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03 12:55:56瀏覽10001|回應11|推薦160 | |
續上篇《佛羅倫斯老橋・碧提宮》 佛羅倫斯的義語:Firenze,故又譯『翡冷翠』。翡冷翠的美名由來是徐志摩前往度假時,因飽覽當地的湖山之勝,因而觸發內心美的悸動,便將義大利文的Firenze翻譯成翡冷翠接近義大利文。並寫下了《翡冷翠的一夜》及《翡冷翠山居閒話》兩篇散文。 1501年,26歲的米開朗基羅接受他的故鄉、翡冷翠(Florence) 當局的委託,要製作一件雕像置放在市政廳廣場,作為舊約中的12個英雄雕像群的一部分。米開朗基羅面對著一塊巨大的岩石,純白色,潔淨,沒有瑕疵,如此完美。他看著石塊,好像要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熱情貫注進這塊石頭。他說:「大衛」已經在裏面了,我把多餘的部分去掉就好了,他用了四年多時間完成這項工作。1504年一月,雕像快完成的時候,人們對雕像的放置地點進行了討論,原計劃放在教堂頂樓,但雕像的美麗使人震驚,最終人們決定將其置於翡冷翠的市政廳舊宮入口,以代表城市的青春,自由,正義與完美的追求。結果40個人花費七天時間將它從工作室移到市政廳入口。 ↓《大衛像》雕像用以表現聖經中的猶太英雄大衛王。一個俊美、勇敢、挑戰邪惡,獨立而且自主的年輕生命。他凝視著遠方,凝視著重大的災難,他不逃避,他全神貫注,凝視自己生命的對手 1873年,為保護雕像,大衛像被轉移到翡冷翠美術學院畫廊內。1910年在雕像原址(領主廣場) 放了一個大衛像複製品。在翡冷翠,後繼共複製有二尊大衛像擺放在公眾場所展出,另一尊就是在「米開朗基羅廣場」的中央。 話說,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這個位於佛羅倫斯高崗上、俯瞰該市美麗全景的著名地點。廣場本身興建於1869年,1865年由建築師朱塞佩·波吉(Giuseppe Poggi)設計。當時佛羅倫斯作為義大利的臨時首都,進行了一項城市復興計劃。在右岸,將14世紀的城牆改建為環形馬路;而在阿諾河左岸,聖米尼亞托山(the Mountain of St. Minias) 8公里長的蜿蜒的山路(Viale dei Colli),在山頂上修建了廣場,成為觀看城市全景的陽台。 ↓廣場的名稱,用以紀念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並點綴著一些他留在佛羅倫斯的著名作品的複製品,例如在廣場中央的青銅大衛像,以及美第奇家族禮拜堂(位於市中心的聖老楞佐大殿) 的4尊寓意像浮雕組合而成的紀念碑 這些複製品均用青銅製作,而原作為白色大理石。1873年6月25日,使用了九對牛,才將這些複製品運送到此處。 ↓在《大衛像》後方,朱塞佩·波吉還設計了廣場上控制性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涼廊,起初計劃在此開辦展出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博物館,不過此計劃未能實現,現在則是一座全景餐廳 我們由「聖米尼亞託大殿」回到米開朗基羅廣場,時間約是傍晚5點1刻鐘,剛好看到日落在西山那頭。 ↓雖然雲層很低,但夕陽總算在沒入山頭前露了臉 ↓由「米開朗基羅廣場」展望翡冷翠的全景,河上依次排列著多座佛羅倫斯橋樑,尤其是老橋;主教座堂、舊宮,以及市中心北部丘陵的菲耶索萊和Settignano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翡冷翠的主教堂(Duomo),也是象徵性地標,巨大建築群分為三部分:教堂本身(大圓頂)、洗禮堂與喬托鐘塔。在左後方還有個小圓頂是美奇第家族禮拜堂(Cappelle Medicce)。在喬托鐘塔前方還有兩的塔樓,尖頂的是八角形塔(Badia Fiorentina),方形的塔是巴傑羅美術館(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 本篇先簡單唱名一下,等登門造訪時再詳細介紹。 ↓5點半鐘夕陽西沉,只剩觀景城堡Forte Belvedere上空的一抹絢爛霞光 ↓夕陽餘暉映河面,凸顯出排列在阿諾河上的多座橋樑 ↓華燈初上,更增添幾分姿色 ↓坐落在主教座堂東南方大約800米的聖十字聖殿 (Basilica di Santa Croce),是方濟各會在翡冷翠的主要教堂。在這座教堂中,安葬著許多位最傑出的義大利人,例如米開朗琪羅、伽利略等等,因而被稱為「義大利的先賢祠」 ↓在北岸的市街中矗立著舊皇宮(Palazzo Vecchio) 的塔樓,夜色中更顯現它的高貴氣度 ↓最後再來一張翡冷翠大夜景 我們摸黑,順著上來的「波吉斜坡」(viale Giuseppe Poggi) 步行下山,然後沿著阿諾河南岸往城裡方向走,提前在老橋上游的恩澤橋(Ponte alle Grazie) 就過河。 ↓由恩澤橋頭眺望北岸的舊皇宮(Palazzo Vecchio) 塔樓 ↓由恩澤橋(Ponte alle Grazie) 中央展望阿諾河及下游的老橋(Ponte Vecchio) 過了恩澤橋(Ponte alle Grazie) 直走便可抵達聖十字廣場(Piazza Santa Croce),這個地點原是城牆外的一片沼澤地。 ↓聖十字大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 是廣場上的主要建築,這是方濟各會在翡冷翠的主要教堂,羅馬天主教的一座次級聖殿。在這座教堂中,安葬著許多位最傑出的義大利人,例如米開朗基羅、伽利略等等,因而被稱為「義大利的先賢祠」(Tempio dell'Itale Glorie) 因為是晚餐時間,雖然我們很想快去找餐館吃飯,不過還得繞一點路再去拍一個夜景。 ↓聖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一般稱為「主教座堂」,是翡冷翠的主教堂(Duomo)。 整個教堂建築群座落於主座教堂廣場,由主教座堂、聖若望洗禮堂和喬托鐘樓構成。其中在大教堂旁高84.7米的鐘樓,是喬托(Giotto)於1334年所設計,屬於哥德式風格,四角為四個多邊形扶壁,四條垂直線又被四條水平線所分割 ↓喬托鐘樓(Giotto's Campanile),平面為周長14.45米的正方形,整座建築布滿了豐富的雕刻,和多種色彩的大理石鑲嵌,其壯觀的建築和巧妙的設計博得了許多藝術愛好者的讚美。在基底的上一層,每一側上龕有四尊雕像。他們被雕刻在不同的時期。而這西側的四尊雕像是由 Andrea Pisano 於1343年雕刻而成的。這些哥特式的雕像屬於高浮雕,留下未完成的在後面。他們代表:Tiburtine Sibyl, David, Solomon and the Erythraean Sibyl ↓「主教座堂」始建於1296年,由建築師 Arnolfo di Cambio 設計,屬於哥德式風格。其十九世紀哥德復興風格的立正面,出自建築師Emilio De Fabris 之手 1347年秋天爆發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斷。1367年由全民投票決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點上建造直徑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圓頂。 ↓1418年,翡冷翠市政府採用了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 Filippo Brunelleschi 為總建築師,並建造著名的大圓頂(穹頂)。大教堂最終完工於1436年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而其圓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磚造穹頂。 ↓與「大教堂」正門相對的則是八角形的聖喬凡尼洗禮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ni),外表鑲嵌著白綠兩色大理石,這座建於4世紀之羅馬式建築,可能是翡冷翠最古老的教堂,因為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尚未出現之前,它曾經擔任主教堂的角色。洗禮堂最膾炙人口者首推吉貝蒂(Ghiberti)所設計、描繪舊約聖經的東門,也就是因後來米開朗基羅的讚嘆而又被改稱為「天堂之門」的銅鑄作品,雕工之細被認為是文藝復興前期的經典作品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左側一景 因為這天只是來拍夜景,我就暫時簡略介紹一下,等正式造訪時還會再有詳細說明。 接著,我們繼續往翡冷翠火車站(Stazione di Firenze Santa Maria Novella )方面走。 ↓新聖母大殿 (Piazz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坐落於佛羅倫斯主要的火車站、同名的新聖母車站對面,按年代而言(始建於1246年),這是佛羅倫斯第一座宗座聖殿,也是道明會(Ordo Dominicanorum,亦譯多明尼各修道會) 在該市的主要教堂。教堂前正在趕搭臨時的棚子,可能在準備明天的市集 翡冷翠市區處處可見提供以肉與豆類為主要食材、簡樸托斯卡那料理的餐廳,從大眾化到世界知名的名店都有,唯罕見義式餐廳除外的餐廳,各人可依應自己的預算去挑選。但獲得當地人好評的餐廳大多位於偏離市中心或隱於巷弄之間。 我們要去的餐館 Ristorante Il Latini 就在這「新聖母大殿」附近,這是一家網路上很火紅、觀光客必到的餐廳,據說想要第一輪進館吃飯,如果沒先訂位至少也要提前半小時來排隊。通常他們的進場順序是,營業時間晚上七點半到,侍者會拿著名單到門口,一一唱名先讓有訂位者進入,然後還有空位再讓現場的客人進入。 近來我們出國旅行,在吃的方面只會專注在地方特色的料理,已經不太預先找好固定的餐廳,尤其不喜歡去觀光客多的餐廳。因為隨興、而且只有當地人會去吃的餐廳,感覺才比較有旅行的味道。 事實上,這個地點離我們的旅館很近(也就說我們旅館離車站很近)。而我們原本也只想在回旅館的沿途找一家餐廳吃飯,因路過發現並沒有人排隊,才臨時決定、並沒有訂位。或許是淡季,我們差不多營業時間才到,也能很順利進入餐館吃飯。 ↓Ristorante Il Latini 的門口 ↓餐廳內果然座無虛席 ↓一進餐廳,你就會發現他們室內佈置的特色:天花板吊滿了薰火腿、牆壁掛滿了大小不一的框畫,然後牆壁與天花板之間以整排Latini 自製的草包酒(Toscana Rosso) 作區隔 ↓不知道為何這區還有很多空位?桌上都已擺好了紅酒和杯子,猜想是不同族群或團體的訂位 之所以這樣猜測,是因為我們餐桌這一區塊,左鄰桌是來自高雄的一對年輕旅人,右鄰桌是來自上海的夫妻檔遊客。 侍者送來了義大利文菜單,左鄰的年輕旅人立馬翻出了事先作好的小抄以對。還好我們來了幾天,已經漸漸能臨機應付這種場面。 人不親土親,沒多久我們就與左鄰高雄人熟稔聊在一起。一開始,並沒太留意右鄰上海人的舉動,但後來他們也加入了寒喧,並各自分享旅途的經歷與心得。 ↓antipasto(開胃菜):Caprese Salad (莫札雷拉乳酪番茄沙拉) ↓菜單上並沒有這一道,是我去廁所時看到侍者在廚房邊打這道菜,覺得並不常見,於是直接請他給我端一碟來。也是前菜,內容大概是:芹菜、麥仁、番茄,味道不俗 ↓pietanza (菜):Sauteed Spinach (清炒菠菜泥) 通常我們自己炒的菠菜,都還會保留著一點青菜的鮮脆度,這種義式菠菜泥的作法也別有一番風味。 至於佐餐紅酒,原本想點Latini 招牌的自製草包酒(Toscana Rosso),但那一瓶足足有2000 CC,掂掂自己的分量確認我倆喝完一定走不回旅館。 ↓紅酒只點了小瓶裝(750ml) 的,也是貼著 IL Latini 標籤的自製酒,猜想內容應該差不多。另外氣泡礦泉水他們提供的品牌是Surgiva ↓primo piatto(第一主菜):Ravioli di nicotta spinaci (起士菠菜義式麵餃)。不好意思,吃到一半才想到拍照 旅遊資料上,一致推薦的佛羅倫斯必吃料理是 carbone al Kg (一公斤托斯卡尼大牛排)。席間我觀察了鄰桌點的菜色,完全是按照網路的公式菜單,主菜當然也一定是這道『一公斤托斯卡尼大牛排』。我發現賣相不是很好,所以只點了一般的牛排。 ↓Secondi Piatto(第一主菜):cad. Roast beef nel gran pezzo (烤牛肉排) 。不好意思,吃到一半才想到拍照 這家餐廳還有一道網路指定菜式:Almond biscottti with sweet wine (Biscottini e Vinsanto) 杏仁餅乾配甜酒。但因近來我們已養成晚餐不再點飯後甜點的習慣。左鄰的高雄小同鄉見我們沒點這道,就很大方的各分享我們一片嚐嚐滋味。 Ristorante Il Latini 飯後,我們散步回旅館只花了三分鐘。我們住的 Hotel「Residenza Fiorentina 」,距離主要景點、火車站都近,真的很方便。 繼續閱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