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7 01:18:07瀏覽9501|回應0|推薦5 | |
很多很多年以前,第一次做麵糰,醒完後試煮,吃起來味道真可怕,一整個麵生味,只好丟了。 很多很多年以後,再次挑戰親手揉麵糰,仍有不少小毛病,尤其是明明水量跟麵粉量都精確計算過了,卻苦於無知,水拿了就一口氣倒下去,搞的手黏、鍋黏、麵糰也糊糊的,跟坊間所稱的「三光(手光、鍋亮、麵滑)」完全背道而馳,變「三糊」。 那樣慘澹的歲月,在經過了努力爬文(翻美食文章)及逛YouTube找視頻後,終於有些改善,至少不會沾粘的亂七八糟了。 視頻裡我覺得以下兩位前輩的手法表現的最清楚: 《揉麵糰》 《擀麵皮包肉餡》 揉麵要用掌底力量去推,擀麵要先有支大小適宜的擀麵棍,然後左手拉皮,右手擀麵,這樣做出來的皮才會中間略厚外面薄。 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在實作的時候其實還有不少細節要注意,比方說,單就發酵這點來說好了。 如果我的目標是做「煎包」,餅皮不能太紮實也不能像包子那樣鬆軟,那我要放多少酵粉及靜置多久?適合的溫度是多少?或要不要用隔水加熱的方式加速?或者用傳說中的老麵+麵糰的作法來完成一個極品水煎包? 同樣是煎包,但因為各家流派的不同,會有許多種作法跟比例,雖然萬變不離其宗,水跟麵粉的比例基本就是300公克粉加一半的水,大部份都脫離不了這原則,可有趣的就是會再變出100公克沸水+50公克冷水的流派,當然,這流派應該是應用在不放酵粉而直接單純油炸的肉餡餅上。 昨天我想做「水煎包」,所以用的比例是: 250公克麵粉、100公克滾水、25公克冷水、2公克發粉、2公克糖、2公克鹽。 這比例有個荒謬的地方就是,麵粉加滾水=燙麵/麵粉加滾水又加冷水=半燙麵 麵糰有五大類: 酵麵/酵母發酵的麵糰,用於包子、水煎包等。 燙麵(死麵)/麵粉加沸水揉成的麵糰,用於蒸餃、燒賣的外皮。 冷麵/用冷水加麵粉揉成的麵糰,用於水餃及麵條,適合水煮。 半燙麵/燙麵+冷麵=半燙麵或70度水+粉麵或三分之二的沸水+三分之一的冷水,用這方法做的麵糰應該都算半燙麵,適合做成煎餅、蔥油餅等,主要就是油煎。 油酥麵/這個我就沒研究了,不太想碰油。 那我要做水煎包,即然已經有了酵母,為什麼還會出現100公克滾水這東西?答案很簡單,因為我是菜鳥什麼都不懂-.-(只能從錯誤中學經驗啊!) 而且更好笑的是,我把酵母粉倒進滾水裡攪一攪,揉成麵糰過了一小時後,我跟CFT說: 「我的酵母好像死掉了,麵糰都不會變大哩。」 CFT回答:「知識家說,酵母超過40度C後就會開始死亡。」 「哦-.-"」 結果我的水煎包當然就沒做成,煎出來的皮不會有那種水煎包的柔軟及口感,取而代之的就是我在製程中水溫應該是降到80~90度,又是分散著揉麵,所以理論上就是完成半熟麵,適合用來做煎餃。
至於那些水餃的部份,用水煮不好吃,用半煎半煮的方式又變得好吃,只缺點就是皮厚了點,下次再改進。 結論,還要繼續練習才行。揉麵皮擀麵糰可以當成一種日常生活的運動,好吃又好玩,又有許多變化可以研究。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