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師者的多元形象
2015/10/31 20:07:05瀏覽438|回應0|推薦32

   還記得第一次和台大歷史系閻老師開會時,初覺得此人聲音很細、語速很慢、態度溫文儒雅,和我完全不同。但聽他詮釋儒家思想,卻是信而有徵,沿自錢穆先生的觀點頗值得參考。鴻中老師以為讀歷史的目的,是幫助人們如何在巨大、快速變遷的時代找到因應之道,人文之學主張生命由自己作主,但歷史卻告訴我們﹕ 命運並不由你決定。所以歷史系重視外部關係的思想史解讀,迥異於中文系強調文本內部的結構梳理,兩相參照,讓我受益良多。今日聽閻鴻中老師談先秦諸子的師者形象,非常有趣,對應高中課文出現的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與荀子,閻老師從教學方法、教者性格與師生互動等方面,型塑出諸子立體的教育形象。

   孔子之前,並無老師的存在,從喪服規定並無為師帶喪便可合理推論。講者以為直至孔子,才確立了師者地位,而《論語》根本就是一群鐵粉為偶像留下的生活紀實,都是各忠實粉絲根據自己的觀察聽聞,所書寫累積的偶像言行。基於對老師的崇拜,以及孔子為子路、顏回服心喪的概念,為了回應老師視徒如子的親愛,才有為老師守喪三年的追懷與紀念。孔子並非世俗中的貴族,他是所有人的老師,溫良恭儉讓,能超越階級,周遊列國,到不同的國家當老師。孔子的教學是被動式的,秉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等待學生主動就教,甚至點到為止,留予弟子追問的空間。簡而言之,篤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孔子,希望教導學生的是「如何向別人學」。以這樣的角度去認識孔子與《論語》,讓我覺得非常新鮮與親切,之前看到有老師以「如果孔子有臉書」來設計作業,今天之後,我覺得可以直接為孔子設立粉絲專頁,由愛徒們擔任管理員,將偶像的言行逐一貼文發佈,除了按讚,還可以回覆留言與加強推廣呢﹗

   根據鴻中老師的說法,先秦諸子乃是圍繞著教學活動而形成。除了孔子,我們亦可從〈公輸般〉與〈兼愛〉等選文,一窺墨子的教學內涵。墨子縝密嚴謹的思辨推論,自是無庸置疑,身為一個絕不犧牲別人來維護自己的大愛者,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與咄咄逼人,建構了不斷有弟子背離的師生關係。墨子重視實作技術,經常以自然科學知識作為論證依據,並且也學習先王之道,能同時含納新舊傳統。迥異於過去將墨子視為勤奮勞動者的印象,鴻中老師以為墨子其實是個讀書人,主張從既有的知識與過去的經驗進行分析判斷,並能不斷閱讀古籍來加以磨練。而培養學生的獨立判斷,正是現今教育相當重要的目標。感覺墨子是個嚴苛的老師,雖然總能運用毫無破綻的論辯讓學生啞口無言,但他卻是站在平等的位階和學生相互指責,這真是有意思的教學方式啊﹗ 聽講到此,我忍不住向講者提問,孟子同樣擅長論辯,其師生互動和墨子又有何異同?

   相較於墨子的強勢,孟子傾向於啟發式教學,同樣進行思辨,孟子的推論過程較之墨子,往往經不起檢驗。但他是個超級會講故事的老師,和莊子一樣,只是莊子的故事帶給學生想像,孟子的故事則由情境產生理解。每當學生發問,孟子不直接回答,而是循循善誘,不厭其煩,以「要五毛給一塊」的方式傾囊相授。如果孔子是被動式的老師,那麼孟子絕對是主動積極的教學者。鴻中老師問在座老師們,為何孟子要盛讚舜? 台下的答案無非是「孝」與「善」。舜的孝道不是如何對待父母,而是實踐在對父母真純的愛;未曾受過教育的舜,他的「與人為善」在於開開心心向他人學習。閻老師說這樣的「孝」與「善」是我們平日都可以做到的,所以孟子才會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講得真是太有道理了﹗ 同樣愛講故事的莊子,喜歡以技藝百工為故事主角,因為他不喜歡依賴知識,追求單純專一無心機,慣於顛覆故事與人物,所以想要從戰國時代地位低下的階層中尋找真理。他認為偉大的老師只需要出現在學生面前,便能感召學生,使其感覺圓滿,甚至能讓罪犯忘記自己是個刑徒,有點兒類似孟子所謂的「大人」,不知不覺中便與上下天地同流。

   因為時間關係而來不及講到的荀子,我私下利用回程繼續追問。鴻中老師說荀子的師生紀錄不多,只有和李斯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窺見荀子是個擅長外交辭令的師者,面對學生多能先禮後兵,先肯定後批評,我想,這樣的師徒教育或也影響了李斯之後的政治仕途。思想家的本質都是老師,無法用流派歸類,每個人的生命質地不同,教亦多術,難以複製或取代。先秦時代正因之前無典範可循,才讓這些思想家各自長成不同的模樣。論及後世的師者影響力,其實朱熹也是值得探究的對象,《朱子語類》何嘗不是粉絲弟子為老師所留下的種種記錄呢? 今天這場演講真是精采,對於愛讀愛想愛問的我頗具啟發,日後在上論孟、諸子選文以及〈師說〉時,想必可以有更深入或不同的教學思考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3461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