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讀無量義經心得(十五)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014/02/07 10:48:08瀏覽1494|回應0|推薦0

無量義經心得(十五)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法品第二】經文: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眾生的苦何在?當有人離世時,我們常用:「他已經放下世間的勞苦。」來安慰他的親人。但我們沒說或我們不知的,是這個生命又到他界,又重新開始一苦難的分段生死。當生命不明白自己,不明白生命的意義之時,苦難從沒有停止。苦的停止在於知道生命,實踐生命,所以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什麼才稱為知道生命?安住「一法」實相方是,也就是「不二」圓覺。

 

  生命猶如虛空無有二法。生命的本質真相是「一體共生息」,然世人習慣於感官分門別類,是為「虛妄取異相」,又以己為中心,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故世人遠離「一法」實相。然大覺者不作如是觀,大覺者知生命猶如虛空無有二法。如《金剛經》須菩提云:「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一法實相。一法實相即是摩訶,然此「摩訶」遠超我們之所認知,六祖慧能對摩訶說得好,但是我們很難體會。學佛行者常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這時我們以為得著了,卻反而離開了生命一體。所以我們還得加上一處經典,來幫助自己進入摩訶。《楞嚴經》卷二:「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

 

  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心得(十一)中,已表明疾成非時間上的長短說的。而是指某一個關鍵的突破,而後能成就之意。這個關鍵就是「一法」。

 

  不二法門。無量義從「一法」生,然從虛妄取異相的二法進入「一法」,卻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若從《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可以讀到法自在等三十一位菩薩樂意宣說自己如何入「不二法門」,而三十一位菩薩各各說已,亦請教文殊師利菩薩是如何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菩薩樂意往上加,文殊說已,請維摩詰大士再往上加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入不二前必落於二。三十一位樂意宣說自己經歷的菩薩們,在入「不二法門」之前,不論是哪一高度的生命層次,皆曾落於二境,在二中艱難的學習,不論是:生滅為二;我、我所為二;受、不受為二;垢、淨為二;一相、無相為二;菩薩心、聲聞心為二;善、不善為二;罪、福為二;有漏、無漏為二有為、無為為二;世間、出世間為二;生死、涅槃為二;盡、不盡為二;我、無我為二;明、無明為二;色、色空為二;四種異、空種異為二;眼色為二;布施、迴向一切智為二;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佛、法、眾為二;身、身滅為二;身口意善為二;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從我起二為二;有所得相為二;闇與明為二;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正道、邪道為二;實、不實為二。

請延伸閱讀:維摩詰所說經心得(186)~(217)

 

  門曰不二,路是多條。因此聽了三十一位菩薩的分享,對於執著某種二的生命學習者就能等待。因為在生命成長過程中,生命學習者自然先偏一邊,並且努力的往自己認為對的一邊移動。然而同時卻看到,站在對面的生命學習者,也沒像想像中的那麼錯誤,這時生命學習者開始有「疑情」。有疑情的存在,就有機會突破,而找到不二法門。雖說是「不二」法門,但入處還真很多,各種層次,各種角度,處處可入「不二」。

 

  在自悟而不是完全的依賴。這三十一位菩薩自述突破二境的經歷,不是聽文殊師利與維摩詰大士對談之後而得,而是菩薩在生命成長過程中,在人事物當中慢慢體悟揣摩而得。因此生命的成長雖有善知識的幫忙,更重要的事自我學習,如《六祖壇經》云: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從法自在等三十一位菩薩與文殊師利菩薩共說,如何從二進入不二之「一法」,當知此過程甚深。而此無量義經正是說明:「無量義者,從一法生。」而此正是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關鍵,因此佛陀再次讚歎: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註: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100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