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想像和現實,總有一個得活著,否則死去的就是我們│ 高浩容
2018/11/07 02:08:49瀏覽2636|回應0|推薦16

 

日本政府今日公布一項數字。日本去年共有21321人自殺,比2003年的34千多人高峰下降許多。

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日本青少年自殺人數達到30年來最高數字,其中有250位是中小學學生。

 

談到自殺,我想起梵高。

梵高的晚年是在療養院度過的,他接受精神科醫生的診斷。當梵高的狀態好點的時候,還被允許可以出去寫生。

梵高晚年的作品,平靜、恬淡,就像他終於和自己和解一般。

然而,最後他還是選擇了死亡。

印象派的作品,遊走在現實與想像之間。

你認得每個畫面,那是山、樹和睡蓮,但他們都是扭曲的,就像你是通過一個變形的透鏡,或是一道使空氣扭曲的火光。

自殺者的眼中,生命是扭曲的嗎?還是怎麼樣的呢?

如果你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或許你會有答案。

那種扭曲,要我形容,彷彿「你看到的既是真相,又不是真相」。

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一方面來自各種真實事物的總和,另一方面來自我們對這些事物的解讀。

我們靠著兩者作為動力,活下去或死亡。

這兩者又可化約為兩種力量:現實的力量,以及想像的力量。

幸福的人,通常在現實與想像兩方面,皆不虞匱乏。

缺少其一,還能活下去,只是品質可能沒那麼好。

 

有的人生活困頓,但只要有生活的理想,就能堅持下去。

就像《孟子》寫的「無恆產而有恆心者,唯士為能。」

士,是那些讀書人,是那些有道德涵養的人,如顏淵一般安貧樂道。

又像電影《美麗人生》,一對父子被抓進集中營,爸爸為了讓孩子的心靈不要受傷,就謊稱他們其實在參加一場遊戲,只要每個環節都完成,就能拿到高分。

所以在折磨人的集中營裡,孩子依舊對生活懷抱希望,活到最後。

這跟意義治療大師法蘭科也談這點,那些能夠撐過集中營折磨的人,基本都抱有生活的意義,他們對未來還有憧憬。

那些內心已經放棄未來,放棄希望的人,往往肉體也撐不過集中營的折磨。

 

有的人內心空虛,但在生活上可能無須煩惱,故能維持一定活下去的動力。

這在諮詢中相對常見,經濟無法獨立的婦女,渴望從一段受傷的婚姻中解脫。但她們長期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跟社會脫節,即使處在一個令人絕望的婚姻中,但由於食衣住行不用擔心,這種形式婚姻還能繼續下去。

有些心理症狀和這種狀態有關,比如壓力造成的暴食症,就是通過口腹之慾的滿足,替代內心的不滿足。

還有些人通過性來排遣當下的問題,這也是有趣的一件事。

一個空虛的人,性能燃起空虛者一種錯誤的自我認知,他們會產生自己擁有能量的假象,但其實更多做的是消耗。所以空虛者的性愛後動物性感傷,會對自己造成二度傷害。

像克里希那穆提說的,正常的性不會是一種消耗,而是一種創造,一種建構。兩個人在性中得到更高的快樂,靈魂的昇華。

兩個相愛的人作愛,就有這樣的效果,在性之中,愛得更深。

空虛的性,只會讓兩個人在性的高潮之後,再次面對自己的空虛。所有的問題都沒有解決,明天跟今天一樣黯淡。

 

最好的生命狀態,就是在現實生活和個人想像,兩者都是完滿的、豐富的。

 

最糟糕的狀態,就是一個人在現實與想像兩方面都落空。

這在重症患者,或者農村的老人身上最常見。

另外,現實與想像不是兩個單獨事物,兩者也會互相影響。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有些重症患者,現代醫學已經無法解救他了,如果還有求助的欲望,痊癒的希望,這個人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所以當男主從印度弄來便宜的藥物,很多人在現實中得到藥物,在想像中能夠更好的籌劃未來。

但當藥物被禁止,很多人的希望落空了,連帶的現實的痛苦就顯得更加深沈。

 

可以說,無論我們的狀態有多糟糕,只要我們在現實或想像中,找到任何一個支點,我們都還有活下去的力氣。

人的大腦很奇妙,擁有與痛苦並存的機制。

研究兒童創傷的佩里(Bruce Perry)醫師,在著作The Boy Who Was Raised as a Dog談到許多兒童創傷的個案。

有一個女孩從小被繼父性侵。繼父通常酒後亂性,但小女孩不知道繼父什麼時候會喝酒,所以為了讓痛苦不會發生的太突然,後來小女孩會主動引誘繼父喝酒,這樣她就知道什麼時候強暴會發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案例,但在絕望中,小女孩找到了一個勉強能照進一絲光明的辦法。

這一絲光明,來自她想要好好活下去的勇氣。

有時諮詢,或者任何的救助能給予的,就是那麼一點點的勇氣,好讓一個人從黑暗中撕開一條裂縫,讓光能進去。

 

要是兩者皆無,生命狀態可能就岌岌可危,急須他人的援助。

你現在處於哪種狀態呢?

如果你感覺在某方面搖擺了,快要崩潰了,就僅僅抓住你僅有的吧!

有時候我們能做的就那麼多。

有些人抓住錢、房子或物質,不是因為他愛慕虛榮,而是他早已失去想像力,失去希望。他只知道通過現實事物,得到生命力的補償。

有些人看起來過份天真,像個傻子。但可能不是他真的是個傻子,而是他通過佛系或者草食之類的形式,在看來無望的現實中,通過內心活動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愛火柴的小女孩,不就是如此?

點亮每一根火柴,就能看見一點點希望,哪怕是假的,但只要每個火光都有意義,都有一點可能性,也能給自己送來一絲苟延殘喘的溫柔。

 

我想起一部戲,《等待果陀》。

人們等待果陀,但他永遠都不會來,儘管如此,等待本身也有意義。

有些人等了一輩子,所以活了一輩子。

那些放棄等待的人,也有機會成就自身。

當然最好的方式,可能是我們把自己變成果陀。如此一來,我們就無須繼續等待,就像生命最完美的形式,就是好好活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1945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