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攝影手札】妳教會我的一件事:談美的情與形式
2014/05/22 10:54:18瀏覽1380|回應0|推薦7

我這輩子並不像一些經常參與外拍,或者以人像攝影為業的攝影師,拍過許多以女性為主題的照片。我從未愛上我拍攝的對象,除非在拍攝之前,我已經對那個對象有愛存在。只有一個人,即使我只是看著底片,我都能感受到我對她的感情,回想起我們之間有過的故事。

直到2014年的今天,細數此生,我只愛過一個女人。

對我來說,這是探求美學中一個很大的疑惑。美學有主觀的移情說,也有客觀的形式主義。因為她,我才得以打破我對各種美學理論的依賴。就像一位近視其實不深的人,因為長久戴著眼鏡,便以為不戴眼鏡就會看不清眼前世界,就會錯過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直到有一天,才發現眼見不一定為真,朦朧中還能發現前所未見的散景之美。

感情讓我從疑惑中得到解脫,讓我了解理論的界線。簡言之,理論要為實踐服務,任何脫離實踐的理論都不算實用性的理論,只是一種研究假說。但在美學的世界裡頭,研究假說往往會讓本質就是實踐的藝術創作與審美,陷入邏輯的危機,以及理性的陷阱。

人是先有感情的能力(包括感受感情、表達感情,以及使感情與理性、慾望聯繫,進而互相影響),進而使得創作本身得以有感情投入的可能,以及感受作品中的感情面、精神層次的可能。

有感情的人,創造出有感情的作品,使得有感情的觀者得以在作品中與作者表達的感情內涵進行對話。

失敗的作品,就是在作品的感情表達部份出了差池,這不一定是作品的感情投注的不夠,其他因素也會造成同樣的情況。有些人的技法不夠,就像感情豐沛但缺乏好文筆的人,他沒有辦法透過足夠的技巧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些人則是太賣弄技巧,華而不實反倒掩蓋了情感本身的力量。

有時候問題出現在接收者上,當作者和觀者的理解層次有落差,就會有這種情況產生。和古典音樂或其他藝術領域相同,審美鑑賞需要一定程度的學習和訓練,審美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及的,但有些人認為既然人天生就有審美能力,就像人天生就有感情。實際上,確實人天生都有感情,但感情還是需要學習如何正確的自我理解與表達,就像每個人都有智力,但不是每個人天生的智力都一樣高,但不夠高的人還是可以靠後天努力學習,達到一定程度的學習成就。

因為短時間無法理解一項藝術,就宣告放棄,這和短時間讀不懂一門學科就放棄學習,同樣是一種自我放棄,並不因為前者是藝術,後者攸關更多功利方面的部份,前者就不重要。當我們說一個社會的人缺乏品味,經常是抱持前者看法的人太多。

之後,當我看到有些人為了追逐創作的高度,不惜捨棄現實中與他們發生感情的可能,都會讓我感到惋惜,因為他們走得是遠離自然的一條路。反觀藝術史上諸位戰勝時代挑戰的偉大藝術家,他們就算在感情上受挫,就算詛咒命運女神、和妓女上床、得了梅毒或其他性病、一輩子都沒有一位靈魂伴侶,他們也沒有放棄愛,而是將愛造成的自我衝突、矛盾與自殘,透過創作來發現。實際上,他們是最「感」愛,也是最「敢」愛的人。

 

他們很真,如同他們的作品。

 

回到攝影本身,要拍出有感情的作品,首先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的感情,然後學習如何透過攝影去「言說」——有意義的釋放——感情。在這之中,我們還能學會另外一件事,就是美確實很多元,很難有一個客觀的形式標準。每個人愛上的人都長得不太一樣,多數都算不上那些經常被放在雜誌上,或是在歷史中被傳頌的美男子與美人兒,但當我們愛上那個人,那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就能在那個人身上找到自己內心深處被打動的,一個能夠跳脫形式美感,亦僅僅使得我們自身獨特的美感經驗。

先有感情,才能迸發有感情的作品。先有感情,作品才能誘發感情;先有愛,才能迸發有愛的作品。先有愛,作品才能誘發愛。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353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