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05-11 更2版 (英譯本第251頁)
2022/01/20 20:49:14瀏覽643|回應0|推薦36

他時而生氣,時而擔心他的兒子。儘管如此,他從未想過要和兒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也從未尋求和他一起度過更多的時光,】或親自教導他。他繼續與王子保持距離,希望他的兒子能主動成為他夢想中的繼承人。這怎麼可能不引起麻煩呢?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他們終於見面了,做父親的甚至在他能表達父愛之前就對他吹毛求疵;兒子對跟父親在一起越來越覺得不舒服,而將這會面看成是某種苦難。遺憾的是,儘管沒有人提起這件事,他們之間的隔闔很快變成現實。


  思悼世子於丙辰(1736)年三月被正式冊封為世子[*],並於辛酉(1741)年開始與來自世子侍講院的輔養師們進行研讀課程。壬戌(1742)年一月,當他八歲那年,世子出席[拜謁]宗廟,[註1] 並於三月舉行了他的入學太學儀式。[**] 我聽說他在典禮上贏得了衆人的讚美。


  世子的冠禮於癸亥(1743)年三月舉行,[***] 而我們的婚禮緊接著於甲子(1744)年一月舉行。當我入宮時,宮中生活的嚴謹令我印象深刻。三位殿下掌管著王宮;法規嚴苛,禮儀繁瑣,不容私情,我害怕且極其謹慎,



[*] 思悼世子在當時是十四個月大。正式的冊封通常在世子八歲時舉行。思悼在被冊封當時是最年幼的朝鮮王世子。金滋炫 "李朝世子的教育:一項儒家教育思想的研究," 韓國新儒學的興起,希歐多爾•狄百瑞與金滋炫編著(紐約: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85),177-88。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ua_11203015_001

...冊封元子爲王世子。...


[註1]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ua_11801025_004

...元良今則年歲稍長, 能隨予行廟見之禮,...


[**] 這個儀式表示王子研讀的正式開始。它包含——在成均館[註2] 孔子神龕的鞠躬禮及贈送肉乾[註3] 給老師們的儀式。前者意味著對古聖先賢的崇敬,而後者則象徵請求教誨的一種儀式,金滋炫,"教育",179,182。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ua_11803026_001

○乙酉/王世子入學。...詣太學, 仍服學生服, ...


[註2] 朝鮮時代為成均館(或稱太學),現代則為成均館大學。


[註3] 古代學生與教師初見面時,必先奉贈禮物,表示敬意,被稱爲 "束脩"。早在孔子的時候 已經實行。先秦時期,初次拜見老師是以"束脩"(即十條肉乾)作爲禮物。中文維基百科解釋為: 鹹豬肉

承上[**]連結, ...以學生服進參, 講《小學》訖, 進篚帛、脯脩於博士, 禮也。...


[***] 這儀式表示進入成年期。在朝鮮王朝時期,它往往就在婚禮之前舉行。在王朝的王子們相當年輕即結婚的情況下,有時是在他們九歲或十歲時,冠禮被分成兩個部份,在相間隔五或六年後再次進行。思悼世子此次進行的是儀式的第一部份。關於婚禮參見1795年的回憶錄。



〈〉:《英譯本》未翻譯的內容

【】:金滋炫作家自行加上的內容


本頁內容見 《閒中漫錄漢字手抄本》第2冊,第 14、15 張圖


2014

― 251 ―①

因為激怒 亦為憂愁 

不思〈其如是之故〉❶ 

置諸近而親教之 [不思]❷至情無間之道理 

一樣遠置之 期其自善為 而合於聖意 

〈如許之際〉❶ 豈無頉❸乎

漸漸齟齬❹以過 

相見之時 


❶《英譯本》未翻譯的內容

❷《漢字手抄本》未翻譯的內容

❸《諺文本》作「탈이」;《實錄》是由漢語翻譯為韓語, 其對應的漢字為「虞」、「恙」...

 虞:疑慮、顧慮、憂慮...

 恙:憂慮、疾病...

❹不協調,差失。《諺文本》作「서어하다」,别扭、不自然、生疏


2015

父王 責望❺ 過於慈愛 

子則——謁見還操心恐懼 

若經大事 不言之中 父子間 為其阻隔 豈不痛哉 


❺責怪抱怨、要求和期望


― 251 ―②

景慕宮[二歲]❻丙申三月 封東宮 

七歲辛酉 書筵 

八歲壬戌正月 展謁太廟 三月 入學 

無不欽歎 其極盡之姿質者 


❻《諺文本》無此詞


― 251 ―③

癸亥❼三月 冠禮

甲子❽正月 嘉禮 

我入見闕內貌樣 

其時 三殿 在位 

法 嚴 禮 重 無毫髮私情 

恐懼操心 不敢一時放心


❼1743年

❽1744年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181&aid=17136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