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華盛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教你3個關鍵找出孩子的隱性潛能!
2024/10/30 17:14:10瀏覽358|回應0|推薦9

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未來怎麼辦?如果你是為此憂心的父母,接下來的故事,你一定要看。

這是一場早就知道結果的國中西洋棋比賽。

衛冕冠軍隊是紐約市的菁英名校,所有富有白人選手從幼兒園開始就學西洋棋,有天賦的孩子更有資格在課前和課後,接受美國頂尖西洋棋老師的指導。

參賽隊伍中,最不起眼的,是一群貧窮的有色人種組成的狂堡隊。

小隊員們生活在毒品、暴力、犯罪社區,由單親母親、姑媽或祖母撫養長大,多數人直到12歲才開始學西洋棋,平常是在公園和毒販對弈。

如果你跟我一樣隊西洋棋不了解,讓我先科普一下。

西洋棋被認為是天才對決的比賽,頂尖的旗手絕對都是從小展現天賦的神童,先天具有過人腦力,能記住連串棋步、預判未來,透過密集訓練打造不敗地位。

狂堡隊要贏?怎麼可能?這根本比《黑白大廚》對戰更不可思議。

然而,不過短短兩年,狂堡隊這群窮小子就從學棋的魯蛇新手,打敗了世襲精英,晉升為全國冠軍。

這些原本資質平庸、成績平平、只是剛好對西洋棋有興趣又有空閒的國中生,到底怎麼做到的?

不是只有神童才能成就大事。

大多數人在評估潛能時,常常只看起跑點。誰可以表現最好立刻被看到?最有前途的人一定可以馬上脫穎而出?

如果單靠起跑點的能力來判斷成就,是看不到潛能的。

《隱性潛能》作者、華盛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亞當․格蘭特告訴我們:重點不在於你的起點,而在於你走了多遠。

你無法從起點判斷他們的終點。只要有恰當的學習機會與動力,任何人都能培養技能,創造出一番成就。

潛能與你的起點無關,而是看你在過程中走了多遠,我們需要多關注過程中的進展,而不是起點的優劣。

相較於少數從小展現天賦的西洋棋「天才」,更多的孩子是像狂堡隊那樣緩慢崛起,透過自身努力,挑戰自己強項、超越自己,後天培養出長才的「地才」。

所以,只是愛看料理漫畫、從沒有拜師學藝的的「撕漫男」,可以在《黑白大廚》裡擊敗白湯匙勝出,打造自己的真人漫畫傳奇。

然而,隱形潛能不是突然之間被激發,它需要有步驟、有方法,我認為《隱性潛能》提供3個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找出隱性潛能的突破心法:

①   欣然接受學習中的不適感

大多數的人都覺得要做足準備再出發,學習步驟應該是「認知、糾正、防止錯」,但其實早期的錯誤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正確答案,並激勵我們繼續學習。

例如我們過往學習語言都是先學文法、背單字,最後才開口說,但等到真正遇到開口機會時,卻又怯懦不前,擔心犯錯。

但多語言專家學習新語言的技巧,是到一個新國家時就努力接近任何在他附近超過5秒鐘的人,開始和對方展開互動,讓自己處於稍微不安的狀況。

如果我們想精通某種技能或學科,不該以減少犯錯為目標,應該要努力犯錯,欣然接受學習中的不適感。

②   在瑕疵與完美間找甜蜜點

那些在各領域成為大師的人,以前在校成績通常不怎麼完美。

《隱性潛能》說,因為完美主義者往往會過度糾結無關緊要的細節、迴避不熟悉的狀況、會為自己犯的錯而自責不已。

要發揮隱性潛能,成長動力來自於把「個人標準」設高,而不是追求完美。

瑕疵和完美間最好的甜蜜點,就是設定一個既明確又有挑戰性的目標,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行動上,知道何時努力得夠了。

當一次又一次挑戰具體的個人目標成功時,我們就可以持續成長,燃起對未來的希望。

③   為練習注入熱情

「我想要」的進步趨力,永遠勝過「我必須」的趨使力量。

馬拉松式的學習和填鴨式的教育,不會幫助孩子變神童,只會扼殺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隱性潛能》建議,釋放潛能最好的方法,並不是忍受每天的磨練,而是把每天的磨練轉變為日常的快樂泉源。

 例如透過戲劇表演來學英語、用上菜市場購物來學數學概念、用電動打怪方式來解歷史謎題…

因為覺得有趣,孩子不再需要靠意志力才能度過難關,而可以積極改變現狀,讓學習變得沒那麼艱難。

這個社會總是推崇那些成就最高的人,卻忽視了從起點走來進步最多的人。

《隱性潛能》提醒我們,衡量潛能的真正標準,不是看我們到達的巔峰有多遠,而是看我們到達顛峰時走了多遠。

每個孩子都有精益求精的能力,只要找到激發隱性潛能的方式,就算機會不主動來敲門,我們也有機會,為自己打造一扇門。

【延伸閱讀】孩子一讀書就偷懶、講都講不聽怎麼辦?給父母:你有多不容易, 孩子就有更多的不容易

【延伸閱讀】為什麼越不聽話的孩子越快樂?心理學家:逼孩子聽話等於給孩子餵毒

【延伸閱讀】爸媽教養小孩,誰該當家庭裡的白臉和黑臉?給孩子更好的未來,爸媽不用二選一!

【延伸閱讀】別讓憂鬱成為習慣!父母3方法教孩子處理憂鬱情緒,在憂鬱和無力感輪迴的生活裡找到逃生門!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18124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