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章精選》小乘「四果」如何修?其果位如何?和大乘佛教何異同?
2020/11/12 13:20:59瀏覽135|回應0|推薦2

現代人發心,如曇花一現,翻臉如翻書!發願如吃白菜,毫無守戒的精神!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章精選》https://www.facebook.com/nkingsky
 
【蓮花童子問:佛陀說,佛應從何處而得?】

我個人覺原始佛教,並無大小乘之分,四果的修持,佛陀非常的重視,就算是大乘菩薩,也要成就這四果的。

這四果的修證,就修「四聖諦」、「四念處」、「八正道」。………..

我簡單說明「四果」如下:
「須陀洹果」入流。入聖者之流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清淨。
「斯陀含果」一來。修證這果位,會到天上做一世天人,後來再到人間修行一次,以後就不再來的意思。
「阿那含果」無還。不會再到欲界受生,已至無還天。當生於色界天、無色界天,斷盡欲界煩惱。
「阿羅漢果」四果中最高位,有三義:
「殺賊」殺盡一切煩惱之賊。
「無生」解脫生死。
「應供」應受天上人間供養。

如果用密教來說明這四個果位:
「須陀洹果」就是「身、口、意」清淨的聖人。
「斯陀含果」就是修證「大樂」。
「阿那含果」就是修證「淨光」。
「阿羅漢果」就是修證「根本智」。
「阿羅漢果」雖是小乘最高果位,但一斷永斷,一了永了,心性堅固清淨解脫,與佛何異!已超凡入聖矣! 

*
行者要發大乘「菩提心」,要有守「大乘戒」的精神。

在密教,要守「事師法五十頌」、「密教十四大戒」…等。

真佛宗有很多受菩薩戒的戒弟子,那就要守「梵網經」所說的十重戒、四十八輕戒。

佛陀曾如此說:
1. 佛從發心持戒清淨得。 2. 佛從堅固道心實修得。
3. 佛從平等不擇冤親得。 4. 佛從事師求法得。
5. 佛從慈悲忍辱得。     6. 佛從精進解脫得。
7. 佛從廣大發心願出世間得。
8. 佛從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學能學得。
9. 佛從一切種一切智得。

學佛的人,一定要「道心堅固」啊!

有信,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證,解行雙圓,可瑧實證。

證得如來,無來,無去,無住,任運自在,方名解脫!

(摘自盧勝彥文集156清風小語/弟子問疑之10/之25)

完整文章網址請看【真佛般若藏】
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356

也歡迎大家留言心得,多多上網站搜尋更多內容。

⋯⋯⋯⋯⋯⋯⋯⋯⋯⋯⋯⋯⋯⋯⋯⋯⋯⋯⋯⋯⋯⋯

前題答案:八正道的教化:
一、「正見」- 苦、集、滅、道四諦之理。
二、「正思維」-  四諦之真智,達無漏之慧。
三、「正語」-  不作一切非理之言。
四、「正業」-  清淨之身業。
五、「正命」-  順於正法而活,清淨身口意業。
六、「正精進」-  勤於修真智,達於涅槃之道。
七、「正念」-  真智而無邪之念。
八、「正定」-  以真智入清淨之禪定。

⋯⋯⋯⋯⋯⋯⋯⋯⋯⋯⋯⋯⋯⋯⋯⋯⋯⋯⋯⋯⋯⋯⋯⋯⋯

歡迎蒞臨【 真佛天空新聞台總網站】
http://blog.udn.com/mylv/article?f_UA=pc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lv&aid=15275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