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06 14:33:07瀏覽201|回應0|推薦3 | |
《大乘无量寿经》浅释-第2集 妙音寺主持空明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还好大家还没有睡昏了、没有睡着了还很清醒。好,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我们净空老和尚的讲记。 那我们在上一堂课我们讲到,这部经现存在世间的还有五种原译本。所谓原译本就是从梵文翻译成中文的这个本子。现存的还有五种。原本是十二种,结果有七种不见了,就丢失了。因为种种的原因,战争啊、战乱各方面啊。所以能够找到的只有五种。就是从梵文翻译成中文的,那么这五种原译本它的出入很大,那么它的详略出入很大,就是有些是比较详细,有些是有一些遗漏。那么这样子的话,这五种你到底要读哪一本呢?这五种都是《无量寿经》。那么如果是只读一种的,就没有办法彻底了解这个经意。那如果读五种呢,有很多人就觉得没有这个时间啊,也不太方便,那我们今天就把五种本子通通都印出来了。这五种原译本的内容经文都可以找到了。所以就是不晓得这里有没有机会看到,五经一论的这个本子,这五种原译本都在里面了,包括四种会集,一共九种。所以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不怕麻烦,你要读原本,就是读原来的翻译本的话,那么这五种原来的翻译本都在,都可以找到,以前的不容易找到,现在都找到了。换句话说,这部经自从翻译到现在,没有好的版本。这也是它不能够广泛流通的原因之一。所以这些古大德他们就感觉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所以最早在宋朝的时候,宋朝的王龙舒居士他就作了第一次的会集。当然如果你是一心一意要去作佛的,这些跟你没有关系了,但是最起码我们今天来上了这个课这是常识多知道一点也无所谓。第一次作会集的是宋朝王龙舒居士。那么像夏莲居居士一样,他作了一次的会集本。但是他的这个会集本里面不全,没有把五种都看到,就少了唐译的这本,他只采取了四种。唐译的就是《大宝积经》的如来会这一章,佛在讲《大宝积经》的时候又讲了一次《无量寿经》,那么王龙舒居士他没有把它收进去,会集的时候没有把它收进去,而《大宝积经如来会》这一章里面有很多重要的经文啊,这些经文是其他四种翻译本里面没有的。那么这就是他收集的材料不完全。但是他会集得不错的,因为王龙舒居士他是一生专修净土,弘扬净土。他虽然是考取功名,就是考试成绩很好,那他本来是应该作官的。但是他一生没有作官,他家里生活还挺富裕的,所以他就不作官了,考到了进士之后,他就回到家里面去念佛了。那么他作了一本叫《龙舒净土文》,流传得很广,大家都很喜欢念,因为这个《龙舒净土文》主要的内容是讲所有这些世间的种种、各种行业的人,王龙舒居士都劝他们念佛。都用念佛净土法门来劝他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里面包括艺人啊、艺伎啊、那些屠夫啊、商人啊都有。所以这部《龙舒净土文》非常的好,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念。那王龙舒居士他走的时候,就是往生的时候他是站着走的,清清楚楚,预知时至,他没有害病,站着念佛走的。可见得这位大德的确是不简单。那么他这个会集本就叫作《大阿弥陀经》,台湾有很多单行本,那么莲池大师也很讚叹也很称讚,说:王氏所会,跟五种原译比较之下,确实有它的好处。什么好处呢?下面就说了,简易明显,流通至今利益甚大。这是莲池大师讚叹他的。那么近代的印光大师也很讚叹!认为他的文字义理都很详细,所以流通得很广。那么如果没问题的话,那就流通到今天大家都采用啦,那为什么后面还有人继续来会集呢?它还是有缺点。它的缺点在哪里呢?就是他收集的材料,前面说过了,漏掉了重要的《大宝积经如来会》这一章,他把这一章给漏掉了。那么换句话说,他会集的就不完全,不完整,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地方! 那么再下来在清朝前清的时候,有一位叫彭二林居士的,他也叫彭绍升,这是佛门在家的一位了不起的大居士。他觉得龙舒居士他这个《大阿弥陀经》有缺点,所以他就取了魏译的本子把它删节了,也称为《无量寿经》。那王龙舒算是第六本了,前清的彭二林算是第七本子。但是这个本子也是有缺陷,因为它只是删节其中一本原译本。 那么到清朝末年有一位魏居士叫魏源,他的别号叫承贯。那么魏老居士他感到这个问题严重,所以他就取了五种的译本,就把它再会集一次,就会集成一部还是叫做《无量寿经》,那么以后他又改了名字叫《摩诃阿弥陀经》。那么这个本子也有它的长处,简单明了,比这个王龙舒的本子确实有进步了。可是还是有毛病啊,有什么毛病呢?有修改经文的毛病,修改了原文,那以后后人对他这点很不满意。这个后人会集总是都教人家不能够很满意,魏默深这是第八个本子了。 那我们今天念的这个本子,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大乘无量寿经》是第九个本子。那么夏居士他晓得过去这些人会集的毛病,他通通把它改进了,完全避免了。那么我们在梅老居士的序文里面读过,也能够晓得他一点点简单的历史。知道他在没有学佛之前他对于儒家、道家、诸子百家,他有很深的造诣。那我们现在讲就是他有深厚的国学基础。然后从儒就归佛,他是从百家归儒,由儒归佛。那么在佛门里面他是显、密、性、相,这几句话就全都包了,什么派、什么法门就全都包了。通通都参究了,所以他真正是一位大通家!而且他是真正有成就的,他禅宗、密宗都有成就。大家可能一般人就认为说这个密宗不是西藏的吗?西藏的那个是藏传佛教,我们密宗还有分东密跟唐密。唐密就是我们汉地的密宗,那也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就是一共传了两支。一支是从龙树菩萨传下来,就传到日本、中国那是东密。另外一支是莲花生大士传到西藏那是藏密,藏传佛教。那么夏莲居老居士他是汉地人,可是他对禅宗密宗都有成就,那么教下就不用说了。教下就是对经典的研究都有成就。所以在当时的就称之为南梅北夏,那么夏莲居老居士他是山东人在北方,北面是夏老师,南方是江西的南昌就是梅光羲,那梅光羲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舅舅,他们两个在那个时候是齐名,中国两位了不起的大佛学家。最后怎么样子呢?最后他们都归到净土了,最后还是回归净土,晚年专修持名念佛这个法门。 所以这也是给我们一个当头一棒,这个棒把你给敲醒了!就告诉我们今天怎么选择呢?人家样样都修了,而且修得那么的精通,后来全都归到净土了,归到念佛了。我们什么都不精,什么禅啊、净啊、密啊、其他什么经典都不通。那我们还想再学什么啊?还想学得越多越好啊。人家都全部放下了,最后还是回归到净土归到念佛。所以这里我们就可以去体会一下,黄念祖老居士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很重要。这八个字就是“般若为导,净土为归”。般若就是佛说的般若智慧,导就是引导。“净土为归”就是终极目标最后我们肯定就要回归到净土的,但是这之前我们不是今天晚上就走的,不是现在就走的,我们还有这么长的时间。那我们以什么来生活在这个世间跟人家相处呢?要以般若智慧来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所以这很重要啊!“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最后还是回归到净土。那我们现在今天一接触佛法就念佛了,之前没有经过这个阶段,换句话说就比他们高了!怎么高呢?省了很多时间,省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的大好光阴在那边团团转,到最后才把这个路给找到了。我们这一开头就把这个路给找到了,你说这是偶然吗?凑巧吗?不是!佛门不讲偶然啊,佛门不讲凑巧,一切都是有因有缘的!在座的各位同修的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成熟了,我们自己不知道啊,自己没有能力发觉啊!那今天遇到这个因缘净土法门那么普遍,加上妙音寺专修净土,那么师父我自己也专修净土,同参道友都是专修净土,都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这是好因缘啊!好因缘加上大家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因缘全部具足了才会来到这里,才会决定要念阿弥陀佛要去作佛。所以一切都不是偶然啊,没有巧合的!那我们这样子就省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了,这样子的人才叫做真正的聪明人。谁是真正的聪明人呢?就是现在看着我的每一个人啊,每一个人看着我的都是真正的聪明人!如果不聪明的人的话就搞了好多搞了一大推,结果到最后还是走不了。那么现在这个经典流通,虽然流通但是提倡的人还是不多,为什么提倡的人不多呢?这里头有成见的人很多,轻视净土的人很多。所以这个经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那我们明白了觉悟了,就要发心大力的来宣扬,大力的来流通,我们今天妙音寺就是在做这件工作啊。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想在这一生真正成就的众生。那如果他不想在这一生成就那就不用说了,就请他慢慢等。阿弥陀佛说:总有一天等到你。这阿弥陀佛说就肯定等到你啊。如果是像以前讲过台湾有一间卖棺材卖棺木的棺材店的,每一天都放这首歌,“总有一天等到你”那就麻烦了。阿弥陀佛说总有一天等到你,这一次来不了下一次,下一次来不了再等你,等到有一天你来为止。那我们先去就先在那边等他们了,是不是?他如果不想去的那就没办法了。想要在这一生当中成佛,我们就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啊,不要介绍到别的法门,你会对不起他,不要介绍他再来先做人吧,人都做不好怎么作佛啊?这个告诉你从人直接砰就去作佛了,你还做人浪费多少时间啊?再加上你有把握下一次做人吗?做人佛把条件开出来了,五戒要能够做到八十分,大家算一算能够做到吗?能够做到下一次才有把握做人啊!如果做不到八十分,七十分低一点再低一点,一样是做人,但是这个人断手断脚、瞎眼睛的、耳朵聋的,那也是人嘛,你有机会遇到佛法也是人嘛!所以不要再错过这个机会了。那人家想去作佛的,你介绍他去别的法门,介绍他干别的,你自己跑到极乐世界去了,将来他遇到你他会怪你,哎,你怎么先跑掉了,没带我一起走啊?所以我们一定要介绍他这个法门,怎么介绍呢?那同修就说,师父我又不会讲经,也不会讲道理,我怕万一讲错,师父,你不是说讲错一个字要做五百世的狐狸嘛!所以我不敢,我不敢。但是你叫他念阿弥陀佛绝对不会错,你叫他干别的还可能会错,因为你没把握嘛!叫他念阿弥陀佛每一个人都会,绝对不会错!所以如果有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谁,不管他什么背景,他来劝你念阿弥陀佛,你肯定就应该听他的。哪有正知正见的人,来跟你讲那个,或邪知邪见的人来跟你讲念阿弥陀佛,他才不干呢!所以只要有人跟你说念阿弥陀佛好,这个人你就可以相信,不是相信这个人啊,是相信这句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只有这个法门真实可靠,这四个字要把它记起来啊。真实可靠,除了这个法门其他都不真实都不可靠!就这个意思。那么再说这个经前面也跟大家提到一点啊,它契机它契理,这个是这个经最大的优点。实在讲的,佛所说的许许多多的经典,有很多经典契理不契机,这是大乘经多半都是这个样子的。小乘经典里面有契机的但是不契理的,你所修学得到的果报,就是你得到的将来你去哪里它是非常有限的。来生得到人天果报,人天果报你还在六道团团转你还没出去啊!就是就算给你成那个阿罗汉,那还是不究竟嘛,何况阿罗汉不容易成就啊,阿罗汉的四果罗汉的初果须陀洹都不容易啊!所以你在现在的末法时期你到哪里去找个阿罗汉啊?要证个阿罗汉果很难啊,但是前面那个“阿”拿掉的话就很多了,罗汉果,罗汉果到处都有啊。所以不但阿罗汉不容易成就,就连一个小乘初果我看都不容易啊。什么条件呢?谁有这个能力把你这个三界八十八品见惑都断得干干净净?断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证得初果而已啊!还有八十一品的思惑,不但修一般的法门办不到,我看学禅、学密都不容易办到。下来黄老居士就说:“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说本经就是这部《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经》,《华严经》是叫大本的,分量很大,大本《华严经》,《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经》,那么什么道理呢?不能说你自己说了就算了,它非得要个道理啊。因为这个经里面所讲的也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跟《华严经》没有两样,也就是说真如实相,真实本际。这个是说的它的契理,讲到这个理它跟华严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称为一乘了义。这个在前面第一堂课一开头就跟大家说了嘛,这部经是一乘了义。那契机它更不必说了,前面也提到了它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那一切的法门讲契机没有一个法门能比得上念佛法门,所谓是它是:“横出三界,圆登四土”我们在《阿弥陀经》里面将来到经文里头会详细的讨论到。那么契机还有一个说法,这个“机”可以当作时机,我们现在讲现代化,这个非常非常的难得,因为佛在这个经上面明白的说过,佛法有灭的一天!佛法也是因缘生嘛,佛法我们也不会说死赖着这个世间不走。佛法将来也会在这个世间灭掉了。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了。你看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它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到了一万二千年佛法就灭了。那么他说佛法灭尽的时候,佛以他的神力让这部《无量寿经》还要留在世间一百年,最后一百年之后,佛法完全没有了,经典也没有了,空中只是出现四个字阿弥陀佛!最后一百年啊,而最后一百年所留下这一本《无量寿经》原来就是这部会集本啊!这个话要相信都不容易啊!就是这本会集本它会留到一万二千年之后,最后佛法灭的时候剩下一百年。就是这本《无量寿经》最后灭!最初灭的是《首楞严经》,一个头一个尾。如果这部经它不能够适合这个时代,它没有这个时代性、没有现代化,它怎么可能留到最后而不被淘汰呢!可见得它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啊!那么它就是适合于现代化,现代化就是我们现在正适合来使用它,这个也是契机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意思。就是表示这个经能够适合于这个时代,适合于任何一个地区,适合于任何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还有生活方式它都能够适合。所以他才能够普度众生,真正契究竟圆满之机啊!你看我们现在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时代社会都在进步,人人必须参加建设,造福人群,实现人间净土。过去你看太虚大师他一生极力提倡建设人间净土,在他的言论文字里面差不多都是引用《无量寿经》啊。那么,从这里可以知道这个经是实实在在有他的现代化的意义存在。何况过去在清朝的时候啊,还有很多同修可能还不知道,清朝宫廷里面早上早课都是念这个《无量寿经》,所以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么说到这部经的好处,这个法门的好处,那就是在于这句话,“它不离佛法而能够行世法,它不废世间法而能够证佛法”这是净宗真正奥妙之处,因为它的修行简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在工作的时候、在上班的时候、在干活的时候,你心里面有这句佛号吗?这句佛号没有断掉啊,那你不是没有离开佛法了吗?而你去行世间法,世间法照做、钱照赚、活照干,那你也不用把世间法废掉就不干活了,到深山里面去世间的事情也不理了,那不需要,不需要废掉世间法你就可以证得佛法了!所以古大德就告诉我们,像莲池大师,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在那个《竹窗随笔》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了。他教别人念佛念六个字,那摩阿弥陀佛,他自己念四个字,他念阿弥陀佛。人家听了就奇怪啦,为什么教人家念六个字,自己念四个字呢?他就说出这个道理来了。他说我教人不是每一个人都真正能够相信的,未必每一个人真正发愿在这一生求生净土,所以就念六个字,那摩是恭敬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你没往生你最起码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嘛。那莲池大师说我自己呢我是发愿这一生决定要去,非去不可,那这个“那摩”就不要了,客套话就免了,因为经上也有说嘛!说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没说六个字,“执持名号”,名号里面没有“那摩”,我们现在听了莲池大师开示之后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要“那摩”还是不要“那摩”?如果这一生下定决心非去不可,不去不行,那你就不必要“那摩”了,那如果觉得恐怕靠不住,保险一点,我这个罪业深重,我这个怎么能够到阿弥陀佛的世界去呢,恐怕没有资格,那你还是加上“那摩”好一点! 那么实在讲五逆十恶这个罪是很重很重啊!五逆是干什么的?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个重罪是没得救的了,佛来了都救不了了,而且这五逆罪肯定下地狱,这个地狱是阿鼻地狱不是一般的地狱啊!杀父杀母很少很少有这样子的嘛。杀阿罗汉,前面讲过了你要找到阿罗汉都很难啊,你去哪里杀阿罗汉?更何况阿罗汉他有神通,他能飞,你也不能飞你怎么杀他啊?所以现在就把这个等同意思说为陷害出家人、陷害大修行人、障碍大修行人,就是犯的这个罪杀阿罗汉啊!这不是空能法师自己发明的,净空老和尚也在他的讲经里面讲过。五逆,还有十恶更不用说了,所以像这种犯了这么重的罪业的凡夫,五逆十恶的,十念,念十声阿弥陀佛,或者念一声,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这有很多例子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说了。主要是自己真正有信心,真正有信心,以往造的罪业造得再多,只要你能够改过,从今天起我不再造了,这叫做后不再造了,这是真正的忏悔。另外一种叫后悔,后悔是还是继续再造。造了之后又在忏悔,忏悔之后又在后悔,后悔之后又再造,造了之后又在后悔,一天后悔几十次又继续再造业几十次,那叫后悔。忏悔是后不再造,那就一心一意的向佛,一心一意的念佛,没有任何罪业是消不掉的!经上讲得清清楚楚“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怎么会消不掉呢?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真正彻底的理解,信心大愿,二六时中,这个二六时中是佛门讲的,就是除了睡觉,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真正肯干。做事情不妨碍,前面讲过了,你事情照干活照做,不用头脑不用思考的事情,你照样心里面佛号不断,心里面照样念佛。如果要用思考的我们就把佛号放下,我们解决问题,事情办好之后,我们再念,佛号再接上去念,这样子就好了,念累了就多听道理。你看现在这个播经机啊,同修有请到这个小小的播经机用这个来帮助,天天要帮助。天天要给自己助念,不是说临命终时才要助念。天天助念,临命终的时候就不要助念了,这叫做自己救自己。不要期望别人来救你,自己救自己。那你这样子的话平时做好了准备,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你就预知时至了!知道什么时候走,那你就不需要助念了,你不止不要助念你还可以表演给人家看,现身说法,表演给大家看,那你就做了无量功德了。所以这个事情没有一个人做不到的。预知时至,不是医生告诉你癌症只有三个月,那个是预知时日,那医生告诉你的不准,这个是自己修行有功夫的很准。站着走的,坐着走,这个坐着走我这几年就发现它有一个误解在里面,什么误解呢?坐轮椅的也是坐着走,他坐轮椅坐了几年了嘛,他就不能站起来在那边念佛念佛也走了,是不是走不知道。如果是真正的坐着走的是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坐轮椅的不一定啊,坐在床上,坐在病床上,病床上坐着走的也是坐着走啊。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问题是你肯不肯干?所以要想真正做到这样子第一桩事情就是要觉悟,你还是糊里糊涂的,迷迷糊糊的,你怎么能够做得到啊?怎么样才算觉悟呢?知道这个世间是假的,这个世间没有一桩事情值得我们留恋啊!都是苦、空、无常,这是这个世间的真实的现象,你要觉悟啊!真正觉悟到世间苦空无常,你就不会有所留恋了。没有留恋的话你就不需要交代了,早上讲的你还交代啥啊,不需要了。然后你对于求生西方的这个心,你才能够真正提得起来,真正发这个心,很急着想就是要去极乐世界,越快越好,就是要见阿弥陀佛。 说到这个地方就是把这个法门的大意,在没有开始讲经文之前略略的跟各位介绍了。那么我们这几天的时间通通来研究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那么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里面,在没有讲经之前前面有十门开启,他用的是华严宗贤首大师的方式来介绍全经的提要,一共有十个步骤有十个项目,最后才讲到经文。经文的解释放到最后。那么这个十门开启非常非常重要,全经的纲要精华都在这里面了。前面一开头我们将大经给各位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经的玄义,给各位来作一个深入的研究。那黄念祖居士的注解里面采取华严宗的十门开启,这也就是玄义,像华严经上的玄谈一样,全部开了有十门,但是我们这次没有把这个十门的内容跟大家来介绍,下一次再来的时候我们后半部介绍完了这个经文还有时间,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玄义的部分。因为这个内容是属于比较深一点的。所以就不在这个地方跟大家介绍了,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下这十个项目是什么。 第一个是《教起因缘》。也就是说明释迦摩尼佛给我们说这个法门,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兴起的?因为佛讲经不会无缘无故,一定有某种的因缘,让佛来讲这部经,来回答、来满足这个众生的这个愿,所以一定有因缘的。这是应该要晓得的。 那么第二是《本经的体性》。这个如同五重玄义里面的辨体一样,这个五重玄义是天台宗采取的解释整部经的这个方式,是五个步骤,五重玄义。那么五重玄义里面的辩体,就跟这里本经的体性是一样,体就是性质。拿现代的话来说也就是理论的依据,佛说这部经是根据什么给我们说的?这个法门是依据什么样的道理来建立的?这是应当要晓得的,佛说这部经它所依据的这个理很深,道理很圆满,我们有了这个依据的话我们就可以放心,就可以相信了。我们就可以深信不疑了,这样子能够启发我们的信心。 第三是《一经宗趣》。“宗”是宗旨,“趣”是趣向。换句话说就是修行的方法了。那如果我们就算明了了这一部经的体性,那只是从理上来明白,但是你怎么修啊?事上你要去修啊,你要有行动啊,你不知道修行的方法,那我们还是没办法下手,还是得不到利益。所以一定要懂得它修行的方法,这就是《一经宗趣》。 第四就是《方便力用》。这就是讲的它的作用,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了,那修行以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个也应当要知道啊,要不然白白的浪费了时间跟精神还有体力种种的,到最后一无所成,你不晓得你的结果是什么。所以这就是《方便力用》,所以这就如同五重玄义里面讲的论用。论修行所得到的利益,所得到的好处。 第五《所被根机》。是讲这个经是对哪一种程度的人说的?什么样根性的人来学最适合?什么样的人能够学这个法门呢?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程度,现前这个生活环境,我来学这个法门合不合适啊?不合适的话你不能勉强,勉强的话也得不到利益啊。 第六《藏教所摄》。这都是属于教学方面的,佛说的经很多,后人就把它分类,归纳成为三藏:经、律、论。那么这个经在三藏里面是属于哪一藏呢?佛说经有十二种不同的体裁,我们后人称为十二分教,那么在十二种不同的体裁里面,这部经是采取那一种体裁,这都是属于教学上的。那如果你不需要学讲经的,不需要去当教学的,那你就听一听当做一个常识就算了。 第七就是《部类差别》。佛说的经很多,哪一些经跟这个是同部?哪一些经跟这个是同类?这个也应当要晓得,那么这里简单的提一提,《阿弥陀经》跟这部经是同部,过去老和尚有讲过《阿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亲自说过《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一个说得简单,一个说得详细。就是《无量寿经》说得详细,《阿弥陀经》说得简单。内容完全是一致的,那么像《观无量寿经》不是属于同部是属于同类。那为什么说它不同部呢?因为它修行的方法不一样。你看《无量寿经》教我们用持名念佛的方法,小本《阿弥陀经》也是教我们持名、执持名号。它的确是同部。那么《观经》的方法就不一样了,它是用十六种观想,目的也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方法不一样。所以它是属于同类而不是同部。 第八是《译会校释》。就是讨论这部经的翻译。自古以来,它是比任何一部经翻译的次数要多,跟大家提过了它有十二次的翻译,以后历代还有会集。我们这个夏莲居居士他会集的就是这本会集本,这是第四次的会集。第一次的会集是宋朝王龙舒居士作的。就是现在我们也能够看到的《大阿弥陀经》,那就是《无量寿经》的会集本。那么这是第四次的会集,以及说明这部经历代的注解有哪一些,分别介绍一下。 到第九才是解释这个经题《总释名题》。第九段才讲到经题,解释经题《总释名题》。 到最后第十才正式的解释经文《正释经文》。 我们这次只是谈到开始的前言,让大家对净土法门跟《无量寿经》有一个概念,而十门开启我们暂时不学习了,大家时间宝贵啊,先把经文理解清楚了,掌握好了往生的这个条件,做好了准备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万一如果再耽误一下的话,那么下次再来这里可能就少了好几个了啊,那就麻烦了,所以赶紧时间不多,赶紧来多了解经文,多了解经文很重要。所以我们就从这个十门开启的第九《总释名题》开始。 好,我们从第九开始,那么第九说的就是《总释名题》,那一般讲经因为受时间的限制,多半我们将玄义省略掉了,只讲经题,或者是在经题前面加一段讲经的因缘,这就是我们现在采取的。那么由此可知经题是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初学讲经的人。好,我们看第一句说的: “凡经之名题,皆直显本经之要旨。使学者因名达体,一览经题,直窥全经大义。是以天台家注经,先释经名。” 那么这一段是说明经题的性质,这个经题就好像一篇文章的题目一样,文章必须要跟它的题目相应,文题要相应,那么经也是如此,佛经的命题,差不多都是在经快要讲完的时候,有的时候佛自己说的,多半都是由听众祈请的,当机人祈请,请问佛这一次所讲的应该安个什么样的题目,所以这个题目就是这一部经的宗旨,一部经的纲领,那我们学习的人明白经题了,这部经的大意可以说就明白了一大半了,所以天台家讲经他是用五重玄义。五重玄义里面的第一条一开始就解释经题了,那么他跟贤首家这个方式不相同,我们这一次所采取的,采取华严宗的方法《十门开启》。他是把讲经的因缘摆在最前面,因缘在前面,而讲经题解释经题放在后面。 二、正释本经名题:本经的这个题目比较长,一共是十五个字,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那么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七个段落来研究来学习,前面曾经跟各位说过了,这个经到中国来最早,翻译最多,翻译里面固然有经题相同的,可是不相同的占大多数,那么这些不同的题目我们仔细去观察一下,也是大同小异。那么夏莲居居士重新会集的这个本子,那么他这个本子的命题可以说是非常的自然,它确确实实是古译本现成的题目把它会集起来,那么用这个会集的题目就可以说将过去翻译的十二种题目圆圆满满的都包括了,这个难度很高啊,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这是很难得的一种选择,他自己并没有重新立个题目,没有。完全是依照古人的译题会集起来的。那么分成七个段落: 第一个就是“佛”这个字。 “(一)佛义为觉者,自觉、觉他、觉满。即本师释迦牟尼佛” 那么这六个字,是通常经典里面解释佛的这一个定义,那么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简单,这一个字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就把这个尾音给省略掉了,原音是称为佛陀耶。你看弘一大师写的一首三宝歌不是皈依佛陀耶吗?那他还用的这个原文,是梵文叫(Buddhaya),翻译成中文是佛陀耶,那我们要简单就称为佛,它的意思是觉悟的意思。既然是觉的意思,那为什么当年不直接翻成觉就好了吗?那何必要翻作“佛”这个字呢?何况这个字在我们中国过去没有,是佛法到中国来新造的一个字,是当年新造的字,中国古字里面有这个没有人字边的弗,舍利弗的弗。这是古字我们字汇里头本来有的,因为佛他是人,他不是神啊,他是人啊,所以就用这个旧的字汇再给它加一个人字边在旁边,就是专门术语了,这个佛字不当别的作用,就是专门做这个印度佛教的教主(Buddha Shakyamuni)释迦牟尼佛,就专门做这个名词来用,变成佛教的专有名词,那么因为这一个字虽然是觉的意思,可是我们中国字汇里面的觉,不能包含它圆满的意义,这是不得已用音译翻译过来之后再加以解释,所以这个觉里面就有解释有三种了。 第一个是“自觉”,这种觉是彻底的觉悟,不是对于某一桩事情很清楚,这件事情我很清楚很明白、我了解我知道。那你对这个事情知道对别的事情就不知道,这不能叫觉悟。所以的的确确这是大觉悟,究竟圆满的觉悟,所以这个自觉就是鉴别于凡夫的不觉悟,觉悟我们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个清醒的清楚的人,不觉悟就是一个糊涂的人。一般凡夫不觉悟,唯有佛他是彻底觉悟的人。 第二个意思是“觉他”,“觉他”是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觉悟那这个意思才有价值,你帮助别人觉悟,你这个觉才有价值啊,才值得社会大众的尊敬,那么这个意思是鉴别于小乘人,小乘人就是阿罗汉、闢支佛,这是佛教的小乘圣者,小乘圣者他也有自觉,但是他不肯帮助别人,他只帮助自己能够了脱就行了,所以这一个说法是专门对小乘人说的。大乘是自觉之后他就是要觉他,这是他终生的职责,要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觉悟,这是大乘的菩萨,这是觉他。 第三个意思就是觉满,满就是圆满了,那么这个是对佛说的,菩萨有自觉也有觉他,但是没有圆满啊,没有圆满就称为菩萨不能称为佛,到究竟圆满我们就称他做佛,所以从这里可以知道佛是圆满的大觉悟者。 那么在这个地方的这个佛是指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师是老师,本师就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所以你看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啊,佛教是教学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我们自称为佛弟子,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那么经上有讲佛子,佛子就是佛弟子,所以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那佛为什么叫释迦牟尼呢?实在说佛跟菩萨没有名字啊,我们中国老子也晓得“名可名,非常名”,佛菩萨没有名字,名字是随顺因缘而建立的,这个缘就是众生的机缘,随着众生机缘而建立的,那么这个机缘是众生的机缘,机缘是什么呢?当然每一个世界,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时代的机缘都不相同,换句话说,佛这个名号这就随着时代会变,随着时机会变、会改,那么他改变的标准也就是以教学为方针,所以名字是代表教学的方针,那在现阶段这一个时期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指我们这个地球的众生,阎浮提众生这个阶段的众生可以说缺少慈悲心,自私自利刚强难化,所以他的名字上就用释迦。释迦是仁慈的意思,你不能仁慈,我能仁慈,这是佛对于我们现前这个地区,这个时代教学的方针。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有一个大毛病,心不清净,不慈悲不清净,那么佛再用“牟尼”这两个字,“牟尼”就是清净的意思,所以从佛的名号上就能看到佛现阶段教学的方针,他是以慈悲、清净教化众生,从教学方针里面我们也晓得,这一个时代众生的病根在那里,没有慈悲心,没有清净心,所以各位要晓得,不管是哪一尊佛,现在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成佛,他的名字都应该叫释迦牟尼,所以他是针对众生的这个毛病而取的这个佛的名字,对症下药。那么我们要问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成佛了,他叫什么名字呢?他一定叫释迦牟尼。那我们释迦牟尼佛假如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换一换位子,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他叫什么名字呢!他决定不能叫释迦牟尼,为什么呢?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慈悲,每一个人心都清净,那你还用这个名字叫他,那没意思啊!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定要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他才用得上啊!所以各位要晓得,佛菩萨的名号都是依一切众生因缘而建立的,不是固定的,那么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就晓得这个名号里面的含义,也显示出他的教学方针跟那个教学宗旨。 好,我们继续看第二“佛说”这个“说”字: “说者,悦也,悦所怀也。” 那么“说”这个字就是“悦”,喜悦的悦。在古时候这个字汇比现在少,喜悦的“悦”跟这个“说”是同一个字。你看我们现在念《四书》的《论语》,《论语》一展开第一章里面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不能念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家会瞪着你看你这个人不懂啊。那个“悦”就是“说”字,但是要念“悦”,就是“说”跟“悦”在古时候是同一个字,像那个花朵的“花”,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个“华,古时候“华”跟“花”是同一个字。那么从这里可以知道这个喜悦的“悦”是以后造出来的这才把它分开来了,在古时候是一个字,这个说是破音字可以念“说”,也可以念“悦”。看你用在什么地方,那么在佛经里面呢?因为这个经是从汉朝的时候来的,那个时候的翻译,在汉朝那个时候这个喜悦的“悦”还没有,这是很晚才造的,所以在那个时候还是用同一个字,因此这个翻译,凡是佛经里面用这个“悦”,也常常用这个“说”这个字。下面我们再看: “佛以度生为愿,今众生机熟,堪受净土大法,究竟解脱,故今乐说,以畅本怀” 那佛菩萨都是一样的,都是以普度众生为他的本愿,成佛成菩萨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度众生,他还有其他什么事情干吗?这是他曾经发了这个愿要度众生,他现在度众生是理所当然,因为他要还他的愿啊。包括阿弥陀佛他当年也是发了这个愿,要“度尽无边苦众生”,我们往后会看到这个经文。所以他今天成佛了,他要救我们,这是他还愿啊,我们众生是酬业而来的,我们是来还债,我们不是还愿,我们还债。哎呀,好辛苦好累啊,还那个老公的债、老婆的债、还儿女债、还感情债、还钱债,酬啊,酬就是还啊,酬业啊。那哪一天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再回来的时候,我们就是乘愿再来,乘愿再来的话你就不一样了,你就可以自己做得了主了,你想干啥就干啥,你想救谁就救谁啦。现在我们酬业的,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做主啊,他爱干什么他爱怎么样,就把你推到哪里去了你都没有办法了。所以这就是本经的宗旨。那来说明这个“说”的意思,现在众生根机成熟了,现在如果根机要不成熟,佛不会到这个世间来,佛到这个世间来,那就是佛看到有众生要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佛才来,怎样才叫做成熟呢?他能够接受这个法门,喜欢这个法门,想修学这个法门,这才叫做成熟了,所以他可以接受了。那么这个法门是究竟解脱的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怎么说是一生呢?你最后要走的时候你断气之前才跟佛走的嘛,你不是断气之后才走的,所以你没有到下一生啊!你这一生断气之前就跟佛走了,你不是这一生吗?这一生就成佛了。所以佛看到有这一类众生佛怎么会不欢喜呢?众生这个机缘成熟了,那实在是太欢喜了,所以佛非常非常的欢喜,就来为我们大家说这个难信之法,“以畅本怀”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把佛的心里面想说的全部都说出来了。这是佛心里面最想最想告诉大家了,这叫做畅佛的本怀。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注解这一个字,老和尚说我觉得是古今注解里面都比不上的,难怪印光大师要讚叹啊,讚叹谁呢?讚叹蕅益大师,说他就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这个《弥陀要解》,也不能超过这个《弥陀要解》。可见得蕅益大师说得好啊,他怎么说呢?他说:“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就这句话,这个说得太好了,这个不是普通的机缘啊!是成佛的机会到了,这个太难得了。你看我们无量劫来流浪多久了,在六道轮回,我们哪里没去过啊?天上去在享受啊、天乐啊什么天厨妙供啊,天上也享受过,砰一下又下到地狱受罪了,又到畜生道去了,又去做了什么北京鸭了,有时候又做人,又到饿鬼道去了,我们都去过,这六道我们都很熟悉了,无量劫来都在生死六道轮回。那怎么晓得自己还有成佛的机会呢?虽然心里想成佛,但是始终不敢想。哎呀,师父这个成佛太高了,佛是高高在上,我这个业障凡夫成啥佛啊?不敢想啊!实在说佛为我们说这个经,就是看出这一类的众生,成佛的机会真的要到了,所以佛就说出成佛的方法,所以这个经是叫我们马上就成佛的,一生成佛的方法。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没有说这个经这么快乐啊,没有这么痛快啊!因为说其他的经典都是顶多叫你成个阿罗汉啊成个菩萨啦不能作佛不能成佛!佛说这个经是叫你成佛的,不是叫你成罗汉、成菩萨的,是叫你成佛的!所以从这里可以知道,这一生能够遇到这一部经典,听到这一个法门,这是多大的福报啊!所以很多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福报不够的人听不到,接触不到啊!所以《阿弥陀经》上面说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这是无比的福报,成佛!还有哪个福报比成佛更大的呢?所以蕅益大师就说得好,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为他说难信之法,使他究竟解脱,这才大欢喜,无比的欢喜,这个讲法是非常非常的正确,真正是把佛的心愿、把佛的欢喜一语道破,太难得了!所以蕅益大师也不是普通人啊,所以印光大师说他要不是观音菩萨再来,就是佛再来的,他不是普通人,所以他说的话就等于佛的意思了,所以真是一语道破。那么我们从《无量寿经》的经文里面也能够体会得到,因为我们后面会看到发起因缘第三品,第三品的经文一开头,佛就是无比的欢喜啊,欢喜现瑞相放光,显示出无比的欢喜,那么谁看到呢?阿难尊者看到之后叹为稀有,为什么呢?因为阿难做佛的侍者,在过去从来没有看到佛今天这个欢喜的样子,太欢喜了!所以他就站起来问佛了,为什么这么欢喜呢?佛才给我们说出这个法门,这个后面到第三品我们会看得更详细。那么佛的欢喜有两种,第一种是佛正在念阿弥陀佛,你看我们正在念佛的人,真正一心一意念佛的人心里欢喜啊!别人看到也欢喜啊!如果这个人念阿弥陀佛念得愁眉苦脸,脸臭臭的这样子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这个是在打妄想念佛的,怎么可能念得这么欢喜呢?这就告诉你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就是念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光明功德殊胜接引十方一切众生,佛想到阿弥陀佛就欢喜啊,然后又看到现在这些众生与阿弥陀佛有缘,往生一定成佛,所以才示现出无比欢喜庄严的这个相,就作为这一部经的发起的因缘,这是跟现在“说”的这个意思相应了。“悦”,佛真的欢喜啊! “佛说大乘”,我们看第三解释“大乘”。 “大乘:喻也,乘以运载为义。” 这个大乘是比喻,乘就是车乘。它是一个交通的工具运输的工具,佛就拿这些运输工具来做比喻。这个运输是从甲地把他送到乙地,把他运送过去,那佛就用这个比喻,就由此岸,我们这里是生死的此岸,把你送到极乐世界,那个是涅槃的彼岸。运到彼岸,那此岸就是六道凡夫啊,彼岸就是圆满的佛果啊,那么这个方法就像交通工具一样,我们用这个方法从凡夫就成佛了,运送到如来果地的那一边。那么这里说“大”这个字,当然大跟大相对的就有小,不错,是有小乘也有中乘,所以这个是三乘佛法。那么在古时候有这样子的比喻,这个小车是羊车、鹿车。羊车鹿车就代表小乘,因为那个车只能够坐一个人,把那个大车就比喻作大乘。这个大车从前是什么车呢?马车。这个比喻我们常常在这个经典上看到,像《法华经》上面常说的大白牛车,大白牛车是什么呢?就是古时候的马车,马车在古时候是最大的了,可以坐十几个人,通常一般马车大概是坐十四个人,现在我们看不到了,所以在从前这是最大的一种交通工具,代表这个大乘。那么下来又说: “此经所示,能念之心,本来是佛,是能乘大。” 那么这句就有有一点点到高级净土班的内容了,大家尽量的去体会,不要要求懂,佛法不是要你懂的,佛法是懂不了的,佛法要你体会,那讲得更简单一点就是要你存档,这是我讲佛法的时候都常常用的这个形容词,要你存档,你不要担心自己不懂,但是只要你听进去,你就存档了!这个存档当成一个资料将来就管用了,所以存档很重要。这里说能乘的当然是人嘛!所乘的是工具,是车。所以这个是比喻我们什么呢?比喻我们能念的心本来是佛,这个上一堂课也说过了嘛,你能念的心他本来是佛,你本来是佛,你用这个本来是佛的心来念佛,这个道理很深,本来是佛,佛是觉的意思,我们能念的心本来是觉悟的。你看马呜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说“本觉本有”就是这个意思,本觉本来有的!又说“不觉本无”。不觉是迷,迷说的就是无明就是烦恼,无明烦恼牵挂担忧妄想分别种种这些,全部是本来没有的,各位同修这些东西本来没有的,你干嘛老抓着不放呢!祖师大德告诉你了,本来有的你就应当可以恢复,本来没有的也当然可以断掉了,这些妄想、执着、分别、牵挂、担忧、烦恼种种这些,你当然可以断掉,它本来没有的,它是假的,你不要被它骗去了!所以佛家常讲信,这第一个要相信这一个事实,相信我们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相信本有的决定能够恢复,本来没有的一定可以断除。这个就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讲的,六个信里面的第一个信自,这里妙音寺的同修视频教学不是有看过,但是那个是精华,没有详细的来说这个六信。这个六个信第一说的就是“信自”,信自己,那大家就想这个信自己。哎,师父我是相信我自己,我不相信别人,我只相信我自己,那我是不是信自了呢?这里说的自己不是你这个糊里糊涂胡思乱想的自己啊!不是这个,但是也没有离开这个胡思乱想的你自己,因为他说的这个“自”也在你这个胡思乱想的自己的里面了,没有离开你。所以这个是能乘者大,心大能造万法,所以心大能乘者大。下面又说了,说: “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强名大乘。” 这个念强,就勉强的强,不是强大的强,强名大乘。我们看这一句的解释,念佛是方法,什么方法呢?成佛的方法,这个方法妙啊!这是成佛的方法,这个方法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明白,就八个字,八个字就把一切的都讲得清清楚楚了,这八个字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我们能念的那个心啊,你干嘛能够念这句阿弥陀佛呢?是谁在念呢?不是别人在念啊,不是鬼在念是你在念嘛!你能念的这个心是佛,那你“是心是佛”就是我们能念的心。那“是心作佛”呢?就是我们现在开口念的这句阿弥陀佛这句佛号,这就是“是心作佛”。“是心作佛”是修德,“是心是佛”是性德。本来就是“是心是佛”,这是你的本来,但是这个本来没有开发了。前面讲过了,性德要靠修德来开发,修德就是“是心要作佛”,你的心是不是要作佛啊?你的心是要作菩萨它就作菩萨,你的心它要作饿鬼它就作饿鬼,你的心要作畜生它就作畜生。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念的这个佛号,这个法门说是当生成佛,那它的理论依据在哪里呢?原理依据就是这八个字了,就是这个“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所乘是方法,这个方法大,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释迦牟尼佛成佛用这个方法,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成佛也用这个方法,怎么晓得呢?《华严经》上面说了,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菩萨的位次从初地到十地,这前面还有很多,前面还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十个位次,然后登地了,登地的菩萨一定念佛,登地之前未必!登地从初地到十地没有离开念佛啊,这就说明了唯有念佛他才能够作佛。这实在讲在这个唯识道理里头,这个唯识是理论,讲的一点都不错,在《弥陀疏钞》也是引用《华严经》上面的话来讲的,《华严经》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啊,六道,人、天、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上去声闻缘觉就是阿罗汉闢支佛上去是菩萨,上去还有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依正庄严,什么是依正庄严呢?就是一切一切的人事环境、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一切的一切怎么来的?它变魔术变出来的?不是!八个字,所以佛法很了不起啊!要多深入经藏,没有能力深入经藏就多听经嘛,现在很方便嘛,这八个字就把所有一切一切讲得清清楚楚。科学家就是投降了,你们的佛实在是...他也搞不清楚。八个字把这个宇宙的缘起一切的一切都讲清楚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就是“是心是佛”,“唯识所变”就是“是心作佛”,因为那个“作”就是那个“识”在那里变,十法界通通是你的心变的,我们这个心念佛就变成佛了,念菩萨就变成菩萨了,念罗汉就变成罗汉了,念什么就变什么了,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念天就变成天,念人就变成人,念鬼就变鬼,念畜生就变成畜生,念钞票它就变钞票,念钞票不能变钞票,念钞票就变鬼,因为你贪心嘛!因为钞票在六道里面没有啊,这六道里面哪里有钞票这一道呢?所以念什么就变什么,所以这个念头就很重要咯!这十法界就是我们自己怎么念念成的!那么大家听了也许就怀疑啊,谁愿意去念鬼呢?念鬼?有啊!很多人没有死之前,就烧纸钱烧房子这些啊,准备死了之后作鬼好享受啊,他那个心里头就是有鬼这个念头嘛,是不是?还没有死他就准备去作鬼了。我也有听说过,这里我不知道,我在那边有听说那些老人院的老人,那些老人你问他,老伯伯啊你死了之后去哪里你知道吗?他说死了就作鬼咯,死了就作鬼了嘛!他的观念当中死了就作鬼,你看是不是啊?你最爱的人昨天还躺在你旁边的是不是?今天早上起不来了死掉了,死掉了你就把他当鬼了,你敢靠近他你敢碰他吓坏了,你把他当鬼了,是不是?死了就作鬼了,可是六道里面不是只有鬼道,还有地狱道啊。所以念地狱,那当然没有人去念地狱了,地狱的因是什么呢?他念地狱的因,地狱的因就是嗔恚,贪嗔癡的嗔,嗔恚就下地狱了。饿鬼是贪欲,畜生是愚癡,贪、嗔、癡三毒烦恼,你念念当中有贪嗔癡就是念念在造地狱、饿鬼、畜生啊!所以大家要有警觉心,我们是不是天天都在造地狱、饿鬼、畜生的因呢?你都是在造这个因啊!这个理各位好好的去想想,你真正想通了,你才知道念观音菩萨很好,可是不如念阿弥陀佛啦!念菩萨就变成菩萨,念佛就成佛嘛!成佛当然比菩萨还是要高一层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现在有很多人说我业障深重啊,我要消灾啊,消灾念什么呢?念地藏菩萨去了,念地藏菩萨消灾,难道念阿弥陀佛不能消灾吗?你不消灾怎么能成佛呢?念地藏菩萨不能成佛啊,灾是可以消掉一点,为什么呢?消得不究竟啊,消得不究竟最多成菩萨!念阿弥陀佛那个灾会消得干干净净,那他就成佛了,所以这个道理大家不懂。那为什么不去念《阿弥陀经》而去念《地藏经》呢?那为什么不去念阿弥陀佛,要去念观世音菩萨呢?不是说念《地藏经》不好,如果没有交代这句话那以后就麻烦了,空能法师说念《地藏经》不好,我没说啊!不是不好,念观音菩萨不是不好,都好!但是没有比念阿弥陀佛好嘛!是这个比较,阿弥陀佛第一嘛!没有比念《阿弥陀经》好,《阿弥陀经》是一切经里面的第一经。念阿弥陀佛是一切法门里面的第一法门,你那个第一法门你不要,你去搞第二、第三,这不算聪明人啊!所以希望大家细细的去体会,真正明白了,决定的选择在于你们自己!选择好了之后就一生不改变,像谁?像我,像我二十多年前我决定专修净土到今天我从来没有改变啊,没有改变!那你这一生就是像蕅益大师他说的了,你成佛的机缘成熟了。那你这个就不是普通人了!所以这个法门叫大,任何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念佛是第一法门。那我们最后再把这几行念完我们就下课,说:“强名大乘”是不得已,勉强说它是大乘,这个法门里面真的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切大乘法,都比不上它。这就是解释经题的“大乘”的意思。 那么下来“无量寿”就是明天咯,天都快黑了,明天才来“无量寿”,所以我们今天下午的这堂课就一起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