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吃,除了被談得似非吃不可的"本帮菜",其實眾多異國料理,也值得一嚐。上海的日本人不少,曾去過幾家以日客為多的日本餐廳,以日式燒烤來說,目前以此間"福烤錦花"最富日本原味。
牆上菜單。
除了"海老"、"手羽"、"豚"、"五花肉",對不懂日文的我來說,都叫"哇卡奈"。
店中僅容一張四人桌,三張雙人桌,以及下圖燒烤區外的幾個吧台座。
一樣,看來看去都是"哇卡奈"。
這種小店風情的桌景,總忍不住想照一張。
依慣例,先看酒單。
再看要吃什麼。
凡進日本餐廳,我都會嚐試的"芥末章魚"(有如進美式餐廳我就想試試Reuben三明治習的慣)。無腥,芥末也沒有化學調製的沖鼻。
烤雞翅:雞皮香而不焦,雞肉是嫩不夾生,烤功了得(有些怕帶生夾血色,結果烤過頭了,焦皮帶苦,肉也熟得太過而塞牙啦)。
烤雞皮:生了個沒良心的兒子,一個人就悄悄吃完了,也不留給我配啤酒,後來又再叫了第二份。
烤脆雞皮。腴中帶脆,單純適度的塩味將殘留在口中的油脂刷的恰到好處。
雞肉+京蔥,不愛夾生或過焦的京蔥,可雞肉又比京蔥須較久的火候,雞肉與蔥在相同火候下,很難兩全吧,但這兩串,燒烤師傅作到了呀....既不是老雞腳踩著焦蔥,也不是嫩雞踩出了生蔥的沖...。
烤雞肉丸(圖上),雖是醬烤,但鹹度剛好,一口氣吃下三個仍不覺須喝口啤酒或吃點淡口的涮涮口。
烤大腸,吃到這,我開始心生"若早點知道這地方就了"的感嘆。
烤飯糰,純醬油味,不沾牙(對烤到最外層會沾牙的飯糰很感冒,覺得那感覺像鞋底踩到什麼東西似的,甩不掉)。
下圖由左至右:
烤雞軟骨:骨心都烤得脆了,但最外層仍不焦苦,吃到這,我想同一串上食材的大小,都是計較過的。
烤白果:不澀不苦,完全不想去追究去心了没。
青椒鑲肉:青椒完全脫生,但仍青郁爽脆的帶汁呢。
青椒鑲肉:絞肉不粉不木...,吃到這,起了種若續若斷的食"癮",該再追加一瓶了。
老婆加點,烤秋刀魚,腸剔得很乾淨,從頭吃到尾也不覺有魚腥,蘿蔔泥磨得稍粗,或有人不愛,但放在烤物旁的話,我挺喜歡這種不出水的蘿蔔泥,不會出水將烤好的東西給沾軟了。
烤香菇:雖帶汁但不帶生蕈味,調味上也鹹淡適口。
揚出豆腐:有時不愛吃這道是因為嫌炸過的豆腐吃在嘴裡太油口,但這次...。
不記得菜名,吻仔魚下鋪白蘿蔔泥,淡口的魚鮮配上蘿蔔泥的一點沖味,有種日本風味的清新。或許,當時該淋上點醬油的...。
中華冷麵:雖以酸味為主,但口味清爽,絶不酸得怯口。
討厭小氣吧啦又在嘴裡比紙還感覺不到的薄蛋皮絲,但這碗的,夠厚!
中間兩串,烤牛舌:一路吃下來,不是心生"早知道這間店就好了",就是"下次可以帶誰誰誰來"的感覺。
下圖最左方,培根蘆筍卷:很常這種燒烤裡的培根都鹹的讓人嫌,但此間例外。
下圖左二,多春魚:這又是一個很常帶腥的東西,但此間例外,且烤功得再次稱讚。
下圖左一,雞胗:韌且爽脆。
下圖左二,維也納香腸:一如培根,不會鹹的讓人嫌。
下圖右一、二:醬味烤雞肝、塩味烤雞肝:不愛吃來粉粉木木的口感,但在燒烤的肝類中常遇到,而這兩串,讓我意外。
就坐在門口,傍晚時起了大風,梧桐葉給風刷起了雨聲,搭上了一路吃下來的心情。
一回神,唷~哪位日本人妻坐在我前頭呀?
: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