前舉家移民美國,定居南加州,以做畫賣畫為生,如今多年沒有音訊,不知健在否?睹物思人,回憶往事,不覺黯然。人生旅途的過客,終究會到達終站,『走過的痕跡』也逐漸消失在荒煙漫草之中,二十多年,這幅畫一直懸掛在中壢寓所,後來房子移轉給小兒念民,我叫義子阿墩把這幅「阿里山之春」,專程運回鄉下別墅,我親自懸掛客廳牆上。一天假日,念初一家五口回來度假,我抱著六個月大的小孫子祖崧,對著他自言自語:「你是陳家未來的掌門人,可別把這幅阿里山之春,棄如敝徙。」引的全家哄堂大笑。 談爬山,卻扯了一大堆無關的事,我這個人也夠囉唆了。近年來,常常與老伴到石門山上走走,選擇較不陡的山徑,上山、下山前後最多兩個小時,輕鬆愉快,總比待在家裡看電視強多了,每當假日,到石門爬山的人,如朝聖般絡繹於途,其中老年人不少,可見台灣人生活水準提高之後,更加重視身體的健康,老伴常笑我年輕時如瘦皮猴,而老了卻胖的難看,體質關係,兄弟皆如此,又奈何!最近極思減肥,除了減少食量之外,爬山是最好的法門,體重降到七十公斤以下即可,我想只要有恆心,一定可以辦到,不是追求健美,而是渴望身體的健康。
至於從小就喜愛的休閒活動│釣魚,退休之後,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做此活動。猶記得孩提的時期,曾跟著父親到住家附近池塘垂釣,我只是一個提籃子的助手,每當魚兒上勾,總是逃不過父親的手掌心,在我小小的心靈中,對於父親釣魚的技巧,十分的欣賞與佩服。如今事隔一甲子,仍記憶鮮明,無限懷念。 談到釣魚,的確是一件很大的學問,從了解魚性到選擇釣具、釣餌、垂鉤時間、位置、天候等等均為考慮因素,坦白說,我摸索了幾十年,現在仍是一知半解,有時出竿,不到一個時辰即滿載而歸,但呆坐一整天,毫無收獲、空手而回,亦是常有的事,有興趣讓我有耐心。近年來,視力較差,已不適合手釣,偶而前往海釣場消遣,一節三個小時,費用一千元,成果如何,也只能碰碰運氣,使用車釣,釣到的多為大魚,這是名符其實的放長線釣大魚。不過,想值回票價可不容易,否則,釣場業者豈不是要喝西北風!現在功利主義的社會中,已經很難找到免費的池塘釣魚了。 釣魚思父 開車旅遊 童年往事也只有在夢中重現,每當夢見父親的身影,常常激動的突然清醒,又失望的回到現實,好不悵然。隨著年歲漸增,對父母的感覺與懷念之情與日俱增,去年委請好友邱國光先生,把父母六十七年前的結婚合影,一幅唯一留存的泛黃照片,細心的繪成放大的彩色像,裝上鏡框,懸掛於客廳牆上,由於邱先生累積多年的畫像經驗,加上高明的技巧,能把父母年輕時的神韻,栩栩如生的顯現在畫上,令人讚佩,如今,晨昏佇立父母遺像前,默禱良久,感念親恩,常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慨,歲月無情,時光不待,人生代代祖傳的宿命,有一天我的子女們也會有此感受吧!
為了不使腦袋生鏽,手腳退化,在退休前幾年就學會了開車,雖然考取駕照費了一番心血,仍然如願以償了。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汽車已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方便、快速、節約時間、縮短距離,逐漸取代了安全性較差的機車,我們一家人,小孩除外,唯一不會開車的大人,只有內人阿雪了,朋友都說她命好,出門有我這個專用司機伺候,簡直就像個貴夫人呢! 記得十年前買了一部美國進口的豐田轎車,性能不錯,已開十一萬公里了,仍然車況良好,偶有小毛病,換換零件就解決了。在開車十年的經驗中,讓我體驗到「膽大心細、戒急用忍」的重要性,也是避免車禍的不二法門,許多年輕人駕車,血氣方剛,愛逞一時之勇,以致車禍,難免樂極生悲,像我這個六十多歲的高齡司機,開車平穩,就沒這股衝勁,緊急情況容易化險為夷,也正是「快快樂勒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的保證。 記得有一次,我從中壢開車往大溪,行車時速50公里左右,途中,突然有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從路旁店舖騎樓衝出,我立刻緊急煞車,車子停住,距小孩不過20公分,感謝上天保佑沒發生車禍,否則後果真不堪設想,我深深覺得,一個人平時要多做善事,樂於助人,而後冥冥之中自有福報。大約五年前,應內人之要求,開車載岳父、小外婆等到中部的日月潭、埔里旅遊,這是我第一次駕車出遠門,對於一個年餘花甲〈已滿六十歲〉的我來說,實在是一大挑戰,表面上告訴他們:「沒問題。」其實內心戰戰兢兢,多少有些冒險,尤其岳父年近八十,在他面前更不敢言老,責任重、壓力大,偏偏車子又有一點小毛病,一早出門又下大雨,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雨刷快速左右擺動,視線仍然很差,只得全神貫注,不敢分心,上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完成了兩天一夜愉快的旅遊行程。此後不管去哪裡,開車出門,得心應手,信心十足,可見人就需要接受考驗,方能向上提升,為人處世,尤須明白這個道理。
生活在今天繁忙的社會中,分秒必爭,而汽車自然成為安全且快速的交通工具,開車不是為了拉風,而是求方便。在都市中,大眾化的捷運系統完成的話,個人又何必辛苦開車呢?況停車困難、一位難求,可見當前政府在交通方面當務之急,即是普及捷運,真正做到為民造福。 九十年七月,廣東路樓房,經簡單裝修,么兒念民搬回居住,二女舒蘭返回東方太陽大廈居所,我與內人宛如放下重擔,可以輕鬆悠閒的長居鄉下的別墅,再也不必街上、鄉下兩頭顧了,這些日子,看到舒蘭,以微薄教師薪水收入,獨自教養一子一女,母兼父職,的確辛苦。平日以一輛十多年的老舊機車代步,每天載子女上學,安全堪慮,做父母的我們,感到心疼、不忍,於是我毅然下了決定,把目前所開的汽車送給她代步,如此,至少可避免日曬雨淋之苦,接送子女上學也方便,本來她去年即已考取駕照,一直不敢上路,趁此機會,我與舒慧多次權充教練,陪她上路駕車,提高她的信心與膽量,現在已慢慢適應了,我想只要不緊張,一切就 OK 了。至於我自己,沒車寸步難行,不得不又買了一部新車,接受念初、念民的建議,選購現代 XG 2000C.C 的房車,這是今年最新型的車種,外觀典雅、亮麗,內裝舒適、充實,價錢雖不便宜,據云,還是物超所值,買了新車,難免有一些至親好友,要求載他們出去玩,一個月下來,里程表已近 3000 公里,所到之處,包括嘉義、台中、苗栗等,自覺體力比以前好,心境年輕許多,可見凡事放開心胸,往好的方面想,自然就沒有煩憂了。 老年友情 生活扶持
年輕時,成天忙著工作、賺錢,生活圈很是狹小,交往對象,以校內同事為主,人際關係不好,猶如井中之蛙一樣,見聞淺薄,中年以後,方才覺悟,到了老年,更覺友情的可貴,在偶然的機會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義結金蘭,憂患相持,歡樂與共,結拜兄弟,親如手足,老大范姜逢時,年逾八旬,身體健朗,銀行經理退休,幽默健談,子女或經商、或行醫,成就非凡,二哥邱創羅,原為國中同事,為人誠信淳樸,相識相知三十年。三哥羅經權,夫妻兩人皆熱心公益,樂於助人,子女傑出,家庭美滿。四哥賴傳煐,服務教育界四十餘年退休,待人誠懇,修養甚佳,我排行老五,下有六弟鄭習吉、七弟黃佳宏,皆為教師退休,可謂志同道合。我們約定每兩個月左右聚會一次,輪流作東,悠閒自在,閒話家常,彼此真誠相待,親兄弟都自嘆不如。 義兄弟全都退休了,悠閒度日,淡泊名利,平日一同品茗唱歌、登山旅遊,陶醉於共同的樂趣,享受毫無牽掛的黃昏歲月,讓我忘卻了齒危髮禿、風燭殘年的煩憂,人生所追求的美好境界,大概是如此吧!我們的人生皆經過了一番艱苦的奮鬥,方能享受今日悠閒自在的日子。
內人雪妹,個性一向比我開朗、外向,早在20年前就參加了早起媽媽土風舞隊,先在新明國小,後轉復旦國小,每天清晨五點半到六點半,共有一個小時舞蹈運動,這也是她最有興趣的休閒活動,從土風舞到交際舞,累積二十年的經驗,已成舞林高手,可惜我缺乏了這方面的細胞,無緣參與,不過,她的結拜姊妹會的一些活動,倒是常受邀參加,如登山、健行、郊遊、聚餐等等,婦唱夫隨,我這個專用司機的配角,仍是少不了的,陰盛陽衰的場合,男生不被消遣已屬幸運,女人國還是少光臨為妙。
沒有公務在身,無形中與家人相聚的機會也就多了,子女皆以成家立業,各自謀生,不需父母來操心,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是這個道理吧!每逢假日,大家回到鄉下別墅渡假,共享天倫之樂,人生追求的幸福,親情的溫馨與慰藉,是何等的可貴。我經常利用這個機會告誡子女,兄弟姊妹,情同手足,不管地老天荒,或環境如何改變,都要相互扶持,同舟共濟,由於自己過去有切膚之痛的感受,深深覺得這是基本的倫理道德、行善的根本,當然先決的條件,就是不可自私自利,凡事斤斤計較,進一步做到捨得、犧牲、謙讓,對待別人尚且要如此,何況是形同手足的兄弟姊妹之間呢! 老伴司機 甘之如飴
屈指一算,和內人結婚已逾四十年,兩個女兒都上四十歲了,時光真快,轉眼就過了幾十年,以前忙於工作,家庭的重擔皆由妻負責打理,操持家務照顧子女,默默耕耘毫無怨言,稱她為賢妻良母,應可當之無愧,過去我確實忽略了她,不知體貼、分勞,常被批為大男人主義,如今思之,慚愧至極,逝者已矣,來者可追,老人家的愛情已轉變為親情,彼此關心扶持,有難同當,相依為命,雖不再有年輕時的熱情,但這種感覺更真切、更踏實,為了補償老伴往日的辛勞,在家洗衣、做家事,出外做她專用的司機,只要一聲招呼,服務就到,無怨無悔,至於出國旅遊,更是彼此共同的喜愛,多年來,到過許多不同的國家,領略異國的風情,別有一番樂趣。老伴喜歡照相,留下了不少美麗的倩影,閒時,偶而翻看相本,不覺又掀起了一段甜蜜的回憶。人心就是好奇,不曾去過的地方,總想親自體會一番,其實,台灣的山水景緻比起外國並不遜色,「美麗之島」的雅號,絕非浪得虛名,比較之下,我們更應珍惜生長的地方,滿足現在幸福的生活。 經濟起飛 民主陣痛 近二十年來,台灣經濟方面的發展,形成了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許多投資工商業的企業家皆成了大富翁,貧富不均的現象更為明顯,但比起鄰近的一些落後國家,大家都窮的情況好多了,台灣經濟的奇蹟,造就社會的繁榮,提高了人民物質的生活水準,可惜精神生活層面並未相對提升,反而有向下沉的感覺,君不見,常有開著高級房車的爆發戶,行進間,打開窗戶吐檳榔渣,令人噁心,在公共場所,三五成群大聲喧嘩,旁若無人者,更是到處可見,脫序現象不勝枚舉。慨嘆人的素質,仍然停留在落後農業社會,為政者,能不三思!速謀改善之道,以期早日與歐美、日本並駕齊驅。
目前台灣實施直接的民主政治,由選舉而形成的政權和平轉移,本是很自然的現象,所謂君子之爭,勝敗乃兵家常事,勝者,責任加身;敗者,心悅誠服,共同為國家而團結合作,可惜,台灣的民主政治卻不是如此,政客純為權利而爭,勝者以大權在握,唯我獨尊,而敗者更是輸不甘心,耿耿於懷,處處刁難,以致政局不安、施政困難,此種亂象,實在令人懷疑,台灣是否有實施民主政治的條件,或是實施民主政治必經的陣痛期?蒼生百姓何其無辜,要承受如此的災難,加上近年來,地震、水災重創台灣,台灣經濟衰退、民不聊生,天災人禍何時了?眼見台灣向下沉倫,國人再不團結的話,真會無藥可救了!可憐台灣的百姓,未來就要過苦子了。想到這裡心中的感慨、憂傷,筆墨難以形容,真不敢想像後代子孫即將面對的黯淡歲月,唉!台灣人真是一盤散沙嗎?大敵當前,猶不知團結,前人常說:「台灣沒有三天好光景,確為一針見血的諍言。 體會茶道 分享快樂
八十五年一月,鄉下別墅落成時,義子阿墩特別選購了一組原木所雕製的茶桌椅做為賀禮,放置客廳泡茶區,加上整套卡拉OK 的歡唱設備,平添幾分休閒的氣氛,也正是親朋好友假日經常光臨的誘因,唱歌、喝茶,成為最佳的享受,其中內人的舞蹈老師│鄒老師,可以說最喜歡來我們家了,年紀約五十逾歲,多才多藝,沒受過日本教育,卻會唱日本歌,而且幽默健談,只要她在場,整個客廳就充滿歡笑,又唱又跳,熱鬧非凡。在她們這一群姊妹淘的圈圈裡,我只能低調的權充侍者,端水果、奉奉茶,免費觀舞、聽歌,不亦樂乎。
提到喝茶,就會想到所謂的「茶道」,在日本很風行的一種喝茶藝術,雖然在傳播媒體,如報紙或電視上常有介紹、報導,但至今我仍是一知半解,不懂其精髓所在,不過,我並不欣賞那正襟危坐、表情嚴肅的品茗方式,遠不如我們的傳統國粹,放鬆心情、悠閒自在的飲茶。中年以前,為工作忙碌,難得有這個閒情逸致,如今時間充裕,親友聚會頻繁,喝茶變成最基本的社交,近年來,更迷上了老人茶,常蒙同好前輩的指導,以及自己用心的揣摩、體驗,不管對茶葉品質的辨識、茶壺的選擇、或是冲泡的時間及過程,皆具備了基本的常識,不再是門外漢了,在龍潭高原有一位游姓茶農,自己耕作數甲茶園,並設有製茶工廠、觀光茶行,從事茶葉的自產、自製、自銷之生意,十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內人及數位親友到此參觀,實際觀摩製茶的過程,並在品茗聊天中,深一層的了解有關「茶」的學問,此後,我只要來龍潭,總會抽空到此茶敘,久而久之,我與游老闆亦成了好友,他做的茶,曾榮獲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讚賞,並賜名「龍泉茶」,不過他卻謙虛的表示,他的茶只是普通的茶,一般百姓平日喝的茶,絕非頂尖的好茶,看他做人誠懇,說話坦率,與時下一般的生意相比,真是天地之差,實在難得。 好長一段時間,我喜歡喝他的金萱茶,特別的茶香味,久留舌間,餘味無窮,是最適合泡老人茶的茶葉,長男念初,與我一樣喜歡喝茶,因此常會帶些好茶回來給我,如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高山茶等等,嚐試不同的品味,體會各自的特色,別有一番風味,我知道好茶一定價格昂貴,一斤數千元並不稀奇,自己平時捨不得買,總覺得奢侈了些,子女的孝心,此茶香更讓我心怡、滿足。 前些日子,結拜大哥逢時兄因心臟不適,前往台北振興醫院做心導管檢查手術,幸平安無事,出院後第三天,我與內人專程到大哥府上探望,看到大哥紅光滿面,開朗健談毫無病容,頗感欣慰,大哥年逾八十,人生充滿活力和希望,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他以昂貴的東方每人茶〈一斤七千元〉招待我們,並為我們訴說這種茶葉的來歷,我們一方面享受茶的美味芳香,一方面洗耳恭聽大哥的敘述,東方美人茶原名「椪風茶」,是新竹縣竹東、北埔的特產。從種植到採收、製作完全以手工完成,茶樹不施化學肥料,以手工採茶,並挑揀兩葉一心之嫩茶精製而成,堪稱茶之精品,一百多年前即馳名海內外,備受歡迎,據云:有人帶此茶葉到英國,進貢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女王十分喜愛,並為之命名為「東方美人茶」,沿用至今,這種茶,別處種不出來,大概是水土不同的緣故吧!產量不多,價格昂貴,每斤自最低的兩千元起至數萬元不等,總之,這是新竹客家人的傑作。大哥品茗數十年,晚年卻酷愛此茶,自有其理,日前專程前往北埔峨嵋間的青番茶行買了一斤東方美人茶回來,本想做為夫妻兩人專用的茶葉,但是好客的本性,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與親朋好友分享,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吧! 老歌日曲 生活情調
談到唱歌,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門外漢,自從家中裝設卡拉OK設備之後,偶而被客人硬逼上台,也只得獻醜一番,說真的,早年當過十多年的小學教師,當級任教師必須全能,音樂、體育都要自己教,總不能在小朋友面前出洋相,只有在課前惡補,現學現賣應付了事,如今,台下聽眾都是大人,且不乏歌唱高手,想敷衍了事可不容易,何況教過音樂卻說不會唱歌,豈不是一件難堪的事!還好,夫妻倆有先見之明,早就苦練一兩首拿手歌曲,臨場應付,總算沒失面子,順利過關,說也奇怪,自己缺乏音樂細胞,而長男念初卻是聲樂高手,求學時期,先後擔任成功高中、復旦中學、世新等校合唱團指揮,個人參加比賽方面,曾榮獲桃縣音樂比賽,成人獨唱組亞軍,北區七縣市閩南語歌唱比賽冠軍,表現傑出,出乎我的意料,我後悔沒有從小培養他,使他失去接受正統音樂教育之機會,實在可惜,還好,人生可走之路不止一條,今天他在電視新聞界的成就,也令人刮目相看,唱歌成了業餘的消遣,讓我十分欣慰。
聽多了歌手的演唱,耳濡目染,無形中對歌唱技巧、感情的抒發等等,領會了一些皮毛,擺脫了五音不全、節拍不準的缺失,至於想成高手,可不容易,必須具備先天的好嗓子,再加上後天的磨練,我認為平凡人要會欣賞,有這樣的修養就夠了。音樂可陶冶人的性情,常聽人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的確有理,記得小時後,常聽媽媽哼唱日本流行歌曲,頗為神往,以致終生酷愛古典的日本流行歌曲,那淒美而富有情感的旋律,與我心共鳴,令人陶醉,至於國語及台語的流行歌曲,早年多以日曲填詞,可見老一輩的台灣人是多麼喜歡這種曲調。可惜現在的年輕人,受西洋音樂的影響,對此已不再熱衷,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代溝吧!同樣的,我對現在的流行音樂,總覺得索然無味,唱歌就像僧侶念經一般,平淡、枯燥,想不出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會那樣的喜愛、迷戀,甚至狂熱的崇拜歌星、偶像,年紀不同,價值觀竟有如此大的差別,實在不可思議。 飲水思源 客家本色
身為客家人,對於傳統的客家文化,本來就具有強烈的向心力及使命感,由於客家人來台較晚,在今天的台灣社會中已成弱勢族群,在政治、經濟方面,皆屬於被支配者,地位懸殊,不過在文教領域方面,卻有傑出的表現,許多有志之士,不遺餘力的保存,發揚客家文化,重振客家精神,值得敬佩,客家人勤儉、淳樸的習性,擇善固執的硬頸精神,表現在音樂方面,自有其獨特的風格,我特別喜愛客家山歌,不管是老山歌、平板或是山歌子,嘹亮的歌聲,扣人心弦,悅耳動聽。 二十多年前,我曾騎著機車,載著內人前往新竹縣竹東欣賞客家山歌比賽,這種活動每年都有,宛如客家人的嘉年華會,熱鬧非凡,讓人流連忘返。現在有線電視台,常有客家民謠的節目,因此,不必勞碌奔波,即可大飽耳福,方便很多,目前有許多客家族群的年輕人,由於從小習慣使用國語,而忽略了客家方言的學習,以致長大之後對母語生疏,更別談對客家歌曲的欣賞了,這種現象,實在令人憂心、遺憾,我時常告誡子女,做人不要忘本,必須飲水思源,否則個人即使有再高的成就,亦如空中樓閣或水上浮萍,虛幻而不夠踏實,可見族群文化的保存,乃是承先啟後的大事,千秋萬世、永遠流傳。(父親自傳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