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者天偈(43)有為與無為
2018/12/26 14:38:54瀏覽240|回應0|推薦1

這是值得紀念的第1000篇貼文

有為與無為

活時身心遭念蝕,死後殘軀亦難逃

百蟲侵噬留白骨,皮肉本是奇幻物

川劇變臉瞬間呈,無影弗界藉相顯

日月星辰宇宙觀,夢幻泡影露電現

 

  活時身心遭念蝕。凡夫習以肉眼所見建立知見,行者此偈藉此習性由「有相」切入,當五取蘊相在之時,凡夫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生命遭到「貪嗔癡慢疑」侵蝕。為何身心遭念所蝕而不自知?因為我們對六根、六塵不如實知,我們的警覺不夠,因此常被念所遷,故說:活時身心遭念蝕。讀此句該自思惟,「念」應如何住,生命方不被侵蝕?吾等當如何降伏自心?此時更能體會須菩提之問:「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死後殘軀亦難逃。未見本來面目時,以身心為真實的己,豈不知五蘊皆是緣起,其準則是「生住異滅、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因此「死後殘軀亦難逃,百蟲侵噬留白骨,皮肉本是奇幻物。」讀此應反思,為何吾等執著皮肉是實?而菩薩摩訶薩卻不如是看,如《無量義經》大莊嚴菩薩讚佛,曰:「大哉大悟大聖主,無垢無染無所著;天人象馬調御師,道風德香熏一切;……如是等相三十二,八十種好似可見;而實無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對絕;無相之相有相身,眾生身相相亦然。」

 

  川劇變臉瞬間呈。《雜阿含294》「彼愚癡無聞凡夫無明所覆。愛緣所繫。得此識身。彼無明不斷。愛緣不盡。身壞命終。還復受身。」每次分段生死吾等都取不同臉面見人,到了老年看世間百年,卻恍如昨日,故說:川劇變臉瞬間呈

 

  無影弗界藉相顯。何者無影?影隨形轉,無形(無相)者無影。單此用「無影」兩字,實高明之至。弗界者無有邊界,何者是「無影弗界」?慧能大師是如是說:「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因此綜合「無影弗界藉相顯」這句話,與大莊嚴菩薩讚佛偈「無相之相有相身,眾生身相相亦然」是異曲同工。都是指出眾生的生命真相皆是自性穿著色身載道器也。

 

  日月星辰宇宙觀,當我們在夜間觀看星辰,常興起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之嘆,這是如實知,吾等應「視自己如塵沙」,由此為自己在人群中定位,為自己在生命一體中定位。我們歷劫再來,絕非貪圖外在一時享受而來。

 

夢幻泡影露電現。當如是靜下來之時,《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幫助我們離開這些綁住我們的「相」。  因為因緣和合(緣起聚散)而生的一切理法稱為有為法,我們要仔細的去觀察(要無所住才能如實知),就會發現這些我們所常住的色、聲、香、味、觸、法,皆屬生住異滅而非永恆實在。既是如此,我們就容易離開這些身心幻垢。一離開幻垢(不取於相),就如同《圓覺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在「覺」中,就能演好這世我們該演的角色,達到「諸法如義(宜)」,完成該完成的任務。

對皮肉的探討。《中阿含98念處經》的:「觀彼死屍,鳥啄狼食,火燒埋地,悉腐爛壞,骨銷在地,骨節解散,見已自比:今我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在觀身諸界後,經典皆提示一個假想:當分段生死到來,《增一阿含19》的念身修行法門,問「何者是身為?地種是也?水種是也?火種是耶?風種是也?為父種、母種所造耶?從何處來?為誰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終當生何處?」;

 

《圓覺經》普眼菩薩段: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請延伸閱讀:金剛經讀經淺得(63)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2261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