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弱之必要
2015/10/08 23:45:54瀏覽336|回應2|推薦20

   最近上完《史記•鴻門宴》,除了看影片外,也讓學生討論關於領導的問題﹕ 如果可以選擇領導者,你會追隨項羽或劉邦? 結果有人選擇隱居著述,有人想鼓吹張良自立,但選擇為劉邦服務的終究還是居大多數。他們的理由是項羽剛愎自用,只看到自己,連死亡方式都是為了成就英雄形象;反之,在劉邦身邊很容易被看見被聽見,因為他的能力不夠強,所以他需要其他人。我於是想到史上成群結黨的小人比比皆是,而忠臣志士經常是一柱擎天、孤立無援,除了以家國人民為重的忠言逆耳外,我覺得置身於那些正氣凜然、能打能寫的文武雙全人才旁,或許會讓很多人找不到被看的位置,更找不到被需要的理由。這也是我看完電影《夜戰》(或譯作《那夜的武士》)後最深的感觸。

   這是2013金馬影展的片子,主角堺雅人當時尚未主演讓他爆紅的《半澤直樹》,在電影裡是一名執意復仇的孤單男子,他不強大,不擅交際的他甚至看起來有點兒窩囊,因為走不出妻子被害的懊悔與悲傷,所以籌畫了一場復仇。山田孝之飾演這名車禍逃逸的惡人,沒有人生目標,動輒毆打侵害看不順眼的人,因為不需要理由的敢,因為身邊總有需要他的人當幫手,所以身為加害者的他並不形單影隻,反倒是受害者煢煢獨立,蹣跚踽踽。此片節奏緩慢,有大量特寫表情變化的鏡頭,光線昏暗如劇情的調性,是一部觀之沉重甚至不耐的電影。後來得知導演為劇場出身,莫怪乎對肢體的處理非常到位,對演員的要求也相當嚴苛,情緒的壓抑扭曲或憤怒爆發,在近距離鏡頭的逼視下,若不是身心充滿能量的演員,恐怕難以承受。但兩位優秀的男星都做到了。

   也正因為如此,讓我在看這部影片時感覺非常壓迫,時有窒息之感,因為很難察覺出口。被山田孝之罵過、打過、侵害過的人,不論男女,最後都聚集到了他的身邊,供其使喚。有的是因為無聊,有的是因為寂寞,還有的是因為「他需要我」。一名無所事事的混混,卻有好些人願意靠近相濡以沫,無非是來自被需要的感受。強者無須召喚他者,只有弱者才會放射出魅惑的光,讓同樣的弱者飛蛾撲火。堺雅人當然非強者,只是平凡地讓人找不到入口,他自給自足,循規蹈矩,唯一的黑暗來自內心的仇恨,卻又發現找不到攻擊點。他認真跟蹤並記錄山田孝之近幾個月的生活,發現這個撞死他妻子的惡人居然活得毫無價值,每天不是吃、睡、打電動,就是閒晃遊蕩。彷彿面對洩了氣的人偶,當拳擊手蓄足全力攻打,只落在軟綿綿的表身上,連一絲絲值得戰鬥的反作用力都沒有,這樣的戰役有何意義? 所以片尾堺雅人對玩世不恭的痞子兇手說﹕「你和我沒有關係了。」

   自古英雄皆寂寞,因為不肯示弱。我想起大學擔任社團負責人時,為了不麻煩社員,能夠劍及履及地完成事情,總是習慣一肩扛起所有事務。過了一陣子,我的副社對我說﹕「你什麼事都自己來,結果只是讓大家感覺像個局外人。」其實我不夠強悍,只是假裝,但光只是假裝強悍,便已經現拒絕的姿態,讓他人不知如何接近,遑論協助。只因為我沒有釋放出「需要」的訊息。烈士固然吸睛,終究是一場悲劇,軟弱並不可恥,沒有人始終完美。願意求救,讓身旁的人提供援助,在自己之外,別人也有伸展的空間,有存在的價值。然後,當眾人一起被看見時,弱之必要,也成就了強的可能。劉邦如是,你我亦可如是。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32525009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09 12:04
弱之必要.....標題下的真好。我可以有同理心~[外強中弱].....

雨初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09 11:24
分析的真貼切,自古英雄如此,小至生活週遭或夫妻,朋友亦然,當武裝自己戴上面具,便注定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