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0 07:59:31瀏覽169|回應0|推薦0 | |
回味兒時過新年 時序更迭春去秋來,轉至隆冬夜夜寒冷蕭瑟,每當夜深人靜,新年頭舊年尾,不免讓人憶起小時年節的種種情境。
好久…好久以前…約莫四0年代。當我還幼小,村中人家全務農維生,完全仰賴看天吃飯,每家都是人口眾多,小孩總有五、六個,而我們家就有五男二女。那時常聽大人概嘆:「大人煩惱沒錢,囝仔歡喜過年。」印象中每到十二月萬物瑟縮,幾乎所有農務皆暫停,冷風直撲驟雨不停歇的下;清晨起床但見屋簷霜白累累,調皮的伸手觸摸,手腳立刻冰冷全身哆嗦,連口中哈出的熱氣也舜間裊裊煙升。
越接近年底,祖、父母、叔伯輩們,各個憂心忡忡,煩惱整年莊稼收成不佳;平常賒欠的民生物品全須趕在年底跟店家結清。何況過年是重要節日大團員,各項開銷增多,吃的、穿的、用的皆不能太過馬虎,家家戶戶有錢沒錢都須擺出樣子,置備最起碼的祭祖拜佛供品,雞鴨魚肉鮮花素果,添購孩子身上的新行頭及給長輩、孩童的壓歲錢,再再都是一筆大開銷,辛苦一整年,再怎麼拮据也得努力過個像樣的年!正所謂「年年難過年年過」家家都必須樽櫛開銷,將錢用在刀口上,因為過完年,緊接而來學童們註冊費用還須發落呢?
寒假不用上課,孩子人人清閒,睡飽吃飽每天東家轉轉西家闖闖,村莊小巷中孩子嘻鬧分貝頓時節節高昇,眾多不知憂慮的蘿蔔頭穿進穿出,追來趕去的影子比比皆是。除了整天玩樂胡鬧外,最殷切盼望的就是過年趕快到來;恨不得趕緊圍好爐領取壓歲錢,一覺醒來,就聽到霹靂啪啦鑼鼓喧天,可以穿新衣戴新帽,紅包壓歲錢隨身攜帶,開心的吃喝嬉戲。過年期間大人是不能隨便打罵小孩的,說會把一整年的福氣給打跑掉,這幾天孩子們處在歡樂天堂;肆無忌憚,完全隨心所欲,不用理會大人世界的辛勞。
記得,初三以前都不可以倒垃圾,年初四才可掃地整理妥一次倒光,而負責傾倒的孩子可以獲得一包紅包,我排行長女,這份殊榮不用爭取,年年自然非我莫屬,弟妹嫉妒我可以多拿一個紅包,等他們稍大懂事時,曾經提出抗議不公平;我總是得意奸笑,得了便宜又賣乖:「誰叫你們掃地含糊,老媽不信任呢?」
年初二是眾姑姑回娘家的日子,習俗上嫁出去的女兒須有娘家派人去邀請回來做客,做姑姑的才具有十足的面子,表示我是有「後頭厝」可以靠,在婆家才不至被欺負。而此任務也是大孩子必爭的工作,「姑疼孫同字姓」是骨頭親,所以姑姑們早早就準備多包紅包,等待娘家兄弟的孩子來請回家做客時,發下紅包,姑姑有了裡子有了面子,大方高興風光的回娘家去,孩子們暫且充當過路財神,因為紅包最後還是全被沒收,歸媽媽保管去註冊買學用品,仍是歡欣鼓舞。
今天去那位姨嬤家,明天去那位姑婆家,有玩有吃又不用擔心被罵,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恭禧祝賀語,總會得到平常難得吃到的瓜果,嘴巴不停吃喝,口袋還被甜甜糖果塞得鼓漲;即使不出門在家玩累了、餓了,隨意切片「甜粿板」往嘴裡一放,盡管硬梆梆冷吱吱,照樣嚼得津津有味,在當下類屬漢堡級的享受了。
幼時過年習俗繁多訴說不盡,好玩有趣令人無窮回味。但隨著時代演進,科技發達,凡事講求速度效率,一通電話姑姑即搭高鐵自個回來;繁文縟節已漸漸被刪除,化繁為簡,有的更久不復再見。想再次感受兒時過年趣事,只有在茶餘飯後與擁有相同成長背景的朋友,瞌瓜子、話家常才得一解兒時「新年夢」了。 刊登於~~102.2.24青年日報副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