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08 13:23:43瀏覽329|回應0|推薦0 | |||||||||||||||||||||||||||||||||||||||
法華前加行—開示悟入佛知見(十)十二緣起(8) (四)十二緣起結語 十二緣起是軌道。一念十二緣起,十二緣起是個同心圓,中心是無明,行是第二層,於此類推,十二緣起說明生死輪迴的原因。凡夫的每一次帶業再來,若今生仍依著過去生的業習,則今生的生命軌道仍是舊的,那麼撞牆的後果也是可預計的,也就是說老病死是必然的結局。 生命轉彎處。然而凡夫每次的輪迴,並不是生命的懲罰,輪迴的本質是救贖,是生命的再一次學習,是生命覺醒的機會。表面看佛陀藉十二緣起說明了起心動念、惑業果的軌道,實地裡是在十個節點藏著生命轉彎處,轉彎處即是方向改變處,方向轉變就是生命軌道的改變。改了就能離開原有的輪迴,這稱「不受後有」。 無數的機會。若無法在第一層得解脫,就次第在第二層來修正。這樣的節點從無明到有依序有十處,就算不能在第一節點做出完全正確的轉彎,也可以有半轉的機會。無明要一次就轉成明是不容易的,但我們可以學著以「無常、苦、無我」來觀照一切外相,可以依「慈悲喜捨」作為指導原則,這就是半轉。行是身口意的衝動,若能「如法行」至「諸法如義」那是全轉,若以「安住」對應衝動,錯誤的身口意會減少,這是半轉,當如是在十個節點轉彎,新的生命習性被模塑,累世老病死的結局有機會避開了。
大覺者來教誡。十二緣起說明眾生若住於「無明」,則老病死是必然的結局,如《雜阿含760》所說:以世間有此三法不可喜.不可愛.不可念故。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世間知有如來說法教誡.教授。 如來解決了老病死了嗎?釋迦牟尼為度娑婆世界眾生,因此必須取娑婆世界眾生之外相,四大必然依自然法則「生、老、病、死」,所以釋迦牟尼色身也在娑羅雙樹間,入於涅槃。對於外相之死,釋迦牟尼如是說: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捨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色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入於涅槃,那麼何者不老病死呢?《佛遺教經》如是說: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 不受第二箭的提示。《雜阿含470》以愚癡無聞凡夫與多聞聖弟子面對同樣的苦痛逼迫,乃至奪命,卻有不同的反應。愚癡無聞凡夫是憂愁啼哭。稱怨號呼,增長二受。身受.心受。極生苦痛。而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奪命。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心亂發狂。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兩者的差距在哪裡?佛陀說:所以者何。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不了知即「無明」,不知生命真相也。以無明故,愚癡無聞凡夫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 維摩詰大士的提示。維摩詰大士提示眾人,真實的生命是法身。《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大士欲度眾生,其以方便,現身有疾。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并餘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彊、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可久立;是身如燄,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災,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長者維摩詰,為問諸病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法名的提示。十二緣起的法名:《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以生命的本來面目作為一切思惟造作的制高點,面對世間不取、不捨、亦不染著稱為「出世空相」。佛法不離三界覺,在三界中隨順當下的因緣,採取最適當的作為。 愚癡無聞凡夫認四大為己,因此為老、病、死所繫,多聞聖弟子體會生命本來面目,以出世空相隨順緣起,不為老、病、死所繫,如《八大人覺經》云: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關鍵在明。若住無明,不知生命真相,自然隨順四大起貪、嗔、癡,以致被老、病、死所繫。若如實知生命真相,慧見生命結構與運行的法則,正知正見,隨順緣起八正道而行,不被貪、嗔、癡所使,雖復還生死,卻是勇斷生死。 《雜阿含47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生苦樂受.不苦不樂受。多聞聖弟子亦生苦樂受.不苦不樂受。諸比丘。凡夫.聖人有何差別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願廣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苦痛逼迫。乃至奪命。憂愁啼哭。稱怨號呼 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增諸苦痛。乃至奪命。愁憂稱怨。啼哭號呼。心生狂亂。當於爾時。增長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譬如士夫身被雙毒箭。極生苦痛。愚癡無聞凡夫亦復如是。增長二受。身受.心受。極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則生瞋恚。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若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為癡使所使。為樂受所繫終不離。苦受所繫終不離。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繫。謂為貪.恚.癡所繫。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 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奪命。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心亂發狂。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為樂受觸。不染欲樂。不染欲樂故。於彼樂受。貪使不使。於苦觸受不生瞋恚。不生瞋恚故。恚使不使。於彼二使。集.滅.昧.患.離如實知。如實知故。不苦不樂受癡使不使。於彼樂受解脫不繫。苦受.不苦不樂受解脫不繫。於何不繫。謂貪.恚.癡不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繫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多聞於苦樂 非不受覺知 彼於凡夫人 其實大有聞 樂受不放逸 苦觸不增憂 苦樂二俱捨 不順亦不違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傾動 於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諸受故 現法盡諸漏 身死不墮數 永處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