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11 06:42:59瀏覽271|回應0|推薦19 | |
午後秋涼,微雨,躺在床上放空,想起電影《百日告別》裡,男女主角在愛侶遽逝後的失神,空氣中飄浮蕭瑟的氣味。於是心底忽然響起一個聲音:好像可以試著寫心得了。 之前邀好友前往觀看,他立刻拒絕,光是看了預告,就讓至今難忘失戀之痛的他情緒激動。對於愛苦離恨的題材,敬謝不敏。而事實也的確相去不遠,從戲院走出後,我必須讓自己一直走一直走,將近一個小時之後,才能稍稍遠離那份沉重。觀影過程中,電影的結構設計不時讓我聯想到《父後七日》,片中誦經的場面更是似曾相識,經文歷歷在目。雖然主角失去的是伴侶,但對去年喪父的我來說,生死兩隔的苦痛是一致的。只是他們都選擇獨自承擔,自棄自傷,而我則有母親以愛與瑣碎的日常填補空洞,療癒罪感。 石頭的口條不差,感情投入甚深,唯表情變化較少。兩相對照之下,林嘉欣雖力持平靜,淡然自矜,然而從炒菜、閱讀的睹物思人,到獨自踏上蜜月旅程的飯店床鋪擺置,以及依照兩人規劃的美食之旅按圖索驥,在在都可以嗅聞出那份不忍不捨與不堪。眼神會說話,她哀戚的微笑比哭還令人難受。當她與未婚夫的弟弟相擁而泣,那彷彿發自靈魂的哀號斷斷續續,卻是爆發力十足,使人同感揪心。如果終於哭了出來是一種面對,在尋死失敗後,目睹愛人國中時寫給失親的老師卡片,那句「花開花落終有時」便是超越時空的對話,提醒生者好好放下。當下林嘉欣的表情錯綜複雜,愛痛悲喜交集,最後吐出一句「謝謝老師」,說得真是字字椎心。語調雖輕,卻是從此岸到彼岸的跨越,舉步維艱。 電影裡蕭邦鋼琴曲的配樂情緒十足,石頭單手推鋼琴的動作,從禁錮密室到重見天日,隱喻明顯。此片的天然採光極具溫度,讓主人翁得以運用窗簾的拉關,對應內心明暗。兩人在影片後半,選擇不再陷溺,各自去完成對方生前未竟之事,活其所活。世俗宗教儀式未能救贖的,終得藉個人行動去和解,當他們一一與逝者過往的人事相遇時,既是告別,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照見? 片尾在百日儀式之後,兩人乘車下山,沿途樹蔭蓊鬱,迎面而來的綠光,希望隱隱。然而什麼時候能真正好起來,沒有人知道,或許誠如兩人對話所言,「就快了吧……」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