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蘆葦之歌
2015/08/24 09:33:11瀏覽306|回應1|推薦20

   七月以來,每早五點多去鄰近國小後山健走,常會遇到一些老人家,女性的比例又比男性高了許多。有開中藥行的八十歲歐巴桑,歷經二子一女先她而逝的傷痛,依舊堅強健朗地日日來運動;有中風後努力復健的老婆婆,總是拄著四腳助行器,一步步慢慢地艱難前行;還有行動不便的瘦弱大嬸,一手拿著雨傘當拐杖,一手用力晃動以保持平衡。除了零星散布的行走者外,操場內還有十幾個在老師帶領下,認真隨音樂作操伸展的中老年主婦群。每每一邊走著一邊看著她們,或道早安,或微笑致意,彷彿遇見外婆和媽媽的朋友們,有種親切而溫暖的感受。是以在觀看《蘆葦之歌》的時候,知曉這些阿嬤曾當過慰安婦的悲傷故事,竟讓我因移情的想像而難過地不能自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前發表戰後七十周年談話,他表示日本在二次大戰時走上了「錯誤的戰爭道路」,卻沒有直接道歉。《蘆葦之歌》作為一部紀錄片,是慰安婦阿嬤的光影紀實,但從片中,我們可以知道慰安婦來源遍及韓國、中國、菲律賓、印尼,而接受訪問的阿嬤們,除了留在花蓮部落的原住民阿嬤外,其餘受難地點甚至遠至廣東、安達曼群島、海南島與宿霧。她們所遭遇的不僅是戰爭下的身不由己,還得面對家人的唾棄與身心的受創,有些人為此拿掉子宮,終身不能生育。看著滿臉皺紋的她們邊說邊哭,我也在螢幕下鼻酸眼紅。幾位阿嬤在婦女救援基金會的協助下,曾前往東京向日本政府提出告訴,卻被判敗訴,當時幾位勇敢拉布條的阿嬤如今一一往生,再也等不到應有的道歉與補償,這是令人何等激憤又何等哀傷的事。

   在日本最高法院宣判敗訴的同時,陳桃阿嬤大聲說道﹕「證人在此,這是事實。」這位腰背佝僂的歐巴桑面部線條堅硬,猶記就讀台南女中時,日本軍人謊稱要載她上學,結果把她送去當慰安婦。她是受害天數最長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回台後尋找自己的家人,沒想到爸爸和祖母都已過世,而叔叔看見她則滿臉厭惡的說:「我們家沒有你這種臭賤女人。」說完就把她的皮箱扔出家門。陳桃阿嬤說到這裡,頻頻拭淚,令人心酸,雖已經是九十多歲的高齡,卻始終與這段過往同在。生命力堅韌的她,在婦援會辦理的前慰安婦生存者心理治療團體中,一直表現地相當強悍與果敢,直至談到她最想念的人,也就是從小撫養她的阿嬤時,終於潸然淚下,像個小女孩似地說起阿嬤總是叫她「憨孫﹗」這一幕讓我看到她的溫情與渴愛,也透露她長期以來不得不武裝的脆弱與求助。

   幾位阿嬤主角裡,我覺得原住民阿嬤沈中非常可愛,不管是唱歌跳舞還是談天說笑,總是聲音最豪邁開朗、動作最協調柔軟的一個。雖然她並沒有流落他鄉,但受難地點就在住家後陽台可見的部落山洞裡,這真是情何以堪。可是當她說起如何向族人說明自己的並非自願,怎樣取得眾人的理解並不再惡意批評時,我從阿嬤娓娓訴說的平靜語氣中,聽到與自己和解、讓身心自由的祈願,那是美好的音籟,直達天聽。如今阿嬤雖已離世,但她澄亮的眼神、天真的笑容仍如赤子般留在世間,供我們記憶,記得一種不會被汙衊的純潔,一顆始終熠熠有光的心靈。

   此片由婦女救援基金會統籌拍攝,會中志工、心理諮商師對阿嬤們的協助與關懷令人非常感動。我可以看到她們陪著阿嬤旅遊,聊天、散心與郊遊,讓這些長期帶著陰影活著的老人家,願意去相信去傾吐,去知道生活中還有能笑能玩能忘記悲傷的時刻。並且志工在心理師的帶領下,協助阿嬤進行團體治療,讓她們重新正視自己的身心,願意誠實回首,說出恨與痛、遺憾與思念。片中還拍攝到幫助阿嬤們圓夢的經過,或是當空姐、警察,還是錄專輯、編圍巾為總統戴上,當這些夢想一一完成的當下,每位阿嬤都彷彿回到少女時代,綻放出最迷人滿足的笑容,這是使人淚中帶笑的魔幻時刻。

   人的生命脆弱如蘆葦,卻擁有思考的力量。慰安婦的題材可以拍得煽情催淚,但《蘆葦之歌》卻很節制地凸顯出阿嬤們的生命韌性與尊嚴。走出戲院之後,我想的是可不可能帶學生們來看這部片? 在歷史課綱之外,是不是還有更活生生的歷史人事需要去明瞭與感受? 特別這是部刻劃女人如何自助與互助的紀錄片,既真實又動人,面對身不由己的苦難、時代選擇下的命運,該如何自處與安頓? 我想,這不僅僅是道不道歉的問題,更是值得人人深思的生命功課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28575190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9/11 10:18

這部電影很多人說讚,

格主用心寫這文足感心。

簾捲西風(medea0917) 於 2015-09-12 12:50 回覆:
真情推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