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02 19:14:04瀏覽10543|回應17|推薦173 | |
續上篇《托斯卡尼的住宿》 世界文化遺產 佛羅倫斯 (英語: Florence) 為托斯卡納大區和佛羅倫斯省的首府,也是該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以及主要的歷史、文化和商業中心,並曾一度是義大利統一後的首都(1865-1871年)。城市座落在一個三面環繞著美麗的粘土山丘的寬廣盆地中心,義大利中部最重要的河流阿諾河(Arno) 從其市中心流過。 佛羅倫斯在中世紀曾有過輝煌的歷史。由於商業興盛、生活富裕,中產階級的興起,促成了藝術與文學的發展。其後在歐洲各地迅速蔓延的文藝復興運動正是從佛羅倫斯開始出現的。 佛羅倫斯被認為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誕生地,藝術與建築的搖籃之一,擁有眾多的歷史建築,和藏品豐富的博物館。歷史上有許多文化名人誕生、活動於此地,比較著名的有詩人但丁、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科學家伽利略、政治理論家馬基維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雕塑家多納太羅(Donatello)等。因此,1982年佛羅倫斯的歷史中心(舊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也就是佛羅倫斯的遊覽重點。主要觀光景點就集中在舊城區狹窄的區域,絕大多數都在徒步範圍內。 ↓市區被東西流向的阿諾河(Fiume Arno) 一分為二。大部分的觀光景點都集中在北側 上一篇,我們由旅館出發,即是沿著阿諾河北岸河畔一路往東走,途經卡瑞拉橋(Ponte alla Carraia)和天主聖三橋 (Ponte Santa Trinità) 。接著繼續走便來到著名的老橋(Ponte Vecchio),橋上兩側目前都還是商店林立的光景,熱鬧非常。 不過,這一會兒我們僅由橋頭經過,因為要先去別的景點,等回頭再來逛老橋。 ↓過了老橋,有一道雙層的瓦薩利迴廊 (corridoio Vasariano),這原是連結韋基奧宮(Palazzo Vecchio)與碧提宮(Palazzo Pitti) 的通道,因為借道河川上並排的商店上方,當時攤商因此被廢除 ↓老橋東側商店的後窗,真不知那些鎖頭是怎麼栓上去的? 由老橋頭沿著河岸再走,約200公尺便抵達了我們的目的地『烏菲茲美術館』。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稱得上是文藝復興繪畫集大成的美術館,是歐洲最古老的美術館,也和法國奧賽美術館及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並稱為歐洲三大美術館。所以我把它列為佛羅倫斯的首要參觀景點。 ↓由阿諾河(Fiume Arno) 南岸眺望『烏菲茲美術館』的正立面 (之後拍的) 說到《文藝復興》,若不提曾經長期統治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Medici),那行程就走不下去了,而這又得把佛羅倫斯的歷史從頭說起: 西元前10年伊特魯利亞人(Etruria) 在鄰鎮菲佐雷(Fiesole) 建造了一個聚落,爾後的羅馬人用來安置退役的士兵,並將之命名為佛羅倫迪 (Florentia意指「百花女神」),這就是佛羅倫斯 的起源。經歷了羅馬帝國時代,又先後被拜占廷帝國、東哥德人、倫巴第人和法蘭克人所統治,此後佛羅倫斯與962年成立的神聖羅馬帝國同步成長,11世紀時成為托斯卡納首屈一指的都市。 1077年的「卡諾薩之辱」中,趁著教皇與皇帝的鬥爭女伯爵瑪迪爾德獲得自治權,於12世紀初期成為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特許的自治都市城邦。13世紀教宗派的市民階級(蓋爾非派)與皇帝派的貴族階級(齊伯林派)發生紛爭,結果前者獲得最後的勝利,並以毛紡織業與綿紡織業為中心所組成的同業工會掌握了政治實權。後來羅馬天主教會出現危機,法國在亞維農另立教宗、教廷分裂,又加上1348年「黑死病」(鼠疫)在歐洲流行,大量人員的死亡。經歷了這樣的歷程,造成中世紀價值觀受到批評,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得到重新評價,人文主義的思想開始出現。佛羅倫斯獲得了自治權和自由的發想創造力,也因此對中世紀的神中心思想產生懷疑,推動爾後的文藝復興運動。 14世紀後半,具備政治力的佛羅倫斯商業家不斷的發展勢力,即使內部的政治鬥爭也並未阻止該市成長為歐洲最強大繁榮的城市之一,特別是對窮於籌措戰爭經費的國家予以貸款,累積出堅實的財力,於是政權先後落入奧比奇家族(Albizzi,1382-1433年掌權)與美第奇家族(1434年開始)手中。其中又以金融業的美第奇家族(Medici)最具代表性,還曾經出過幾任教宗,佛羅倫斯在該家族的獨裁統治下持續將近300年(1434-1737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爾後數百年間,佛羅倫斯統治了整個托斯卡納,只有盧卡(Lucca) 共和國例外,一直保持獨立到18世紀,才被拿破崙併入義大利。 備註: 自從查理大帝於公元800年被羅馬教皇加冕爲“羅馬人的皇帝”以後,竟使羅馬教皇有了與世俗政權爭權奪利的資本,從而導致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政教之爭。在薩利安王朝亨利四世(1056-1106年在位)統治時期,這場政教之爭最爲激化並最終導致戰爭。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Heinrich IV)冒著風雪嚴寒,前往義大利北部的卡諾薩城堡(Canossa)向教皇「懺悔罪過」,三天三夜後,教皇才給予亨利四世一個額頭吻表示原諒,而這位教皇出身于皮鞋手工製作之家,這就是「卡諾薩之辱」。此後,「卡諾薩之辱」在西方世界成為屈辱投降的代名詞。 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 這幢文藝復興的建築,起初是由美第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Cosimo I de' Medici ) 委託瓦薩利(Giorgio Vasari )於1560年將大公國的官廳聚集在一起而興建的建築物,而烏菲茲(Uffizi) 也正是義大利語「辦公室」的意思。整個龐大的宮殿式建築直到1581年才完工。之後,其子方濟各1世(Francesco I de' Medici) 將此改為展示美第奇家族龐大蒐藏品的美術館。 ↓宮廷建築師瓦薩利把「辦公室」設計成沿著長方形廣場兩翼的長廊,然後再由沿著阿諾河這面的三道圓拱相連接 從科西摩一世(1519-1574年)開始,美第奇家族就熱衷於藝術,並一直有贊助許多大師,如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家族世世代代收藏的藝術品也大都安放與此。1737年麥第奇的最後一滴血脈安娜·瑪麗亞·美第奇(Anna Maria Luisa de'Medici) 在臨終時留下遺言,把家族所有的藏品全數捐贈給托斯卡納政府,並作為佛羅倫薩的遺產保留下來。烏菲茲也很自然地成為了一所美術館,並於1765年正式對公眾開放。波提且利的「春神」、「維納斯的誕生」,以及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等大師最精彩作品,幾乎全集中在此。 ↓烏菲茲美術館及相鄰的韋基奧宮(Palazzo Vecchio) 聽說,若是在旺季時來參觀烏菲茲美術館,如果沒有事先訂票的話,可能要排1~2小時的隊才能入館。還好我們是淡季來沒什麼人潮,但因為館內安檢管制甚嚴,也是稍微排了一下。 ↓烏菲茲美術館門票約€6.5(每人)。若不想排隊可上網預購門票,但要加收€4 美術館主要展室位於二層和三層。二層展出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人的素描及版畫,三層繪畫館有45間展室。從三層到河對岸的碧提宮之間的瓦薩利迴廊,展出達·文西、提茲亞諾等畫家們的自畫像。展示室的編號按古代雕刻至18世紀繪畫的順序排列,隨著樣式的變化展示。整個舘,若像我們重點式走馬看花,大約也需2小時。 因全館禁止攝影,而且大部分著名畫作都可網路上查看得到,坊間也可買到相關精美畫冊,根本也無需拍照。這裡我就只轉貼一張名畫,意思一下! ↓桑德羅·波提且利(1446—1510年)的作品《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by Sandro Botticelli) ↓頂樓靠阿諾河這面有個角落,是不可錯過的取景點。由此可眺望瓦薩利迴廊連接到老橋,排列在後面的兩座橋也都一目了然 3樓北面有個露台,夏季是頗受歡迎的咖啡座。但冬季就只能上來透透氣、看周圍的屋頂: ↓聖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在正北方隔好幾條街之外,但感覺近在咫尺 ↓韋基奧宮(Palazzo Vecchio)就在隔壁,令人印象深刻的厚重羅馬式建築及其鋸齒形塔樓。露台下方面對的是『領主廣場』 「韋基奧」是Vecchio 的譯音,其實這個字在義大利文是「老」「舊」的意思,所以一般都稱其「老皇宮」或「舊宮」。老橋(Ponte Vecchio)之名,亦是如此而來。 從「烏菲茲美術館」出來後,我們往北邊出口走,便來到了「西諾利亞廣場」。 西諾利亞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也是譯音,因為是「老皇宮」前的廣場,通常也直接稱其為『領主廣場』。這裡是佛羅倫斯共和國起源與歷史的焦點,至今仍享有該市政治中心的名聲。這裡是佛羅倫斯人以及眾多遊客的聚會地點,也是義大利最重要的公共空間之一。 ↓首先在「老皇宮」的入口,可以看到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複製品(原作保存在藝術學院畫廊)。右邊是邦迪奈利(Bandinelli)1533年的《海格力斯和凱克斯》 《大衛像》雕像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裸體,高5.17米,重約6噸。用以表現聖經中的猶太英雄大衛王。 1501年,26歲的米開朗基羅接受他的故鄉、佛羅倫斯當局的委託,要製作一件雕像置放在市政廳廣場,作為舊約中的12個英雄雕像群的一部分。米開朗基羅面對著一塊巨大的岩石,純白色,潔淨,沒有瑕疵,如此完美。他看著石塊,好像要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熱情貫注進這塊石頭。他說:「大衛」已經在裏面了,我把多餘的部分去掉就好了,他用了四年多時間完成這項工作。1504年一月,雕像快完成的時候,人們對雕像的放置地點進行了討論,原計劃放在教堂頂樓,但雕像的美麗使人震驚,最終人們決定將其置於佛羅倫斯的市政廳舊宮入口,以代表城市的青春,自由,正義與完美的追求。結果40個人花費七天時間將它從工作室移到市政廳入口。 1873年,為保護雕像,大衛像被轉移到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畫廊內。1910年在雕像原址放了一個大衛像複製品。在佛羅倫斯,後繼者共複製有二尊大衛像擺放在公眾場所展出,一尊是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另一尊就是現今看到在「老皇宮」大門前的這座。 ↓「老皇宮」面向領主廣場擁有高94m鐘樓,14世紀初葉的哥德式建築,最初(共和國時代)稱為領主宮(Palazzo della Signoria),美第奇將公爵府遷往阿諾河對岸的碧提宮後,此處就稱為「舊宮」。目前仍作為佛羅倫斯的市政廳(內部開放參觀) ↓在科西摩一世以此為居城的16世紀,由瓦薩利將之改裝為文藝復興樣式。特別是2樓的五百人大廳絕不可錯過。由瓦薩利及其弟子描繪的頂棚畫,令人嘆為觀止 ↓傭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在老皇宮前面,毗鄰烏菲茲美術館。它由面向廣場敞開的寬拱組成,寬三個分隔間,深一間,圓拱支撐在科林斯簇柱之上。此建築建於1376年到1382年,是由Jacopo di Sione所設計 「傭兵涼廊」這個名稱可追溯到科西摩一世大公統治時期,當時此處駐紮令人畏懼的德國僱傭軍。 烏菲茲在涼廊後部興建後,涼廊的屋頂由 Bernardo Buontalenti 加以修改,成為一個台階,美第奇家族的大公們可以在上面觀看廣場上的典禮。也就是我們剛才在烏菲茲美術館眺望的咖啡露台。 ↓「傭兵涼廊」的活潑建築與舊宮的樸素建築形成對比,實際上這也是一座露天雕塑和文藝復興藝術的美術館 因為雕像很多,以下我就只介紹陳列在「傭兵涼廊」的兩座代表作品: ↓在右邊圓拱下方是法國Flanders畫家·詹波隆那(Giambologna) 的風格主義作品《強擄薩賓婦女》(Ratto delle sabine)。這作品是用一整塊有瑕疵的白色大理石雕刻完成的,那是運送到佛羅倫薩最大的一塊大理石。詹波隆那想要創作一部「蛇形圖」(figura serpentina),從各個方向都在做向上蛇形螺旋運動的作品。這是歐洲雕塑史上第一次表現超過一個人物,卻沒有優勢角度。它可以從各個方向同樣地欣賞。緊張的人體曲線成為文藝復興的頂級作品之一 ↓在左邊圓拱下方為精工之父·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耗費了十年時間(1545-1554年)完成的《珀耳修斯》(Perseo)青銅像,表現這位希臘神話英雄右手持劍,左手耀武揚威地高舉妖女美杜莎(Medusa) 被斬的首級。珀耳修斯的身體比例勻稱、肌肉發達,用右腿支撐站立。珀耳修斯情緒節制,控制着自己的情感。鮮血從美杜莎的頭部和頸部湧出 『領主廣場』是個呈「L」形的廣場,這裡是佛羅倫斯共和國起源與歷史的焦點,至今仍享有該市政治中心的名聲。但令人驚艷的是,整個廣場簡直就是一個文藝復興的「露天的美術館」,難怪被譽為佛羅倫斯最美麗的廣場。 現在我們就往「L」的另一端走,看看還有什麼藝術作品。 在「老皇宮」旁,發現有配置矯飾主義樣式群像的《海神噴泉》(Fontana di Nettuno)。這是阿曼納蒂(Bartolommeo Ammannati) 及其助手(例如詹波隆那) 的作品,1565年在方濟各一世·德·美第奇(Francesco I de' Medici) 和奧地利的約翰娜舉行婚禮之際下令修建。 ↓《海神噴泉》群像中,海神尼普頓(Neptunus)的面孔很像科西摩一世,暗喻佛羅倫斯的海上統治權。雕像豎立在八角形噴泉中間高高的底座上,底座裝飾著被鐵鏈鎖住的神話人物 海妖Scylla和Charybdis ↓廣場上的這座海神塑像是19世紀的複製品,原作保存在國家博物館。不過人氣也是超旺,即使在淡季也很難等到沒其他遊客的拍照時刻 ↓《科西摩一世騎馬雕像》在新皇宮北側廣場的中央,這是由斐迪南一世·德·美第奇(Ferdinando I de'Medici) 為紀念他的父親,在去世15年後而建的 ↓1587年,斐迪南一世將這項任務委託給當時活躍在佛羅倫斯最重要的雕塑家詹波隆那(Giambologna) 。因為這將是佛羅倫斯第一尊大型騎馬雕像,因此詹波隆那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解決大尺寸的鑄造工作。他參考了文藝復興初期、騎馬雕像的始祖多那太羅(Donatello) 的作品 15世紀,美第奇家族的聲勢達到巔峰,在佛羅倫斯擁有重要的工業和大約80家銀行的總行和分行,總收入超過英格蘭。但羅倫佐(Lorenzo de' Medici) 死後,15世紀末的美第奇家族漸漸沒落。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入侵佛羅倫斯,當時的當政者皮耶羅二世·德·麥地奇(Piero di Lorenzo de' Medici) 被流放,美第奇家族統治的第一個時期結束,佛羅倫斯恢復了共和政體。宗教改革家薩佛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 成為佛羅倫斯新的精神和世俗領袖,他以反對文藝復興藝術和哲學,焚燒藝術品和非宗教類書籍,毀滅被他認為不道德的奢侈品,以及嚴厲的佈道著稱。但是很快薩佛納羅拉嚴厲苛刻的統治引起了不滿。1498年,薩佛納羅拉被推翻。 當時薩佛納羅拉的焚書,及後來被處火邢都是在此廣場上。 到了16世紀中葉,美第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重獲權力,得到皇帝和教宗的支持,1537年獲得佛羅倫斯公爵的稱號,1569年又從教宗得到托斯卡尼大公頭銜,統治長達2個世紀。 任憑美第奇家族再隆盛也有終局的時候,文藝復興的光彩漸失,文化的中心移向羅馬。然而自古代伊特魯利亞時代傳承下來,由美第奇家族守護的藝術,以金銀及大理石雕飾、皮革製品等工藝品、妝點城市的建築、美術品等各種型態呈現,其精神至今仍生生不息。 接著,我們由『領主廣場』的西北角離開,不久便看到有個新市場涼廊(Loggia del Mercato Nuovo),或又稱小豬涼廊(Loggia del Porcellino)。 ↓新市場涼廊建於1547年~1551年,當年是絲綢和其他奢侈品的集散市場,現在則是攤販賣皮件和紀念品的地方。除了便宜的皮包皮鞋皮帶皮衣外,在這裡還可找到各種大小的皮製書面封套、皮製世界地圖、皮面日誌本、皮製垃圾桶等 之所以又稱「小豬涼廊」,是因為市場南側入口有一座青銅雕塑的小豬噴泉(La fontana del Porcellino) 。據說最初小豬是古希臘的大理石雕刻,安徒生還為牠寫過童話故事。1620年市場的小豬被復製成青銅雕刻,大理石真品則收藏在烏菲茲美術。 ↓關於小豬噴泉,據說拿一枚硬幣放到小豬的舌根讓泉水流過,並許願日後重遊佛羅倫斯,然後放手讓硬幣順著滑下,如果落在下方的小池中,願望就會實現 即使硬幣沒有落入小池中,再摸摸他的鼻子,亦會帶來好運,因此豬鼻子總是金光閃閃的。 因為想節省時間的關係,我們在義大利的午餐幾乎都是儘量簡速化。 ↓剛好,在「新市場涼廊」附近街角發現一家三明治路邊攤 ↓起初以為只是賣一般的義式三明治(Panini) ↓仔細看,居然還有賣現做的、傳說中的佛羅倫斯名物- 牛肚堡(Panini Lampredotto) 雖然不是原計畫中要吃的那家,但也不介意先嚐鮮。 ↓我覺得牛肚堡(Panini Lampredotto) 比美式漢堡好吃,也很合台灣人的口味 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Uffizi,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