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3 15:12:32瀏覽1019|回應0|推薦3 | |
佛遺教經讀經心得(11)不住味生心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心之大欲者,唯「食」第一,故先賢曰:「民以食為天」。飢腸轆轆是動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在飲食這件事的生命法則,是「維持色身載具健康原則」,而「不住味生心」。 古之聖賢大禹的傳說:【戰國策魯共公擇言】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亦有反面的例子,齊桓公夜半腹饑,易牙能夠煎、熬、燔、炙等多種方法,並精心調和五味,製作美食而進獻給齊桓公口喫,齊桓公飽食美食後直到天明都不覺的肚子餓。易牙,春秋時齊國人。生卒年不詳。為齊桓公的內侍,擅烹調,善逢迎,甚得桓公的寵愛。桓公死後,易牙與豎刁等謀亂,立公子無虧即位,導致齊國大亂。 小孤獨帝须大徳被飲食吸引而還俗的例子:小孤獨帝须大徳住味生心被食物所「制约」,破了自己應守的戒行,被帶回家。 佛本生故事,風鹿本生因緣。帝须童子以斷食表明出家決心,遂得父母應允,在佛陀的竹林精舍出家。帝须同子修十三頭陀行,入舍衛城則挨次沿門乞食度日,大家稱他為小孤獨大德,在佛教赫赫有名,如天空明月一般。 那時王舍城舉行星宿祭典,大德的父母,將他在家時的裝飾品放在一隻銀匣中,抱在胸前,且說且哭道:「每年星宿祭,我門的兒子,用這些裝飾品打扮身體,在祭會裡玩得很快樂,沙門瞿曇把這獨生子帶到舍衛城去了。現在不知他起臥在什麼地方呢?」 有一娼婦走到良家來,看見長者的妻正在哭泣,問道:「你為何哭泣阿?」她便將原因告訴她。 娼婦問道:「你家哥兒,生平最愛何物?」答道:「是如此這般的東西。」 她便提議道:「如果你將你府上的一切主權交給我,我便將你們哥兒帶回來。」長者之妻答應了這個條件,交給她很多的用費與從人,鼓勵她道:「去吧,賴你的力,將我的兒子帶回來吧。」 她乘轎子到舍衛城去,在大德托缽的路邊寄寓下來,不使大德看見長者家中帶來的人,僅帶自己的從人,見大德進來托缽,先給了他粥與湯汁,用味覺欲束縛他,然後請他屋上坐,供給食物,知道他已受自己的指揮,便假作害病,睡在內室。 大德一到托缽的時候,一路行來,走到這家門口,傭人接了大德的缽,請他在屋內坐。 大德坐下,問道:「優婆夷在何處?」 傭人說:「她病了,她說很想一會尊師。」 大德已受味覺欲的束縛,破了自己應守的戒行,走進她的臥室。她便講明自己來此原因,遂誘惑大德,用味覺欲束縛他,使他放棄了出家,順從她的意思,坐在轎中,帶著許多從人,回到王舍城去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