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華前加行--開示悟入佛知見(十二)寫在六度之前
2016/01/05 14:08:21瀏覽416|回應1|推薦0

法華前加行--開示悟入佛知見(十二)寫在六度之前

 

十、  開示悟入佛知見之三:菩薩大道六度萬行,菩薩的生活方式

 

 

 

 

生命一體猶如虛空無有二法。當生命學習者聽聞世尊說四聖諦及十二緣起法,經過實修得到解脫之際,會發現一個人的解脫不是真正的解脫。因為大環境未清淨,個別的解脫無法真實存在,這個可從釋迦族滅國之時,神通第一目犍連坐不住的表現就可以體會,何以故?因為生命一體無法分割,猶如虛空無有二法。獨自解脫非真解脫,整個大環境清淨安定,個別的清靜安定方有存在的可能。因此修行者的眼,從個別擴大到整體。

 

  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所以《法華經》方便品: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法華會上此五千位並非修行無所得,而是僅停留在個人的解脫與清淨,但未努力於整體的清淨,這樣個人的清淨與解脫是虛假的,所以說此五千人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

 

  法就在萬物的自然運行中彰顯。在阿含時期,世尊常勸請比丘在森林中修行。森林是個完整的生態,彼此相依互相成就。近代有生物學家研究大象與森林的關係,表面看大象從森林掠奪食物,走過之處常造成森林的破損,但若仔細看,森林透過大象得以擴展方是實情,人常說生物鏈有底層高層,仔細想想其實是連續的圓形,彼此相依互相成就,本是一體無有高下,這就是生命的最高法則生命一體。

 

  既然如是,個人修行得解脫的關鍵就浮出來了,勢必整體清淨為先。而整體包含器世間及有情世間所有的一切。如《楞嚴經》卷二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生命一體的深入體悟。生命本質是一,為適合不同環境,外在形式卻是多元。不只如是,生命整體分許多次系統(世界),彼此相依相存,次系統中又分許多子系統,又為適應環境的變化,外相不斷細分,當凡夫四相所遷,只落於自己眼見為實,就失去對整體的觀照,而以一期生死中的己為思惟的中心,如此的思惟是錯誤的,因未見生命之摩訶與永恆。上一句是以個別的觀點說的,若以團體角度來說,每個小分子集合成團體,而此團體對整體來說只是個小團體,因此每個團體在整體中不能只求獨大,要包容、要均衡,不尋個別團體的最大利益,而求生命整體的最大利益。欲達如是境界,必須如《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能看到他人的好。

 

  大同世界是聖哲所願。古之先賢亦如是所願,如《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而當今善盡社會責任觀點亦是如此,因為覺悟者皆體會「生命一體」。

 

  佛國淨土是諸佛所願。《維摩詰所說經》佛云:「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法華經》提及「開、示、悟、入佛知見」其目的在使世上眾生得清淨。所以三世諸佛的願望,是希望「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因為生命本為一體,世界無法分割。

 

  然而這個願望的達成,無法由佛單獨承擔,必須藉由菩薩們 (覺有情;學佛行者) 一起來努力。如《法華經》【方便品第二】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學佛行者若能與三世諸佛的心願相共鳴--「當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方能成就佛國淨土。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42074551

 回應文章

生命愛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15 19:46
2016/01/15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