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5 16:16:40瀏覽577|回應0|推薦0 | |
淺讀維摩詰所說經(228)不可思議的天食(六) 時維摩詰,語舍利弗等諸大聲聞:「仁者可食,如來甘露味飯,大悲所熏,無以限意食之,使不銷也。有異聲聞念是飯少,而此大眾人人當食?」化菩薩曰:「勿以聲聞小德小智,稱量如來無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飯無盡!使一切人食,摶若須彌,乃至一劫,猶不能盡,所以者何?無盡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具足者,所食之餘,終不可盡,於是缽飯悉飽眾會,猶故不儩。」其諸菩薩聲聞天人,食此飯者,身安快樂,譬如一切樂莊嚴國諸菩薩也,又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眾香國土諸樹之香。 無盡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具足者,所食之餘,終不可盡。維摩詰大士的化菩薩透露這娑婆世界「未曾有食」的來處,原是大覺悟者香積佛所食之餘。而這些生命的供給,源源不絕,終不可盡。若想理解這段,回到上篇,透過大覺悟者耶穌所說的那段話可以理解。「我的肉真是可喫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所以化菩薩帶回來的是這些「生命的識食」。 所食之餘的故事。這眾香國香積佛提供的「未曾有食」,原本是給眾香國的菩薩們用的。而這未曾有之天食對娑婆世界者來說,是香積佛所食之餘。末學引用基督教聖經中大覺悟者耶穌的故事,這個畫面能幫我們理解「所食之餘」。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21-28節,一個迦南的婦人(對猶太人來說是外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阿、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罷。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那婦人來拜他、說、主阿、幫助我。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喫。婦人說、主阿、不錯。但是狗也喫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罷。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缽飯悉飽眾會,猶故不儩。當時在維摩詰室的大眾,都吃飽了,而那缽香飯還有剩餘,如同大覺悟者耶穌的五餅二魚,最後收拾零碎,還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如今我們再讀這一段「未曾有食」,讓這天食之香氣重新在眾人之中飄香。能從字裡行間吃飽的,總是有福。 諸菩薩聲聞天人,食此飯者,身安快樂,譬如一切樂莊嚴國諸菩薩也,又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眾香國土諸樹之香。願意將自己倒空,是從小轉大,方能接受不同的大覺悟者的生命供應。吃到「未曾有食」者,身安快樂,如同眾香國的菩薩一樣。 覺醒的層次。大覺悟者老子,曾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眾生的福德因緣不一,根器不同,所以遇到了「未曾有食」後的覺醒也是不一。這時候,生命學習者只能管好自己往前即可。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