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13 09:56:11瀏覽607|回應0|推薦4 | |
第三層思想建設:超(越)克(服)死亡焦慮與死亡恐懼:死亡的難題 ── 能否有尊嚴善終。《尚書.洪範》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修好德、考終命(善終)。死亡也是一種生命的展現,故有「重於泰山」及「輕於鴻毛」之境界差別。換一個角度來看生命,就是因為有死亡期限的警惕,我們的生命才會活得更為積極而充實。 由於人們無法知道死後的世界,因此死亡一直是一件讓人們感到神秘而又恐懼的事。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是由於對死亡的無知。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怕死;然而,問題是:死亡真的那麼可怕嗎?我們到底在怕什麼?人死亡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人死了以後,會不會墮入虛無?(魂飛魄散 ) 人死了以後,到底會去哪裡? 還有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有!那就是老化衰微!臥病在床!久病不癒!苟延殘喘!卻還「死不了!」那才更可怕! 問:人死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其實痛苦與快樂只是一種選擇,死亡的經驗也可以是很輕鬆愉悅的,情況因人而異。根據研究一般人,首先會感到疼痛,但是這種疼痛感一閃而過,隨後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最舒服的感覺將他包圍。 這一段描述還透露了一項重要的訊息,即是死亡並非一定就是苦惱、恐怖的,也可以是很安樂、愉悅的經驗,這可以釐清與化解一般人面對死亡的恐懼與成見,有許多關於瀕死經驗的記載也可以作為旁證。 痛苦是因對生死的無明與對「我、法」的執著而起,痛苦的程度則與個人對色身及俗世的執著程度成正比。痛苦可分為兩個層次:(1)肉體上的:病痛以及四大分離。(2)精神上的:孤單、恐懼、有被遺棄的感覺、不知何去何從。 有情臨命終時的身心狀態:《瑜伽師地論》:「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惡心死時苦惱而死,將命終時極重苦逼迫於身。」由此可知,有情個體臨終時的善、惡心念決定了他的「死亡品質」與「死亡的尊嚴」。 一般人說:「死是最痛苦的。」其實,死的本身並不苦,最苦的是難捨的心,愛別離才是最痛苦的,這種生離死別是心靈上最痛苦的事。假如能對生死看得很自然,能夠很自然的面對它,那就是「解脫」,面對人生的終點就能安然自在而不恐懼,也就不會因親人離去而肝腸寸斷!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在哭,但別人都很開心;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別人都在哭,你自己很喜悅。所以,死並不可悲、生亦不可喜。 死後的去處與歸宿? 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其實你根本不用管「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你最需要關心的是「你自己」想去哪裡?如果想知道得更明確的話,應該這樣問:「你希望你死了以後去哪裡?」或者更具體地問:「你想去哪裡?你能去哪裡?」前者依靠願力選擇,後者依靠(善惡)業力與福德因緣決定。 第四層思想建設 — 了解「生命不死」與「生死流轉」 眾生的色身終究是會損壞的,因為肉體是物質的結構,會生病、會老朽,必有其相應的使用年限,終究要停擺。然而法身的慧命是不會斷滅的,個人的神識也不曾死亡,只是依個人的業力與習氣的牽引而不斷流轉,生命之輪,永不止息。佛教不講「靈魂」,而言「神識」亦即是「心識」,「心識」隨生滅而流轉,直到證得涅槃為止。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所謂的「鬼」,就是閩南語俗稱的「好兄弟」。因為要轉生到「人道」眾生的門檻相對較高,所以因緣不具足或者沒機會的,只好去做「好兄弟」了。所以,「人是有色身的鬼,而鬼是沒有色身的人」,因此「好兄弟」一直被我們歧視而貼上標籤「污名化」,其實是很無辜的。鬼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反倒是人心險惡,遠比鬼可怕的多! ●真的有所謂「死後的世界」嗎?真的有所謂「輪迴」嗎? 輪迴是生命流轉的現象與實況,絕非迷信;從現象上來觀察,輪迴是佛法對宇宙整體生態系統的描述。絕大多數眾生不瞭解輪迴的真實相貌,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至於「死後的世界」也是一種誤會,只是一種相對性的說法而已,嚴格地說,其實「死後的世界」與「生前的世界」同在一個法界之內。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