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7 08:28:43瀏覽15379|回應8|推薦143 | |
續上篇《春日大社・二月堂》 說到東大寺,最負盛名的就那尊世界最大的青銅「奈良大佛」像,可說與宮島海中的「紅色大鳥居」、以及富士山齊名,都是世人心目中對日本最根本的象徵物。 「東大寺」因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東,所以被稱作東大寺。然而「東大寺」之起源,不但較大佛的鑄造稍早,而且最初名號也非「東大寺」。 據正史記載,西元728年,日本第45代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的皇子菩提早逝,為此在若草山麓創建了金鐘寺,常住有僧侶9人以供養其皇太子。到了8世紀中葉,金鐘寺的規模已有羂索堂、千手堂等,據推測羂索堂應為現在的法華堂(又稱三月堂、本尊為不空羂索觀音)。 ↓法華堂(国宝)就在二月堂的南側,據傳是東大寺的前身、金鍾寺的遺構,可能是東大寺建築中最古老的 我們繼續往西走,目標大佛殿。在三月堂往大仏殿的途中有個『鐘楼ヶ丘』。 741年(天平13年)聖武天皇為了鎮護國家,下令各國建立國分寺、國分尼寺。翌年(742年),金鐘寺被定為大和國的國分寺,更寺名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747年開始鑄造奈良大佛,「東大寺」之寺號應該是始於此時。大佛於752年完工,在那同時完成的還有鐘樓。 ↓東大寺鐘樓 (国宝) 創建於752年頃,現在的建物是鎌倉時代前期由榮西再建。鐘樓是用來吊置梵鐘的建物,傳承了古代"大佛樣"建築的特徴,細部可以看到禪宗的風格 ↓梵鐘重達26.3噸,是大佛創建當時鑄造、使用至今的原物 東大寺的梵鐘以氣勢聞名,又有「奈良太郎」的稱號,被列為「日本三名鐘」之一。另兩個名鐘為「姿の平等院」、「音の三井寺」。 此外,此鐘也名列南都(奈良)八景之一。奈良八景:佐保川蛍、東大寺鐘、三笠山雪、春日野鹿、南円堂藤、猿沢池月、雲居坂雨、轟橋旅人。此八景源自室町時代,有些或許已景物全非,例如後兩處的雲居坂、轟橋,現在只剩石碑。 接著,由『鐘樓之丘』再往西走,在快到大佛殿時有一段下坡路,稱為『貓段』。 ↓『貓段』有一個可怖的傳說:如果你不小心由此坡滾下去,就會變成貓,故此得名。就不知這野球隊的教練,是否特意挑此傳說之地來訓練少年的勇氣 另外,在日劇《鹿男》中,『貓段』經常是男(玉木 宏)、女(綾瀨 遙) 主角上班途中出現的場景。 下落「貓段」,就到了大佛殿的東迴廊外側,在附近可以看到一座金色「相輪」。所謂「相輪」就是裝置在佛塔頂上的金屬飾物。 目前奈良公園內,只聽說有福興寺的五重塔。但其實最初,東大寺在完成大佛殿後,也在764年建造了兩座高70m以上的「東塔」及「西塔」,就位於東西迴廊外側。「東塔」在1180年的平氏「南都焼討」中焼失, 1227年再建後、1362年遭落雷再度消失。「西塔」也在平安時代焼失,現在兩塔只剩基壇的部分残跡。 ↓現在所見,是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開場時,日本在他們的古河館重現的東大寺七重塔。博覽會結束後七重塔被拆除,只留下頂端的「相輪」,後來移到這東塔基壇的位置 佛寺的入口通常在南面,所以我們順著迴廊外圍繞到南面正央,看到的是中門。 ↓「中門」是大佛殿正面的樓門,由中門往左右的回廊延伸即通到大佛殿。現在的建物是1716年(享保元年)再建的,国の重要文化財指定 奈良時代的「東大寺」伽藍:南北方向上南大門、中門、金堂(大佛殿)、講堂直線排列。因為我們是從側面進入東大寺,所以並未經過山門(南大門),「中門」雖為大佛殿的樓門,但卻非遊客拜觀的入口。要進大佛殿必需走到西迴廊的「大佛殿入堂口」,拜觀受付(購票入場)也在這裡。 ↓由西側入口看「大佛殿 」,也就是佛寺伽藍裡的「金堂」,木造結構氣宇非凡、氣勢雄偉 東大寺的特定建築群與唐代最高級的寺院規格相同,如今在全世界同類型及同規模的建築當中唯有東大寺完整保留唐代寺院的獨特風格。 歷史上,東大寺曾多次毀於兵變火災、重建。 大佛殿是在大佛鑄造完成(752年) 後才開始創建的,並於758年竣工。1181年爆發了源平爭亂,第一代大佛殿在「南都燒討」的兵火中燒失。隨即在61歳僧・俊乗房重源的努力勸募下,第二代大佛殿於1190年(鎌倉時代) 動工,並於1195年再建完成,當時的落慶法要上,源頼朝都有列席。可惜,這次也在1567年(戦国時代) 的「三好・松永之亂」中燒毀。之後,奈良大佛因遭受了約120年間的餐風露宿而倒壞。 現在所見「大佛殿」,是17世紀後半(1648 - 1705年)、公慶上人得到江戸幕府許可下,實践全國勸募行脚後得以再重建,並於1691年完成大佛的修理,大佛殿則於1709年落成。 創建之初,正面原本是寬86m。但江戸時期再建時,由於木材不足、只建了57m,規模只有之前的3分之2。 ↓大佛殿(國寶),正面寬度57米、深50米、高46.8米,曾經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 事實上,秋田県大館市於1997年7月11日完成的木造大巨蛋「大館樹海ドーム」,無論是高度和面積都已超過東大寺「大佛殿」。 ↓金銅八角燈籠(国宝)、高464cm, 豎立在大佛殿的正前面,雖然經過多次修理,但基本上還是奈良時代創建時之物 ↓大佛殿正上方有個「唐破風」屋頂,每年的除夕到元旦,唐破風下面的「觀相窗」會打開,讓世人可以從外面參拜大佛尊像的臉,以迎接新年 ↓殿內中央,安置著高14.7m 、銅造的『盧舍那佛』坐像 『盧舍那佛』原出自《華嚴經》,雖因譯音不同,造成後世各佛教宗派對它有不同的解釋。但總歸即是「釋迦牟尼」的稱號。 或許,東大寺因此做為華嚴宗大本山,但被歸為華嚴宗卻是在近代以後的事。因為在奈良時代「宗派」的劃分並不如現在嚴格,當時可說是東大寺是六宗(華嚴宗、法相宗、律宗、三論宗、成實宗、俱舍宗)兼學之寺,大佛殿內有收納各宗經論的「六宗廚子」。平安時代空海在寺內設立真言院,加上真言宗、天台宗成為八宗兼學之寺。 ↓盧舍那佛(国宝) 流露出威儀莊嚴的神韻,使觀光客產生讚嘆崇敬之心 745年定都平城京的同時,在現在的東大寺所在地開始了大佛的鑄造。歷時8年,大佛於752年鑄成,當時是由天竺(印度) 出身的僧人菩提僊那主持了大佛開眼會。 ↓東大寺的「盧舎那佛」尊像,俗稱「奈良大佛」,總重380噸,是世界最大的青銅佛像 ↓大佛左側安置有「虚空蔵菩薩坐像」,是1752年復元完成的 ↓大佛右側也安置著「如意輪観音坐像」,也是1738年的作品 這兩尊隨侍左右的菩薩坐像與大佛(銅造)不同,都是木造的,是由京都的佛師山本順慶一門,及大坂的佛師椿井賢慶一門耗費30幾年所製作完成,堪稱是代表江戸時代的佛教彫刻。 ↓堂内西北角安置四大天王之「廣目天」像、東北角安置四大天王之「多聞天」像 「四大天王」是江戶時代復興期製作的木雕像,但另外兩尊天王未完成。 ↓只見「持国天、増長天」兩像的頭部放置在殿內一角 大殿右側,「多聞天」前方有一根厚重的樑柱,底下有一個洞孔,俗稱大佛的鼻孔。聽說穿過此洞,能保佑平安。因為要排隊,而且我們第一次造訪時就有鑽過那個洞,所以就沒再試了。 參觀大佛殿後,我們往南大門走。 ↓由中門前往南大門方向走,右手邊有個「鏡池」
↓由「鏡池」回望大佛殿,難怪叫鏡池 ↓鹿,雖然是春日大社的神使,但在東大寺這條參道上也可發現牠們密集的遊逛,儼然成為東大寺另外一個特色 ↓南大門(国宝) 也就是東大寺的山門,當初的創建門已在平安時代被大風吹倒毀壊。現存的建物是鎌倉時代(1199年)、由東大寺中興之祖重源上人再建的,因採用從中國(宋)傳來的建築様式(大佛様)而著名 ↓南大門内部左右各安置(1203年) 金剛力士(仁王)像,皆為国宝 ↓門內還有石造獅子1對(重文) ↓南大門前有一攤賣鹿仙貝(鹿餅)的,這是由奈良鹿愛護協會所經營,所有收入都用在鹿身上,據說這些鹿也只會吃你花錢買的鹿餅 出了東大寺,我們往西南方向走。 ↓「奈良国立博物館」堪稱日本第一的佛教美術館。館內展示的日本國宝、重要文化財,無論質與量都堪稱日本第一。本館(赤坂離宮)竣工於1894年,為明治時期的洋風建築。東新館、西新館、地下回廊和佛教美術資料研究中心等,皆為榮獲建築大賞或被日本國家認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的經典建築 可惜這次並沒有時間進博物館內參觀,我們只是路過。 奈良公園的三大名所,除了春日大社、東大寺外,還有就是位於我們旅館附近的「興福寺」。「興福寺」為法相宗的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以「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而登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列。 所謂南都七大寺:興福寺、東大寺、西大寺、藥師寺、元興寺、大安寺、法隆寺。 最後,我們就以此做為整個漫長旅行的收尾景點。 「興福寺」的前身,傳說是西元669年藤原鎌足的妻子,為了祈求丈夫病癒,在私宅院內建造了山階寺,寺內供奉了鎌足發願的釋迦三尊像。數年後,山階寺遷至飛鳥改稱爲廄坂寺。 西元710年遷都奈良後,藤原不比等發願建立藤原氏的家寺,又將廄坂寺遷至現址,更名「興福寺」。在那同時,也創建了春日大社作為藤原氏的氏社。 剛開始,在中金堂建成後(714年) 不久,就被收爲官寺。接著在721年(養老5年)北圓堂,726年(神龜3年)東金堂和五重塔,734年(天平6年)西金堂陸續建成,興福寺龐大的規模基本形成,平安時代初的813年(弘任4年),藤原冬嗣又修建了南圓堂。 隨著藤原一族勢力的壯大,興福寺規模也不斷延伸,寺院伽藍外又建設了一乘院、大乘院等子院,並宣稱與春日大社同爲一體,將春日大社的實權納入手中,1135年(保延元年)修建了若宮社,於翌年開始舉辦若宮祭。在不斷兼並寺院神社的同時,興福寺還招募當地武士,編爲僧兵,意欲統治大和一帶。 1180年(治承4年)在平氏的討伐下,興福寺堂塔建築全毀。其後歷經14年,又得到重建。1210年(承元4年)北圓堂也建成,1143年(康治2年)創建的三重塔,現在也被認爲是鐮倉前期重建的建築。1411年(應永18年)東金堂和五重塔又毀於雷火,東金堂於1415年(應永22年),五重塔於1426年(應永33年)重建。這段時期,興福寺勢力漸微,直到江戶時代,得到幕府的保護後,情況有所好轉。1717年(享保2年),金堂起火,引起的大火災又燒毀了大半堂舍,只有東金堂、五重塔、北圓堂、三重塔倖存下來。後來只有南圓堂按照原來的樣式得到復原。進入明治時代,在明治維新的神佛分離政策影響下,興福寺幾乎成了一座空寺,1872年(明治5年),除了中心的堂塔建築,其他諸院的堂舍,圍牆全部拆除,連五重塔也被賣了出去。1881年(明治14年),興福寺得到了重建的許可,逐漸開始恢復。1998年(平成10年)至今,復原興福寺昔日壯大伽藍的工作也在著手進行當中。 ↓「東金堂」重建於1415年,被指定爲國寶。堂內放置著銅製藥師如來和智慧之神文殊菩薩坐像等,祈求學有所成的參拜客絡繹不絕 「東金堂」的旁邊是是奈良公園的地標「五重塔」。 ↓興福寺五重塔、高約50米,是僅次於京都東寺五重塔的日本第2高的古塔,現在作爲古都奈良的象徵受到人們的喜歡。被指定爲國寶 其實身影倒映在猿澤池中的興福寺五重塔,才是奈良的標誌性風景,我在前面奈良の早春 一文也介紹過。 ↓中金堂建成後(714年) 幾經祝融之災,1819年再建的臨時金堂,又因長年遭雨水侵蝕,於是於2000年整體解毀。目前,重建的工程,正朝向平成30年(2018) 舉行落成典禮的目標前進中 另外,興福寺國寶館於2010年3月經過重新改裝後,日本國內17%的國寶雕刻佛像保存於館內。其中,日本最人氣的佛像「興福寺 阿修羅像」展示於境內的國寶館中。 不過,因為天色已漸昏,我們只好就此打住,並往出口移動。 ↓「南円堂」位於入(出)口附近,堂前的「南円堂藤」被列為南都(奈良)八景之一 現在的「南円堂」,是重建於1789年的建築,此堂為日本西国三十三所觀臨靈場的第九巡禮道場。最初是813年,由藤原冬嗣所建。堂內供奉不空羂索観音菩薩像本尊、法相六祖像、四天王像,均為國寶佛像。 我們回到大街上(三条通) 已天黑,雖然我們旅館有含晚餐,但在街上發現一家裝潢時尚的鰻魚飯店,還是忍不住就進去品嘗了。 ↓奈良 うなぎ 川原【三条家】 回旅館後,晚餐只隨便應付了一下。睡前,又上樓去泡露天風呂。 ↓一個可以欣賞世界遺產(興福寺五重塔) 夜景的露天風呂,是不是很奢侈?(古都奈良の宿 飛鳥荘) 任何探險的最後,終究要回到開始的地方。翌日,我們就搭火車回去東京了。 交通:由JR奈良駅搭乘奈良線(みやこ路快速) ,約44分鐘抵達京都駅。在京都駅轉搭乘「東海道新幹線」(ひかり),約2小時40分抵達東京駅。由東京駅搭乘JR總武線快速(千葉行),約8分鐘在錦系町駅下車。 ↓我們在京都駅就搭這班700 系列 光號列車(ひかり)回東京。 當然,劃位時還特地要求給能看到富士山的座位 「東海道新幹線」開通已50 周年,這是連接東京駅與新大阪駅的高速鐵路路線,不但是日本第一條新幹線路線,也是全球第一個成功營運的高速鐵路系統。 700系列車是由JR東海及JR西日本共同開發,於1997年起開始建造,其目的是以較低成本來進行東海道及山陽新幹線的全面提速。從東海道新幹線正式通車時就已經設立這列車等級。曾經是全線最快的列車,今已被希望號(のぞみ)所取代。每小時只有2班。 ↓「東海道新幹線」在静岡県富士市,橫越過富士川河口附近,開闊的視野正好讓我捕抓到富士山的雄壯英姿,前面還有東海道本線的鐵橋也一起入鏡 ↓運氣好,在神戸駅買到淡路屋的「蛸壺弁当」(ひっぱりだこ飯) 所謂「蛸壺」就是明石地區漁民用來捕捉章魚的陶壺,1998年,"淡路屋"公司為明石海峡大橋的開通記念,就推出使用蛸壺風的陶器便當盒,內容為章魚飯(だこ飯)。 ↓午餐水果是在京都駅換車空檔買的「福岡草莓」 抵達東京・JR錦糸町駅後,我們往北口(ロータリーを)出站。 ↓JR錦糸町駅北口有個迷樣的象徵地標,它的名稱為「ECHO」,據說是2個五線譜上的符號,這個方向,背景可以看到「東京晴空塔 TOKYO SKYTREE」 ↓東武ホテルレバント東京: (由JR錦糸町駅北口走北斎通り,往両国方面約徒歩3分) ↓會住這家飯店,是因為窗外就是スカイツリー (晴空塔),晚上可以悠閒的欣賞無敵夜景 打點好落腳處後,我們就出門。最後一天當然是去拼採購,我們每次會去的地方大致就是東京駅的地下街和新宿駅附近的百貨公司。 ↓晚餐在新宿・築地玉壽司- 高島屋店,享用放題 東京是個逛街天堂,每每讓人流連忘返,當我們享樂其中時,早把拍攝"晴空塔夜景"這檔事忘得一乾二淨。也就說,當我們回飯店後,人家早已吹熄燈號了。 ~全系列完~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