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05-31 更2版 (英譯本第271頁)
2022/03/16 23:21:10瀏覽557|回應0|推薦20

於此同時,世子正在追趕【從樂善堂穿過一道門跑往德成閤的】元仁孫。每當主上殿下選擇崇文堂做為覲見[場所]時,官員們會由建陽門[註1] 進宮覲見。因為集賢門【一直鎖着】,他們經過世子的講課廳時敏堂和德成閤,並通過普化門進入崇文堂。就在輔養官元仁孫跑向德成閤時,幾位官員碰巧【在他們前往覲見途中】路過。思悼世子對他們大聲說:“促使父子之間和睦你們毫無作為。你們將俸祿納入口袋,卻不向御座[借指國王]忠告。你們現在準備要去覲見了嗎?去做什麼?像你們這樣的人有什麼用?你們這些無賴!” 他把所有的人都趕了出去。這真是令人尷尬的一幕。


  現在樂善堂完全著火了。[*] 我的兒子住在觀熙閤[註2],就在樂善堂對面相距只有四米遠。[註3]看到大火吞噬了樂善堂,我陷入一陣恐慌。雖然懷著清璿四或五個月,[註4] 但我還是【跳上相距一米左右的墊脚石,】奔向我的兒子。[註5]我叫醒了熟睡中的小王子並讓他的保姆帶他到景春殿。我原以為火勢一定會蔓延到觀熙閤,但奇怪的是火勢繞過觀熙閤,並吞噬了距離樂善堂相當遠的養正閤。會不會因為觀熙閤是未來國王的住所才得以被保存下來呢?這是相當奇怪的。


  得知發生火災,主上殿下很快就認定他的兒子因發脾氣而放火,於是他的憤怒比以往更甚十倍。他召集所有的官員到涵仁亭,[註6] 並召喚世子到那裡。當世子出現時,他對著思悼世子咆哮:“你是個縱火犯嗎?你為什麼要放火?” 世子的委屈達到了極點。當場他沒有向他的父親解釋發生火災是由於意外推倒燭台,如同他被指控喝酒時所做的一樣,他佯稱他是故意縱火的。看著他那樣做我感到痛心和沮喪。當集會結束後,思悼世子就崩潰了。



[註1] 建陽門為英譯本後面附錄(P.358)中的中文註解。但現在查詢維基百科或 google 搜尋都只找到賓陽門,正陽門,咸陽門,沒有建陽門。而《朝鮮王朝實錄》和《承政院日記》中則可查詢到建陽門。


[*] 這場火災被記錄著爆發於約凌晨一點(1756年英祖32年5月3日)。英祖實錄87卷34張A面。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ua_13205003_002

※這場火其實發生於1756年五月二日,而非五月三日。參見 1805-30 更2版 《漢字手抄本》 下方的註解


《承政院日記》有如下記載:

http://sjw.history.go.kr/id/SJW-F32050030-03200


[註2] 《漢字手抄本》和《英譯本》均作「觀熙閤」,但在《諺文本》中有時出現「관의합,寬毅閤」;有時出現「관희합」或「관회합」。其中「관희합」才是觀熙閤。而「관회합」應該是錯誤的。但《朝鮮王朝實錄》和《承政院日記》中都找不到觀熙閤或「관회합」,只能找到「관의합,寬毅閤」。


[註3] 《漢字手抄本》形容「樂善堂與觀熙閤 一字間隔數間」,從字義看起來比較像是比鄰而不是相對。但也有可能是漢字部份翻譯錯誤。


[註4] 《漢字手抄本》作「六朔」,《諺文本》作「五、六朔」。但似乎英譯本較為正確,因清璿郡主出生於1756年閏九月廿七日。


[註5] 《漢字手抄本》作「躍下半間之砌」。


[註6] 《漢字手抄本》作「咸仁亭」,但實錄只找到「涵仁亭」。



〈〉:《英譯本》未翻譯的內容

【】:金滋炫作家自行加上的內容


本頁內容見 《閒中漫錄漢字手抄本》第2冊,第 38、39 張圖


2038

― 271 ―①

景慕宮 逐春坊 

〈自樂善堂 有下去于德成閤之門 

由是下去 一邊春坊 逐出〉 

每引見於崇文堂 入侍❶大殿之賓 回于建陽 

〈集賢門為閤門〉❷ 

由時敏堂之前 經過德成閤書筵召對之舍 

保和[普化]門❸ 入侍

春坊 出去 德成閤之前 適過 

景慕宮 高聲言曰

汝等 不能和好我之父子間 

但食祿而不為之諫 

欲為入侍而入去 

如彼之漢 將何用哉


❶入朝奉侍。

❷這句似乎是說集賢門為德成閤的入口。

❸《承政院日記》原作「普和門」,後來校正為「普化門」。


2039

盡為逐出 

其過舉與景色 何如哉 


― 271 ―②

如是之際 火勢急 

置元孫於觀熙閤 

樂善堂與觀熙閤 一字 間隔數間 

不意火出 

我罔措 率出元孫 

其時 孕清璿之六朔 

〈躍下半間之砌〉 

移置睡兒於景春殿 

觀熙閤 認之以不可救 

奇異之事 火不及於觀熙閤 

廻延於凡不相連之養正閤 

以為王者存在之故 

觀熙閤 得免 異常 


― 271 ―③

火災出於意外 

英廟 認之以其子 怒發放火 

與震怒 十倍有加 

會諸臣於咸[涵]仁亭 

召景慕宮 曰汝是火賊黨乎 何為放火乎 

其時悲痛 充塞 

且於當席 不告之以燭台倒之而發火 

若飲酒事而不為發明 

若自為然 節節悲痛而沓沓❹ 

其日 經過其事 氣塞❺ 


❹繁雜;紛亂。

❺氣息堵塞。形容極度氣憤。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181&aid=172037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