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符號學的省思
2010/12/05 21:13:37瀏覽1311|回應2|推薦3

今天上午看到某個政治評論家談到五都選舉,他的分析見解論述是五都選舉民進黨不談兩岸議題、國家定位、ECFA、黑金問題等等是造成北部選舉輸的關鍵原因,理由是根本沒有所謂的中間選民,國民黨只要激發深藍及淺藍選民投票動機,就能勝選,民進黨這次選舉北部會輸的原因,與這次選舉黨中央太朝向中性議題有關,綠選民拉票的意願下降,因此,最後,敗選收場!

該政治評論員盼民進黨中央調整路線,以因應未來選舉,同時,也提到民進黨應該回到基本理念,以關懷弱勢族群為主軸,繼續推動民進黨創黨理念。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符號學裡面一直提到的符號具與符號意概念,關懷弱勢族群的這個符號具代表就是綠政黨,關懷弱勢族群的符號意似乎也已經等同民進黨的一貫主張,民進黨攻擊國民黨與黑金政治扯不清,如果不是民眾有相同的體認,這個標籤也很難貼的上去,但重點是國民黨不是已經變了嗎?開始改革了嗎?為什麼刻版印象與基模還是無法獲得平反,這是歷史包袱、惡意醜化,還是國民黨改革派的原罪呢?

從這位政治評論員的論述,筆者想談的是,關懷弱勢族群會變成一個政黨的重要訴求主張,它是對照及比較下的產物,過去許多民眾覺得國民較照顧公教系統中產階級,拉攏有錢有權的人,對於農村等弱勢族群給的資源較少,也因此,關懷弱勢族群變成民進黨改變政府及資源重分配重要的論述主張,但試想一想?現在的政府敢不關懷弱勢族群嗎?公益及關懷弱勢是現在國際社會重要的價值主張,不管政府或企業都特別重視這一塊,因為這是人性,也是最能凸顯形象及社會責任的良善行為。

換句話說,關懷弱勢族群這個符號被民進黨先贏得先機,國民黨即使也在做,但總是無法讓民眾強烈體驗與感受,也因此,回到政黨基本主張,是具有重要選票意義的,畢竟已經在民眾心裡有強烈認同感,無需再去溝通及說明。

反觀現在我們所看到選舉中所論述中間選民的理念,如改變、創新、希望、超越、未來......等等,它有點像是意識形態的一種空氣票,任何政黨或企業都可以把它說的很美、架構的很具夢想性與未來性,但對於兩黨政治有歷史情結的人,這些理念怎麼可能說服他?所有候選人及選民都知道,政治是講現實與實力的。

民進黨這次的選舉訴求既不被部分深綠黨員認同,又似乎沒有實力翻轉選情,那該不該繼續堅持呢?這些理念誰聽得懂呢?筆者認為民進黨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題,既然修正路線就必須堅持到底,回到原本不用思考就懂的選舉語言,民進黨並不能超越現有版圖,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不能贏得多數選票就不能讓民主政治真正落實,民進黨修正路線有其不得不的政治考量。

甚至筆者認為,國民黨也必須從新有改革的論述,國民黨不能僅是打施政牌選舉廣告,這些施政績效及數字即使透過包裝及媒體完美呈現,但總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國民黨應該從心對選民溝通,重新從人民角度思維政策,民進黨與國民黨最大的不同,就是國民黨有民眾既定印象,這個印象必須徹底打破,國民黨才會重新掌握民心符號,民進黨關懷弱勢的既定印象也是一個原罪,因為如果國民黨執政以民心為依歸,就不是只討好弱勢族群,而是全民都會感受這個政府的執政態度。

國民黨如果以民心為依歸,對照民進黨的關懷弱勢族群,將更壅容氣度,更具政治風範。

民進黨如果也懂得從街頭訴求翻身,不再讓選舉有政治補償的影子,兩黨的競爭更從對抗、謾罵回到以民心及改革為議題,我相信台灣的中間選民絕對不再是中間不選民,他們會跳出來用選票支持兩個政黨的良性競爭。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4667428

 回應文章

陳念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英九的政治符號學
2010/12/05 22:38

馬英九的政治符號學應該與其在法務部長任內掃黑形象有關,連結這個形象記憶,現在他在推動廉署組織法,預計明年四月一日掛牌運作,這是讓大家對他的清廉形象符號再次強化。

馬拼連任,廉署組織法,這會期過關


陳念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篇有關關懷弱勢文章
2010/12/05 22:30

剛發表就看到網路上有一篇有關照顧弱勢族群文章!

馬總統:照顧弱勢 國家文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