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1/16 21:49:02瀏覽1647|回應0|推薦16 | |
從小到大,我的人生一直沒有太多火花。 因為害怕嘗試不熟悉的事物,我這個也不敢、那個也不敢,雖然專精做自己熟悉又擅長的事物,似乎也活的滿好的,但就是少了一些樂趣。 我大學沒跟同學打過牌、平常不玩電動、不看球賽….沒有太多興趣,直到了這幾年,才發現少了很多這些看起來「沒有用」的活動,也少了很多可能與人的連結。 【延伸閱讀:該把時間放在補足缺點,還是強化優點?你的選擇,決定孩子注定平庸或是出類拔萃!】 ▋勇於擴大舒適圈的反差我的老公,跟我完全相反。 從小到大,他一直都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咖」。 班上同學要組壘球隊、打高爾夫球、騎單車,他就去買裝備,後來甚至請教練、每天看Youtube頻道學如何揮桿,莫名完成了單車環島。 他完全不怕陌生事物,勇於跳出熟悉感,爸媽年紀的同事同學、外甥姪子等後輩,他都能聊上好幾句,而且還能學點東西走。 回到家庭裡,他也是什麼都想試試看的好奇寶寶。 【延伸閱讀:比撕去標籤更重要的,是怎麼貼對標籤!父母怎麼善用貼標籤,幫助孩子成長?】 熱水瓶壞了,他開始上網研究哪裡有可能出問題?真的需要買一台新的嗎? 我工作需要直播電腦連線卻屢屢中斷,他又努力翻找各式資料,幫我測出後台一堆難懂的參數怎麼設定。 看到外甥在玩蛇板,明明已經兩個孩子的爸,他也興致勃勃地買蛇板,開始研究怎麼溜才順暢、為什麼有的蛇板一溜就壞? 他總是充滿好奇心,遇到問題總是先懷疑「真的是這樣嗎?」然後試試看,而且是用力的試試看,讓問題迎刃而解。 這一點,讓我們的生活省下許多不必要的花費(誤)。 我常常在想,也許這就是他明明小時候沒錢補習,最後卻可以考上第一志願高中的資優班,職場上毫無相關基礎,卻能順利轉換職涯領域的原因。 我看著他,常常在想,如果時間重來一次,我希望我過著怎樣的人生?我又希望從中學會什麼,怎麼教育我的孩子呢? 【延伸閱讀:不管我們吵得多激烈,都永遠不要說會讓自己後悔的話】 ▋不願向熟悉感妥協:真的嗎?試試看?用力試試看?答案是,我希望,我可以早一點知道「真的嗎?試試看?用力試試看?」的成功方程式三步驟。 如果以一句話總結,這樣的實踐方式,正是「別鬧了,費曼先生」主角、天才物理學家費曼「不願向熟悉感妥協」的人生觀。 費曼先生從小愛問「真的嗎?」,總是對所有別人信奉不疑的真理有所疑惑。 【延伸閱讀:為什麼非洲地大物博卻那麼窮?爸媽必看!用一堂地理課,和孩子談人際關係】 小時候,所有人都說蜻蜓是「長腳針」,被叮了會刺痛,費曼為了印證書本知識 「蜻蜓不會叮人!」壓抑住恐懼,嘗試讓蜻蜓停在身上,破解鄉里謠言。 長大了,在生活中他除了問「為什麼?」不怕被認為不夠懂、只是單純好奇提出質疑,更用一次次實驗來找出答案,進一步實踐「試試看?」。 最有趣的諾貝爾獎得主:費曼 在餐廳用餐,費曼看到油漆工在粉刷餐廳牆壁,油漆工說,白色和紅色油漆可以調出黃色油漆,費曼不信。 被熟悉感制約的餐廳老闆,試著說服費曼「油漆師傅20多年經驗了,你不應該跟他爭辯。」 反骨的費曼硬是買來白色和紅色油漆,果然油漆師傅調不出黃色油漆,這時餐廳老闆又說話了:「費曼先生是物理學家,跟費曼先生爭辯,自尋苦吃!」 唯有跳出僵化的迷思,不斷問自己「真的嗎?」「要不要試試看?」才有機會破除謬誤,找到解答。 但,除了「真的嗎?」「要不要試試看?」以外,費曼先生的成功,來自於最關關鍵的「用力試試看。」 「試試看」有三種層次,分別是「隨便看看、有空想想、到圖書館找資料」不同用力的等級,費曼總是「到圖書館找資料」的用力試試看等級。 費曼先生總是讓自己跟不同科系學生吃飯,聽不同科系學生聊天,聽到物理系同學聊天,覺得好有趣,他不僅於此,還去旁聽課程,更進一步跟著做實驗。 在選擇未來就讀的研究所時,費曼捨棄麻省理工學院,而選普林斯頓大學的原因,也體現他 是因為看到普林斯頓的實驗室「夠亂,表示可以真正動手做,而不是只會用腦想。」 【延伸閱讀:孩子不斷問為什麼,你有正確回答問題嗎?爸媽要注意這些事】 ▋向費曼先生學「不向熟悉感妥協」因為一生都不斷實踐「不向熟悉感妥協」,不斷反覆施行「真的嗎?試試看?用力試試看?」的成功方程式三步驟,費曼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導師。 身為父母,如果可以早一點知道「真的嗎?試試看?用力試試看?」的成功方程式三步驟,向費曼先生學「不向熟悉感妥協」,我們可以這樣做: 1. 真的嗎?鼓勵孩子問問題,對萬物保持好奇心。2. 試試看?鼓勵孩子動手做,試著驗證找出答案。3. 用力試試看?鼓勵孩子用心做,用盡全力就算失敗了,也是很好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父母必須跟孩子一樣,先放下「本來就應該這樣」自身知識背景的傲慢,一起學習「不向熟悉感妥協」,用新奇的眼光,肯定孩子的嘗試。 在父母的支持陪伴下,孩子會變得有勇氣敢挑戰權威、淬鍊出不怕失敗的堅強人格,更懂得全心投入的專注靜心。 因為不向熟悉感妥協,懂得問「真的嗎?試試看?用力試試看?」我們的孩子,才有機會擴大舒適圈,更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繽紛燦爛。 【延伸閱讀:如何安慰人?為什麼安慰卻讓結果更糟?三個步驟,成為懂得安慰人的大人】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