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795-05 更2版 (英譯本第53頁)
2019/12/14 11:13:38瀏覽140|回應0|推薦3

  我的母親在戊午(1738 )年遭逢母喪。尚未恢復傷痛前,她面臨了庚申(1740)年公公的亡故。在那之前的三或四個月她生下我的三弟[洪樂任]。[*] 在沉重的服喪負荷之下,母親變得極度消瘦虛弱。父親關心她虛弱的狀況,要求她服用那些祖父留下的補藥。然而,母親十分渴望在她的娘家待一段時間。匆忙中,母親忘了服用那些父親要她服用的補藥就離開了。父親覺得他妻子的行為非常思慮不周,為此深感懊惱。我隨著母親一起回她的娘家,但父親卻來帶我回家,並嚴厲的斥責母親。由於不能繼續留在娘家,母親回來了。父親不肯見她,並傳了一些刺耳的話。母親很傷心,她認為父親過度嚴苛,因此她拒絕進食。時值仲冬,不幸的是,他們都正在絕食並為彼此不愉快的關係而難過。我坐立難安,因此也吃不下飯。父親感受到我的不安,為此感到難過,於是他開始進食了。惟恐傷了自己的孩子,母親也恢復她一貫和藹可親的神態。這真是個讓人開心的轉折。我的雙親稱讚我,說" 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為父母的意見不合而難過啊! " 他們給我玩具鍋盤作為獎賞,我很高興,快樂地把玩這些玩具。


  我清楚地記得父母的孝行,每天黎明時分,父親就會拜謁祠堂,之後,便會看望他的繼母以問安,先是鞠躬而後再以溫柔的言辭和親切的表情與她交談。祖母也以相同的方式回應,她對他的鍾愛和信任更勝於她給予親生子女的。即使對一個孩子來說,也能明白地看出她珍惜這個繼子更勝於親生子女。我明白這真是非比尋常的事,而這正是父親真誠奉獻的結果。


  父親對他的姊妹們也格外地關愛。[5]



[*] 這是錯的。惠慶宮的三弟洪樂任直到1741年才出生。如果她[李氏夫人]懷上了他,那會更合理。惠慶宮可能在試圖避免讓人聯想到她的弟弟是在為她的祖父服喪期間懷孕而生的,她的祖父於1740年6月去世。嚴格的儒家規範規定,在為父母的服喪期間必須要節欲。


手抄本5057描述如下:

余年七歲辛酉 叔弟 男妹姿質 氷清玉潔 超出於凡類

這是指在辛酉(1741)年,她的三弟出生時的情況。這裡並未掩飾她三弟出生的時間。


其他如手抄本1027

癸亥(1743)我之入闕時 仲

弟 五歲 叔弟 三歲


也可推斷出文意指出她的三弟出生於辛酉(1741)年


[5] 洪鳳漢的大姊是李德重——時任議政府參議——的妻子。他的二姊嫁給李彦衡,他是青陵君[註1]——宗室成員——的兒子,曾擔任承政院承旨的職位。么妹則嫁給趙曮(1719-1777),他有一個輝煌但又麻煩重重的事業。他以財政和農業管理聞名[註2]。他死在流放地。


[註1] 溫嬪韓氏(宣祖後宮)→慶平君李玏→嶺陽君李儇→東原君李潗→繼子青陵君李模→李彥衡 (見附圖)


[註2] 趙曮——朝鮮後期的文臣,韓國最先栽培甘薯的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豐壤趙氏



本頁內容見 「閒中漫錄」手抄本第1冊,第 7、8、10 張圖


第一段,除了第一句之外,其餘在手抄本仍未找到出處,後續找到時再將圖補上。


― 53 ―①

1010

戊午年 遭慈

親之喪 哀痛 甚焉


― 53 ― ②

1008

我雖蒙昧 先人之為

先 勤苦 孝心 不敢忘也 

先人 行實 異於人 每晨 謁于祠宇

 朝必拜謁于繼母 以和言柔

色 事之 祖母 愛先人及期待 

 踰於己出 莫不感服 



― 53 ― [5] 

1007

我伯姑母

 名官之妻 仲姑母 青綾君之子婦 季

姑母 吏部尚書之子婦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181&aid=131247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