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我在台北:一個人生活
2013/04/03 16:11:32瀏覽1151|回應0|推薦24

美國專欄作家David Brooks於著作《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The Social Animal:The Hidden Sources of Love, Character, and Achievement)寫道: 

這個世代要面對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做「奧德賽時期」(Odyssey years)以前的人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以及老年期。現在則至少有六個階段:兒童期、青少年期、奧德賽期、成年期、退休活躍期,以及老年期。所謂奧德賽期,指的是介於青少年期與成年期之間,遊蕩徘徊的那十年時間。 


從社會現代化的角度來看,大家庭式微,小家庭成了多數,進而小家庭的數量開始漸漸被兩個人之間不需要任何「契約」的同居生活取代。表面上看,人越來越喜歡追求個人自由,就連這一陣子開的咖啡店,都多了很多提供給個人使用的桌椅,滿足獨行俠們的需求。 

可是,一個人真的能獲得自由嗎?或者這問題應該用另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去問:「你一個人,你自由嗎?」 

當Iphone、單速車、粗框眼鏡成為一種潮流,當無處不在的廣告不斷發揮威力,讓許多個體之間因為做出共同選擇而顯現出他們之間的共通性,自由的代價呼之欲出,「自由需要忍受孤單」。

台北街頭,奧德賽們踏上自我追尋的路程,各自通往不同的終點,但在這當中,人與人之間又像是內在被裝了磁鐵,而逐漸靠近。一個人生活,彼此的距離遠了,但是整體仍然在一個池子裡迴流。如果有一個目的,奧德賽們還能前進,但如果沒有,就成了水族箱內看似自由,其實只是讓自己活在一個玻璃箱子的洄游魚。無論如何奮力的游,都游不出一個更寬闊的視野。 

阿明(假名)是我一位學弟,他在街上擺攤一陣子了。他和其他從事同樣行業的男男女女都很熟,在同一個地區聚集,一起跑給警察追,一起聊聊昨天晚上遇到那位胸前掛著兩顆籃球的客人。某個角度來說阿明比我其他待在學院裡頭的朋友還認真看待他的事業,因為他沒有保險,沒有人會在他失業的時候給他遣散費,也沒有辦法申請失業救助金。沒有人知道阿明內心深處有沒有一個成家的念頭,反正他身邊的女人來來去去,大家要的都不多,沒人會要誰對自己負責。生活的歡愉就跟在床上別無二緻,追求的是當下,不問未來。 

阿明告訴我,這是他想要過的生活,儘管他對生活狗屁倒灶的部份充滿抱怨,但我仍相信他的話。我身邊不少跟阿明一樣選擇一個人生活的年輕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無論性別,無論是不是學生,無論是不是住在家裡。有人跟家人同住,但他真正的生活場域是自己的房間,更嚴格說是房間內的那台電腦與外頭網路線所構築出來,透過螢幕和鍵盤溝通的世界。

 

台北的奧德賽們。

一個人生活。

你們快樂嗎?

你們幸福嗎?

你,真的自由嗎?

----------

《MyPlus專欄》連結

粉絲頁

部落格

個人網站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74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