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青春期孩子變那麼難溝通?《轉念,就會有奇蹟》給父母:3步驟改變自己,就能改變溝通!
2024/12/11 22:56:37瀏覽41|回應0|推薦2

女兒上了國中之後,我常常覺得很挫敗。

明明以前最驕傲的就是親子關係融洽,暑假輔導課開始後女兒卻三不五時就反抗頂嘴,想盡辦法找理由為反對而反對,連睡覺都要跟我分房睡。

明明已經好好說話、用心鼓勵,但孩子就是聽不進去,跟你說「反正我就爛啊!」

我氣到跟她冷戰一個禮拜不說話,一篇親子類的文章都寫不出來,想著太丟臉了,我哪有資格談教養?

後來,我決定轉念。

孩子自己生的,這麼討人厭的壞脾氣看來也是遺傳無誤。

想到當年我爸媽因為我受的苦,我現在就當是報應、血債血還,怨不得別人。

我認真思索,為何麼孩子上了國中後,衝突會增加?

首先,是因為課業的壓力變大了。國中課業繁重、競爭評比多,一不小心排序就往後掉,每天都得戰戰兢兢,爸媽、孩子自然情緒都緊繃。

再來,生活作息改變。以前晚晚睡、晚晚起、上課還能請假出國玩,現在每分每秒都彌足珍貴,校規、紀律變多,鬆懈態度一下要拉緊,當然適應不良。

此外,同儕氛圍不同。國小單純懵懂,無憂也無慮;國中面臨青春期發育,再小的枝微末節對孩子來說都是煩惱、都是心事,人際關係重新適應挑戰重重。 

身為爸媽,我到底能為孩子做點什麼?不想當虎爸、虎媽高壓逼迫孩子;我也做不到完全放手不管讓孩子自在念書、交朋友,我決定做我擅長的事:陪伴。 

我把媽媽的角色放下,摘掉評判勝負優劣的眼鏡,重新看待孩子在我眼前的樣子。

當年,我只希望孩子快快樂樂、健康平安就好,對嗎?現在,我把自己歸零,用這樣的心態,陪孩子長大。

女兒回家、出門,我一定給她親親熱熱的大大擁抱,說「今天加油!/今天辛苦了!」

她寫作業的時候,我過去摸摸她的頭,說「一定很辛苦吧?你願意努力,真的好棒!」

作業好多寫不完,夜深了女兒還在硬撐著繼續努力,過去我會罵她「誰叫你剛剛東摸西摸浪費時間!」

現在我改成捏捏女兒的臉,真誠看進她的眼「要不要休息先睡?媽媽好心疼,明天早點叫你起床?」

一天過一天,女兒現在又回到我房間跟我睡,撒嬌要我抱抱;幾個月前還是冷酷少女,現在睡前又回到三三八八的扭屁股跳舞。 

我很高興,可愛的女兒、我渴望的親子關係回來了。

一切,都是因為我先改變了我自己。

最近我也在賦能教練導師項蘭雯《轉念,就會有奇蹟》書上,看到更多驚喜的具體練習。

 《轉念,就會有奇蹟》: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3個層次

其中,我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轉念,就會有奇蹟》提到的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3個層次,分別是:

 ①   聽事實:

只聽孩子說了什麼?需要專心、帶著好奇心去聽。這時候,父母的嘴巴必須是關閉的,這樣才能聽到孩子說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父母記得要放下自己過往已知的經驗,和對孩子的批判放自己的「認為」,才能做到真正安靜不打斷的聆聽。

 例如,孩子說月考成績出爐了,但她考不好。父母不要急著苛責,安靜的聽孩子把話說完,也不要做任何的評判。

 ②   聽情緒:

聽孩子是怎麼說的?包括語言語調、肢體動作、表情、能量波動?

當父母放下想要表達、評判的欲望,閉嘴聆聽後,內心也會逐漸安定下來。

 這時就很容易聽見孩子表達訊息的情能量,同樣的「我考不好」,用不同的語調表達,可能是平靜的、憤怒的、悲傷的、沮喪的…

 每種情緒都傳遞不同的需求,越能聽到孩子的情緒,就越能懂得孩子,走進對方的世界,產生同理心。

 ③   聽需求

聽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背後的需求、弦外之音、想要的是什麼?

 這個層次最難,大多數父母幾乎常常在第一個層次就卡關,很容易孩子話才剛開始講,父母就開始痛罵批評,親子溝通就斷了。

 如果我們常常練習,進到第二個層次,就有機會進到第三個層次,知道孩子「我考不好」背後可能代表的是:

我擔心我辜負你的期待,我怕你因為這樣覺得我不夠好,我再也不是你心中的驕傲,你會因為這樣不喜歡我了嗎?

 青春期孩子變得很難溝通嗎?我的經驗是,現在的親子關係跟以前大不同,父母先轉念改變自己,就能改變和孩子間的溝通!

《轉念,就會有奇蹟》說,生命中每一個挑戰,都是蛻變的開始;每一次轉念,都是在為自己創造奇蹟。

為了孩子,為了幸福的理想人生,我們都可以學習好好轉念,練習不糾結,換個角度思考,創造親子關係,更多全新的可能。

【延伸閱讀】愛因斯坦竟然是渣男?維多利亞女王從小被PUA?那些你不知道的歐美近代史!

【延伸閱讀】認真讀書的你根本就搞錯了!明明很努力,為什麼考試結果就是不如人意?

【延伸閱讀】每個人生,都值得書寫!三個不失手的寫作思考,教你為何寫、如何寫、持續寫!

【延伸閱讀】為什麼學習那麼努力卻記不住?越學習為何越焦慮?你該認清的殘酷事實:學習沒有「用」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18149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