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01 21:58:09瀏覽11705|回應12|推薦179 | |
續上篇《美麗的塔城》 在托斯卡那(Toscana)的222號公路上馳騁了一整天,竟也不覺得累,沿途放眼望去,無處不是高低起伏的和緩丘陵,在深淺不一的綠色調中,除了橄欖樹,還散布著綿延成片的葡萄園。沒錯!這裡也就是義大利生產最大的葡萄酒產地。 通常到托斯卡尼旅遊的人都會安排參觀酒鄉的葡萄酒釀造過程、試飲美酒,或者體驗在酒莊古堡住上一晚。我們當然也不例外,特別上網找了一家位於奇揚地 (Chianti) 酒區的Villa、並安排過夜。 奇揚地(Chianti)也有譯成「康帝」等等,是指一塊散布於佛羅倫斯(Florence)&西恩那(Siena)兩個省份的地理區域,包括格雷威(Greve)、拉達(Radda)等城鎮的丘陵地帶,整個區域內約有7000多座葡萄園,是義大利最古老、最重要的葡萄酒產區,距今已經有2700多年的歷史。現在Chianti 已經成為義大利紅酒的代名詞,甚至也被視為“義大利製造”最有代表性的產品。 Chianti 生產以紅酒為主的義大利DOCG,必要的熟成期間為4個月。Classico 則需7個月。長達2年以上熟成的Riserva則是高品質的保證。以獨創的釀製法完成的Super Toscanna 非常受歡迎。 我們預定的旅館『Villa San Lucchese Hotel 』是位於Poggibonsi小鎮外的一家山莊。也就是說,若由聖吉米那諾(San Gimignano) 去旅館,我們車子還要往回頭路開一點。 顯示詳細地圖 在這陌生異鄉的雨夜開車,原本不用20分鐘的路程,我竟多花了一倍的時間才抵達。由於天時已晚,我們進酒莊就直往櫃台辦理Chick-in。 當櫃台發現我們就是來自台灣的旅人後,馬上電話通告了酒莊主人,然後跟我們說:老闆等很久了,他會很樂意親自招待你們。 我們還在納悶,已見一個高大、綁著馬尾的義大利人從裡面出來,令人意外的是,居然還以一口熱情的中文來跟我們 ... 攀親。 幾番言談後,得知酒莊主人名叫馬可(Macro),原來他在早年(1984年~1990年間),曾有獨自旅居台北、並在士林夜市經營義大利餐館的奮鬥歷程。由於交談甚歡,原本不安的情緒,反而轉為有他鄉遇故知的氣氛。 說著說著,馬可帶領我們約略介紹了一下山莊裡頭的各廳室後、最後來到我們的房間,並詢問是否需要晚餐? (原先我們的預約並是不含晚餐) ↓挑高的房間,完全是很Villa 的氣派感 ↓房間古色古香,但衛浴設備算還現代化 本來想說抵達旅館一定很晚了,所以我們是計畫在聖吉米那諾(San Gimignano) 的一家名餐館吃晚餐,結果在那裏只隨便吃了個簡餐,幸好山莊裡頭的餐廳還有得吃。 ↓餐廳的氣氛還不錯,令人意外的是我們居然是第一桌客人(後來又陸續來了幾桌),義大利人還真晚吃飯 ↓先點了前菜來佐酒 嚴格來說,這家旅館只是位於酒區的一般別莊 (Villa) ,並非所謂的酒莊。因為算準我們是不夠時間體驗參觀酒窖與品酒的行程,因此選擇住這種旅館應該就夠了。雖然不是酒莊,但來到葡萄酒鄉,少不了要品嚐一番在地的美酒,半壺紅酒不多也不少。 ↓主菜我是點肉醬千層麵 (Lasagna al forno) ,這是用多張寬如手帕的大麵皮疊起來,內層夾上多種乳酪及肉醬,經焗製調味而成的麵食,裝盤時再灑上帕馬森乾酪 ↓我老婆點了以簡單烹飪著稱的牛排,聽說這是來托斯卡尼一定要吃料理 Chianti 的色澤呈現明亮的寶石紅,隨著熟成時間的增加而轉為石榴紅。口感平衡而不甜(dry),香氣濃郁並略嚐得到丹寧,有時還有紫羅蘭的香氣。 (飲酒不開車、未成年不飲酒) 翌日清晨,我起床先推開窗戶,好奇的想要看清周邊的環境。 ↓我們住三樓側面的房間,看到院子有個幾何迷宮花園,圍牆外還有個游泳池,難怪馬克說夏天來會很難訂到房間 整裝後,我利用早餐前再到外面轉一轉。 ↓三樓的共用客廳 ↓大門,停車場在圍牆外 ↓由花園看我們房間的那一面 ↓前院庭園 ↓早餐的地方 ↓馬克夫婦親自招待早餐,這是他老婆特別為我們煎的雙胞蛋,別人可是沒有的 ↓由餐廳後陽台眺望Chianti的景色 ↓馬克親自出來送客,後面是他老婆 雖然馬克他說:「已經20年沒再"回去"(台北),中文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從我們住進來,到隔天我們退房,尤其晚餐、早餐都有他們夫婦的特別關照,這其間我們都是用中文溝通,讓人頗感溫馨。 各位朋友,如你有機會到義大利托斯卡尼旅遊,別忘了一定要去找馬克喔! 不好意思,因為我答應馬克要寫一篇遊記介紹他旅館,所以特別多用了一些篇幅 (還拖了一段時間) 。其實他的山莊生意真的很好,聽說夏季更旺、還可能會訂不到房,根本不需我在此幫他拉生意說。 佛羅倫斯 ・Firenze ・翡冷翠 (橋的故事) 言歸正傳,吃過早餐我們立馬就上路,之所以這麼急是為了要趕在1天(24小時) 之內交還租車。 告別馬克後,我們一路驅車北上、沒有歇息。大約50分鐘、車行緩緩駛入佛羅倫斯(Firenze)市區,當路上看到第一個加油站,我們便停下車來加滿油,這是交車前必要完成的動作。 按照google地圖的指引,我們經由韋斯普奇橋(Ponte A. Vespucci ) 橫越過阿諾河(Arno) 進入市中心,還車地點就在過橋左轉不遠處。 ↓總算準時安全的抵達指定地點,也順利完成交車手續 佛羅倫斯(Firenze) 是義大利中部托斯卡尼大區和佛羅倫斯省的首府,也是該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366,091名人口),以及主要的歷史、文化和商業中心。昔日,由於詩人徐志摩旅遊此地時,將之譯成極富詩意的「翡冷翠」,這也是我們較熟悉的稱呼。 佛羅倫斯位於亞平寧半島北部一個寬廣盆地的中心,三面環繞著美麗的粘土山丘,城市就坐落在其中的平坦地區,義大利中部最重要的河流阿諾河(Fiume Arno) 從其中市中心流過。 雖然時間還早,但我們得先去寄放行李,幸好我們訂的旅館就在徒步可到的範圍內。於是我們托著行李、沿著阿諾河(Fiume Arno) 北岸的亞美利哥·韋斯普奇濱河路(Lungarno Amerigo Vespucci)往上游走,就此展開「翡冷翠」的初體驗。 ↓先回到韋斯普奇橋( Ponte A. Vespucci ) 上往阿諾河上游眺望,眼下是一個聖羅莎溢流壩(Pescaia di Santa Rosa),再前面是一條卡瑞拉橋(Ponte alla Carraia),旅館就在那附近 ↓由亞美利哥・韋斯普奇濱河路(Lungarno Amerigo Vespucci)觀看聖羅莎溢流壩(Pescaia di Santa Rosa) 亞美利哥・韋斯普奇濱河路(Lungarno Amerigo Vespucci)是1857年以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所命名的。沿街都是19世紀的宏偉建築,其中有許多開設為酒店。濱河路的中段有一個諸聖廣場(Piazza Ognissanti),廣場上的主建築是諸聖堂(Chiesa di Ognissanti),和兩個歷史宮殿(palazzo Lenzi、Giuntini)。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的家族就居住在諸聖堂堂區。 ↓進入廣場前,先看到的是蓮琦宮(palazzo Lenzi) ,現今是法國領事館的總部。關於它建成的時間、建築師和它的主人,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只知道修建的時間大概是在1470年左右,所以也被稱為「謎之宮」。蓮琦宮隔廣場對面是一家酒店(Hotel Excelsior) 瓊蒂尼宮(palazzo Giuntini) 則在蓮琦宮隔鄰靠河那邊,也已被改建為Grand Hotel Royal de la paix(和平皇家大酒店),曾經接待過許多的著名人士比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Regina Vittoria)和印度國王楚得拉布迪(Chuttraputti)。 ↓諸聖堂(Chiesa di Ognissanti)的正面對著廣場與阿諾河,從1251年開始教堂就隸屬於umiliati的修道院,主要負責改善地區貧窮和和有關工作方面的問題,特別是針對羊毛和玻璃品的加工。教堂裡收藏著很多的藝術珍品,其中就包括了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 的珍貴壁畫 「最後的晚餐」(Cenacolo) ↓廣場中央有一座大力神・海克力斯(Heracles) 與獅子角力搏鬥的雕像,背景是河對岸的聖弗雷迪亞諾堂(Chiesa di San Frediano in Cestello) 最近在台北上映、由巨石強森主演的【海克力士】就是描寫他的神話電影,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海克力斯(Heracles) 是希臘神話最偉大的半神英雄,男性的傑出典範,偉大的海克力斯後裔祖先,相當於羅馬神話里的赫丘利,後來的羅馬皇帝。 ↓聚集在這裡的酒店,都是受到喜愛阿諾河、聖弗雷迪亞諾堂(Chiesa di San Frediano in Cestello)和貝洛斯瓜爾多山景色的富裕外國人所歡迎 我們在卡瑞拉橋(Ponte alla Carraia) 橋頭的哥爾多尼廣場(piazza Goldoni) 左轉進巷道(Via de'Fossi), 花了一點時間才找到旅館。嚴格說,因為只是一家沒有招牌的小旅店,而且藏身在公寓大樓內,所以不容易馬上發現。 ↓Hotel「Residenza Fiorentina 」的入口像這樣,只是一般公寓大樓的共用大門,進門內還有個管理員窗口 ↓還好有電梯,不過就這麼小。上樓後,還有其他住戶,而我們的旅館只是其中一間 ↓旅館的櫃台帳房就這樣,倒是後面牆上掛的兩幅中文字聯,吸引了我的目光 ↓吃早餐的地方 (B&B) ↓房間雖小但乾淨,而且該有的都有 其實我們還頗滿意這家小旅店,最主要因素是很單純、便宜,地點又很方便,這些條件就一個自助旅行者來說,再好不過了。推薦! 幸好旅館讓允許提早Chick-in,丟下行李、我們馬不停蹄又投向這有著美麗名字的城市。 我們循原路回到哥爾多尼廣場(piazza Goldoni) ,廣場接連著卡瑞拉橋(Ponte alla Carraia) 。如果沿著河岸往南再走過兩座橋頭,就可到達我們要去的「聖十字區」。不過,我們怎麼會放過穿巷引弄的樂趣呢? ↓哥爾多尼廣場(piazza Goldoni) 周圍有四通八達的街道,我們就打這條(Via di Parione) 鑽進去 在小路巷弄內發現有不少餐館,這也是我們勘察的重點。不一會兒,小巷由托納波尼路(Via de' Tornabuoni)穿出,這是佛羅倫斯古城區的一條奢華大街,路呈南北走向。自從文藝復興以來,就是佛羅倫斯最優雅的街道之一,今天仍以高級時裝和珠寶精品店為特色。 剛好就在路口,發現一座古樸的教堂。 ↓天主聖三大殿(Basilica di Santa Trinita) 是「Vallumbrosan」天主教修會的母堂,1092年由一位佛羅倫斯貴族創建,現存的教堂是1258–1280時所建 ↓這座教堂內大約有20個禮拜堂,收藏了許多藝術傑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右側第6個薩塞蒂禮拜堂(Sassetti Chapel),薩塞蒂(Francesco Sassetti) 是美第奇銀行的經理。其壁畫為15世紀傑作由Domenico Ghirlandaio 創作:下面內龕是《牧羊人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右側可以看到跪拜的薩塞蒂。上面一幅則描繪《聖方濟各使墜落斯皮尼宮的男孩復活的奇蹟》(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oy) 另外上層可看到《確認的方濟各會的規則》(The Confirmation of the Franciscan Rule) ,其他的畫如《聖方濟各》和《預言基督誕生》,以及《三王來朝》。在入口處是《西比爾通知奧古斯都皇帝基督來臨》。 接著,我們順著「托納波尼路」往下走,也就是又來到了阿諾河岸,而這條大路銜接的是「天主聖三橋」。 ↓天主聖三橋 (Ponte Santa Trinità) 是一座石灰岩橋樑,由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Bartolomeo Ammanati興建於1567年至1569年,長32米,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橢圓型拱橋,作為佛羅倫斯中世紀街道規劃的重要環節。1608年,橋上增建了四季雕塑,以慶祝科西莫二世·德·麥地奇(Cosimo II de' Medici) 的婚禮 1944年8月8日,此橋被撤退的德國軍隊摧毀,1958年重建,使用從阿諾河打撈的原來的石頭,或者同一採石場的的石料。 「天主聖三橋」相鄰的兩座橋樑是東側的老橋(Ponte Vecchio) 和西側的卡瑞拉橋(Ponte alla Carraia),都是佛羅倫斯歷史中心內重要的橋梁,我們索性就到天主聖三橋的中央眺望一下。 ↓上游的老橋(Ponte Vecchio) 也是一座中世紀建造的石造拱橋,被認為是義大利現存最古老的石造封閉拱肩圓弧拱橋,也是佛羅倫斯著名的地標之一 老橋(Ponte Vecchio) 應該是佛羅倫斯最被觀光客熟知的橋,而且等一下我們就會去,所以暫時就不多作介紹了。 ↓下游的卡瑞拉橋(Ponte alla Carraia) 就是我們從旅館過來的那座橋,此橋建於1218年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下數次被重新修復使用,最後一次是在1944年二戰中被德國導彈炸毀,然後在1948年在建築學家Ettore Fagiuoli的指導下重新建成 橋名 Carraia是指裝載貨物的車輛。顧名思義在當時,有很多這樣的車輛滿載著羊毛前往工業區,因為羊毛是當地的主產力,勤勞的人們往往返返一天下來要不知多少次,因此路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對當地的居民帶來很多不便。後來,umiliati(也就是當時的諸聖堂)改造了那裡,把卡瑞拉橋的路面加高並在河的兩側修建了護城大壩,又把原本不平坦的道路修得平平整整,並把那條街命名為Ognissanti。 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