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05 00:16:40瀏覽1073|回應0|推薦11 | |
記得電視上出現過一句話「你給我一小時,我給你全世界」。我們現在也有一個期許,如果大家有心在實修親證下工夫,「您給我一年時間,只要大家真的實實在在、很用心的聞思修證,我給您至少「證初果」的回饋。」但是必須要雙方面大家互相的勉勵及努力。 我們今天所講述的是一門菩提解脫法,不管您在世間方面多麼的挫折,或有錢、地位多麼崇高,或是事業有多高的成就,甚至是在學術、科學領域方面有多輝煌的成就,每個人都幾乎共通要探討、要追尋的,就是「如何解脫」。 請大家以輕鬆的方式來聽經聞法,不要太過嚴肅。如果是很很嚴肅,您的心是拘謹的,這樣就不容易讓法流通,就不容易流動,也就是說您的心就沒辦法真正的打開,就不會花開見佛。 所謂「花開見佛」,「見佛」就是見法,就是體悟到真理實相。當我們的心花開,就容易見法,就容易開悟、開啟智慧。 所以,聽經聞法心花要開。「心花開」最具體的代表,就是面帶微笑、有笑容的,那是輕鬆的、喜悅的,因此請不要以嚴肅的心來聽、嚴肅的的表情來看。有的人很嚴肅,做什麼事情都正經八百,因此會覺得我們的講經說法,好像不夠端莊、不夠嚴肅、不夠莊嚴。但是,您真正以歡喜心、柔軟心、喜悅的心來聽經聞法,這時候您的心才是真正開放的。 開放的心、柔軟的心,就容易讓法流穿過,就會流入您的心田裡面落地生根。而且當您能夠帶著開放的心,就表示您是沒有包袱、沒有成見,這樣就隨各位自己的抉擇。 要歸零、以空靈的心學習佛法 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有很多人是不會當學生,也不懂得怎麼樣聽經聞法,因為當他聽經聞法的時候,是以他過去所裝填的觀念知見,來對比、推理、理解;或是他聽經聞法,在心裡面已經有他定見的答案,有他在找尋、要核對、要幫他背書的答案,而不是一個「空」的心靈品質來聽,也就是帶有成見、帶有知見、帶有包袱,在聽經聞法、在學習。 沒有空杯的心,這樣就是不懂得聽經聞法的要領、心法。就像海綿水吸得滿滿的,這時候我們就沒辦法吸入新的法水,因為,只是要找一些論點來為自己背書,因為裡面有我們預留要的答案,心態沒有歸零,因此很容易就變成只是在找背書,只是在找我們所要的答案而已,而不是在真正的虛心學習,不是在求真求證。所以,聽經聞法的心態滿重要,不要用過去的觀念知見來聽、來對比,不要帶著成見,要很客觀來瞭解真理實相。 為什麼我們在禪修的時候,一開始不是講經說法,而是要讓大家先沉澱、先寧靜,就是要讓大家有環境時間,讓大家把過去的觀念知見慢慢讓它沉澱,讓它寧靜下來。就是讓我們的「身、心、靈」進行一個沉澱,當我們沉澱了、靜下來了,這時候再來聽經聞法,這樣的體悟、進步就會比較快。 再者,我們是要為解脫而來,真正為了悟真理實相而來,為大安心、大自在,回到究竟歸依處而來,不是要成為宗派、宗教的信徒,也不是要成為某某大師的死忠信徒。當然,這些是過程、是方便,但是希望大家能夠具有科學家的求真精神,「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記得!所有的大師,所有的法王,或是任何的善知識、包括世尊(佛陀)…都是一樣,那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幫助我們的一個過渡時期,一個「指月的手指」,大家不要把目標放錯。 佛教應該是理智的宗教,是令人踏上覺悟的另一端,不僅是信仰它,在求知上,義理的開導,或是修持的啟發,都應通過理性的,一一導歸正法,通達涅槃,這種種入門之道,須要有真善知識的教導,眾生何等根機,要依何等法藥才能根治眾生之病本,這生死大業相當之重要,抉擇善知識就不得不謹慎而為了。 我們的目標是要朝向究竟解脫,在這個過程之中,要虛心的跟善知識學習、請益,「滿招損、謙受益」,當我們越謙虛、越柔軟,就獲益越大。但是,請記住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我們的目標絕對不可鎖定在善知識的身上,如果我們的目標是鎖定在善知識的身上,我們就永遠找不到真正的法、真正的歸依處。 佛陀、諸佛一定是告訴我們:你們要來到「自依止、法依止,自皈依、法皈依」。善知識只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協助我們、陪伴我們成長。 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才會很感恩善知識的開示、提攜,協助我們成長,這些都是很正常。我們是要懷著感恩的心、恭敬的心,來感恩善知識,但是記得!千萬不要去抓取、執取善知識,我們的究竟歸依處,不是在某某人、某某大師,或是某某佛的身上,都不是的。我們的究竟歸依處,一定是來到以法界為歸依,以我們自己的生命為歸依。所以,真正的善知識,他是協助我們成長,協助我們逐漸把各種的依賴,越來越少、越來越少,這樣就是要來到自歸依,最後法歸依。 所以我們希望各位菩薩都能點亮自己的心燈,自然能照見自己光明的前途,照亮自己的人生,也慈悲的幫助別人點亮他的心燈,這樣一燈傳一燈,心燈相傳,就能照亮整個社會世界的黑暗面,讓整個世界充滿佛光普照!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