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學習那麼努力卻記不住?越學習為何越焦慮?你該認清的殘酷事實:學習沒有「用」,學習「沒有」用
2023/07/17 23:10:46瀏覽531|回應0|推薦7

這一個月以來,我的Podcast幾乎沒更新,因為我把時間,幾乎都拿來做閱讀和學習,就算是追劇,也是有目的的追。

為什麼學習那麼努力卻記不住?越學習為何越焦慮?你該認清的殘酷事實:學習沒有「用」,學習「沒有」用 @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要寫有感實用的文章、要有創作靈感、要有好方法解決日常問題,如果沒有不斷的輸入,就不可能有輸出,總會有腸思枯竭的一天。

但我該找怎樣的素材來做知識輸入?該怎麼輸知識?

過去的我,知道要閱讀,但看到浩瀚書單就腿軟發懶想睡,硬著頭皮讀完,拍書打卡就當結束,事後卻說不出自己到底得到了些什麼。

這是因為我的學習缺乏使用的情境,學習沒有「用」出來,學習最後當然「沒有」用。

後來我改變方法,每翻一本書、上一堂課、追一部劇前,我就問自己「我想用這本書、這堂課、這齣劇解決什麼問題?」這是第一階段學習前的預習。

觀看過程中,我會時時刻刻抱著事前準備好的觀點和角度,從學習的標的物裡找答,這是第二階段有目地學習過程。

每當看完一本、上完一堂課、追完一部劇,我就問自己「從裡面學到了什麼觀點?」「我可以把它用在什麼地方?」「這裡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觀點是什麼?」這是第三階段學習後的復習。

為什麼學習那麼努力卻記不住?越學習為何越焦慮?你該認清的殘酷事實:學習沒有「用」,學習「沒有」用 @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如果可以,不要只是想,更要把它寫成文章,甚至可以拍成影片、錄成Podcast,和更多人分享,這是第四階段學習後的反芻和應用。

透過他人的回饋,我可以再次思考哪裡有遺漏?是不是還有別的看點?下次可怎麼樣去做調整運用?這是第五階段儲備下次學習的能量。

因為知道學習必須有「用」,所以學習變得「有用」。

改變了學習的方法後,我的學習輸出可以變得穩定,也不再擔心資訊過載的滿腹焦慮,只要在學習過程,找到自己有記憶點、可以用的地方,就是最棒的收穫了!

【延伸閱讀】為什麼要學習?怎麼學習?父母用《孫子兵法》教孩子面對學習困境 三心法穩定的累積自己

為什麼學習那麼努力卻記不住?越學習為何越焦慮?你該認清的殘酷事實:學習沒有「用」,學習「沒有」用 @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爆發式成長》一書中,作者用14個章節當作人生的14堂底層思維課,突破舊我,逆轉停滯困境。

其中一堂課,就是「知識管理」,提醒我們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裡,學東西要帶點目的性,才能擺脫學習焦慮,轉化知識價值。

至於怎麼樣才是好的學習方式呢?

作者李栩然提的一個方法,就是是用輸出倒逼輸入,包括寫下來、講出來、教別人、實踐它。

【延伸閱讀】新鮮人該看!職場的發展好壞,和你工作多久沒有關係!看懂職場賞味期,做足最佳準備

① 寫下來:

就算只是單純摘錄、抄個金句,都比單純瀏覽要有記憶度。

② 講出來:

必須自己先歸納整理,用自己的話複誦內容,可以檢驗是否確實理解、吸收。

③ 教別人:

則更進一步需要講解給別人聽,「以教為學」是逼自己進行多次學、思、學、思的迴圈,對知識的理解和用當然更深入。

④實踐它:

尤其是應用型的知識,在書上看了一百遍,不如實際做一次。例如學習如何寫好文章,翻了數十本寫作書,不如開個部落格開始日更寫文。

為什麼學習那麼努力卻記不住?越學習為何越焦慮?你該認清的殘酷事實:學習沒有「用」,學習「沒有」用 @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學習,指的是學完要練習。

我們的每分每秒,都是無比珍貴卻也稍縱即逝。

與其焦慮的面對資訊爆炸,恐慌式學習卻囫圇吞棗,不如停下腳步,專心面對眼前每一刻,好好學、好好用。

學習沒有「用」,學習「沒有」用。學習記得好好去用,讓學習更有用。

【延伸閱讀】給新鮮人:工作不快樂?你的人生, 想虛度在職業裡,還是享受在工作中?把握三關鍵:越工作,越自由!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aid=17960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