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10 14:10:29瀏覽2401|回應0|推薦0 | |
淺讀無量義經心得(十一)大莊嚴菩薩的咨問 【說法品第二】經文: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是偈讚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不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等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從德行品到說法品。德行品是法身大士們對如來德行的讚歎,「如來為何能在生命中展現如此的德行呢?」這是法身大士們希望透過對如來的諮問來獲得答案,而這答案能提供法身大士們圓熟自身生命時的指導方向。是故,菩薩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 道與德。我們常將「道德」當成一個名詞來認識,其實道與德是分開解釋但又是一體的。道是指「道體」,是內在的生命本來面目;德是指「德行」是外在的適當行為。德行是看得見的生命展現,然而其動力是來自內在的道。所以說:「有如是道,方有如是德」。
承上所說,因此法身大士對佛陀德行的讚歎之後,必然希望佛陀能告訴祂們,如來是如何能這樣展現生命的。就好比在《圓覺經》中,文殊師利大士為眾生問如來因地法行?【註】同樣的,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也希望在如來法中,有所諮問。 菩薩的咨問與佛陀的三唱。在《佛遺教經》「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毋得懷疑,不求決也。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眾無疑故。」佛陀於滅度前如是三唱,是希望如來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在此法會中,佛陀亦然如此。因此回答大莊嚴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
法身大士的諮問—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這裡我們要探究的是「疾成」。首先我們回顧釋迦牟尼成佛的經過,善慧行者遇然燈佛授記,歷經十萬劫六位佛後成佛,這十萬劫中在六道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以十波羅蜜法成熟生命至諸法如義。因此十萬劫的長時間,如何能稱為「疾成」,因此疾成非時間上的長短說的。而是指某一個關鍵的突破,而後能成就之意。
【註】《圓覺經》云: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