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04 06:38:28瀏覽1784|回應25|推薦11 | |
三年前金融風暴的期間,由於美國聯準會大量借款紓困及聯邦政府赤字,有幾位經濟學家在網上公開叫陣打賭(2009/12/20),賭金 $500美元,賭傳統物價指數(含食物及能源 CPI)將會上漲10%,第一期三年(到期日2013/1/1),第二期再加三年(到期日2016/1/1),這段期間,只要傳統物價指數年增率曾達到兩位數字即定輸贏(事後回跌並不影響約定)。前兩天第一期賭約到期,輸了的經濟學家宣稱沒有料到歐盟危機,國際熱錢轉入美國,壓低了物價,否則他可能還有機會贏,完全不檢討他預測模型的錯失。 最近我們也看到台灣有(「通膨」已成為「什麼時候發生」,而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的說法。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經濟學家不能檢討她們思路的破綻,或用事實證據來檢驗,而只能以(信念)來解釋?我們看到日本經濟泡沫已經超過二十年,政府赤字達210%,利率幾近於零,仍舊沒有通貨膨漲,為什麼美國和歐盟的量化寬鬆就會造成通貨膨漲?(她們為什麼沒看到國民失業?或高才低就,或想全職但只有臨時工作?產能閒置,收入不增,哪兒來的通膨?祈禱世界原油上漲,造成輸入性通膨?還是國家欠外債,喪失貨幣主權,像歐豬國家?或著成為戰敗國?還是社會動亂,經濟體系崩潰?)大量印鈔,從何而來?若量化寬鬆是印鈔,如何印法?普通人不懂,可以理解,經濟學家或社論專欄,也能人云亦云? 當然,她們會說,長期來看(日本的二十年還不夠長?),通貨膨漲「會發生」。已過世的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說的好:以(長期觀點)來談眼面前的問題是個誤導,長期我們都已經死了。好像當船航行在大海的風暴中,經濟學家只能告訴我們:風暴過去時,海面會恢復平靜,是很容易預測但完全無用/無益的事。(The long run is a misleading guide to current affairs.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Economists set themselves too easy, too useless a task if in tempestuous seasons they can only tell us that when the storm is past the ocean is flat again. - John Maynard Keynes)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