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學生「十要十不要」,愛心或毒藥?
2010/08/09 12:03:39瀏覽1722|回應1|推薦10
【文/路仁教授】

教育部推出兒童守則「十要十不要」,要國小老師納入晨間檢查,卻引起教師團體反彈,於是部長在記者前批評:「教師的愛心到哪去了?」

為尋找教師的愛心,我到教師會訪問。「晨間檢查15分鐘、每班35人、每人要在半分鐘內問20題,這會讓學童感到被審視、而非關心。」老師無奈地說。

「檢查項目將印入連絡簿...」報紙透露教育部的決心。於是下學期起,小學生到校後,得立刻排隊經過講台,被老師一個個詢問是否守這20準則,並隨即在連絡簿劃上圈或叉,兒童如貨品被輸送帶送過作業員前,檢查是否有瑕疵。

「是這樣的畫面嗎?」家長問我。離開教師會後,我去拜訪家長團體,繼續檢視政策。多年來在下游幫弱勢小孩,卻飽受上游政策的排污之苦,決心逆流而上監督政策。

「此政策在浪費正常小孩時間。」我跟家長說。「昨天有睡八小時嗎?昨天有運動30分鐘嗎?昨天睡前有刷牙嗎?...」這「十要」問的是孩子的家庭生活,若孩子家庭正常,自有媽媽在關心。教師每個清晨反覆詰問,只會讓他們覺得生活被監控、記錄。

教師該關心的是家庭失能的小孩,而該關心誰、關心什麼事,只有教育現場的老師知道,遠在教育部冷氣房內擬政策的官員們,是難以弄清楚的。

「不吸毒、不入幫派、不抽煙...」這「十不要」的問題,這些孩子不會誠實回答,得靠老師慢慢去了解,但了解後也不見得能解決。台灣的離婚率、外籍配偶率、非婚生子女率都向世界第一邁進,崩解的社會產生新的兒童問題,正深深困擾許多國小老師。

走過十多所小學演講,也聽老師談過太多心酸的案例,老師都渴望輔導室能多幫一把。但輔導室卻都在應付教育部那比「十要十不要」更複雜百倍的評鑑,不斷在照相、準備資料、填表格,根本無暇輔導學生。

「教師的愛心到哪去了?」當部長批評基層教師時,也請到基層走一趟。只有懷抱愛心又有勇氣的老師,才敢跟教育部嗆聲「十要十不要」不是愛心而是毒藥。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430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