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6 10:50:17瀏覽1305|回應0|推薦5 | |
佛遺教經讀經心得(8)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正順者,順於正確的生命法則而行事為人,而能事先減少不必要的痛苦,故稱正順解脫。那我們應思惟,是否還有一門曰「逆解脫」?因淨戒引導行者不行多餘的錯誤,故減少許多迂迴的道路,故屬正順解脫。若不守淨戒,雖能迷途知返,但已繞遠路了,屬逆増上。 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禪定者,散亂之對稱也。依淨戒而行者,如有地圖指引故能不亂。所以說依此戒,得生諸禪定。 另者,依此戒能生滅苦智慧。戒為守則,由許多常生的錯誤中,找到解決之道,並將之形諸語言文字而成為戒律。因為建立淨戒的過程中,本就是「覺」的作用,是學佛行者依著某些狀況,思惟生命法則,發現最恰當的行止,而制定了某些戒律應用於生活中,例如「過午不食」。 同樣,守淨戒的過程中,當行者知道「我又錯了」時亦是覺性起用。惠能大師說的好:「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所以守淨戒不能只看成外在的守淨戒而已,要深入思惟。是「誰在守淨戒」?故曰: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守淨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根若腐爛,樹則危矣! 若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淨戒」無法對所有狀況都有所規定,但卻能令心不動搖,而能生當時最適當的應對之法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所以說: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是故佛陀說: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關於戒的法句: 四十二章經第三十七,佛言,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花香、檀香、多伽羅香與茉莉花香都無法逆風飄香,只有具足戒行的人,名聲飄送四方。 栴檀多伽羅,拔悉基青蓮,如是諸香中,戒香為最上。 栴檀多伽羅,此等香甚微。持戒者最上,香薰諸天間。帝釋供養大迦葉尊者的故事 註:過午不食http://www.charity.idv.tw/d/d27.htm 那時佛陀還住在古印度羅閱城耆闍崛山中。那時羅閱城中的人民正在舉行節日慶典大會,會中並以各種伎藝雜耍及音樂演奏來助興。 當時難陀跋難陀二比丘也來到此處乞食,因為他們兩個長得非常的帥,所以眾人都聚集圍觀他們英姿。 後來有人覺得這樣不妥,便提議:「你們這樣子光看沙門釋子,不太好吧?!你們何不供給飲食供養,然後再瞻看?」 眾人覺得有理,便供給飲食。 難陀、跋難陀二釋子比丘吃完飯後竟留在該處欣賞表演及音樂,直到傍晚時分才回到耆闍崛山。所有比丘對這兩個人的行蹤感到很好奇,便追問他們:「你們兩個為何到傍晚才回來?」 難陀與跋難陀便將上情具實向所有比丘說明。 同一時間,迦留陀夷比丘在傍晚時分,著衣持缽,走入羅閱城乞食。 他走到一處懷孕婦女的家前準備乞食,當時天色陰暗,這名婦女拿著食物正準備出門給供養時,正巧天上打雷,一陣閃電的光暫時劃過了迦留陀夷比丘的臉。因為迦留陀夷比丘長的很黑,著實把這名婦女嚇壞了,婦女驚呼:「鬼呀!鬼呀!」沒多久便流產了。 迦留陀夷趕緊安撫:「大妹,妳別怕。我不是鬼,我是沙門釋子。」 婦女因為被嚇到流產,非常的憤怒,咒罵道:「沙門釋子就算是餓到穿腸破肚,也都不應該在夜間乞食!」 迦留陀夷聽到這樣的話,便回到僧團中,將此事向諸比丘說明。 僧團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的大長老,聽說此事,便責怪難陀、跋難陀、及迦留陀夷等三人的惡行,便將此事向世尊報告。 世尊知悉後便以此因緣集合比丘僧,當眾嚴厲訶責這三名比丘:「你們的所做所為,皆不符合威儀、不符合沙門法、不符合淨行、不符合隨順行。你們三人怎麼可以在夜間乞食及觀看伎樂?!」 世尊訶責這三名比丘後,便當眾宣告:「從今天起,不得觀看伎樂,凡是故意前往觀看伎樂者,犯突吉羅!為僧團的十種利益乃至正法久住的緣故,從今天開始正式與比丘立下此戒!」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