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2/24 16:14:27瀏覽4225|回應0|推薦19 | |
大女主到底是追求自我,還是迎合主流價值?是實現理想,還是報復社會? ◎作者:高浩容 從開啟偶想劇熱潮的《流星花園》;職場劇《歡樂頌》、《北京女子圖鑑》;以古代為背景的《楚喬傳》或《扶搖》;嚴肅的宮廷劇《甄嬛傳》與近期的《如懿傳》。 每年都有好幾部以女性為主角的戲,但以女性為主角,並不等於大女主戲。 通過對大女主戲的界定,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大女主戲當道背後的心理因素。 大女主戲,一般指的不但主角是女性,並且女性角色在故事歷程中,得到成長,實現自我。 最難理解的,就是這「自我」兩個字。 很遺憾的說,大女主戲乍看很多,實際上並不多,多的是瑪莉蘇、白蓮花和傻白甜黑化的戲。 真正的大女主,重點不是大,而是女性如何自主。而這個女性又可以化約為每個女人自己,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 反觀有些戲劇,雖然主角是女性,卻被誤會為大女主戲,實際上這些戲非但不是教女人做自己,反而削弱女人對自己的認同與接納。 比如有的劇不是大女主,而是瑪莉蘇。女主往往抱持對自由的嚮往,嘴巴唸著獨立自主,但實際上大多數時間都在談戀愛。 比如電影《五十度灰》,女主除了使小性子之,基本利用身邊的男性達成目標。 有的劇不是大女主,而是白蓮花。比如《一簾幽夢》,在女主的視角下,所有的爭鬥都是暴力的,她從不積極的去爭取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她喜歡的就是好人,妨礙她的就是壞人。 女主通過搶佔道德高位的方式,扮演一位聖女,好去指責身邊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三不沾的人極其討厭,好像所有人跟她一比,道德都有缺陷。這並不是真正道德崇高,而是利己主義的高度表現。 有的劇不是大女主,而是傻白甜黑化,或者情緒爆發。 這類型的作品,女主剛開始就像《流星花園》的杉菜,跟所有人比她是清純的。 這種清純很容易被解釋為善良,但經過許多被欺負的經驗後,她可能爆發了一下,或者像《扶搖》中因為創傷而黑化。 這看起來好像是女主堅強的表現,但根本上女主並沒有真正堅強起來,只是通過復仇,或者劇烈反差的行動,讓人感覺她變得不一樣了。
我以為花木蘭是中國第一個大女主故事 § 大女主就是真正為自己活過 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中,對女性自主的論述:「从女人有自由时起,她只有一种命运,即为了她自己而去自由地创造。」 真正的大女主,可以說是時代的命運。 這個命運有好,也有壞。 當女性得到更多的權力,與此同時女性能夠更好的發展自己,卻也必須間負起過去可能未曾肩負的責任。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所有的時代更迭,都會帶來某些犧牲。 比方過去可能一個家庭,經濟壓力全由男性承擔,女性負責家務的部份。這使男性認為,我只要賺錢養家就夠了,忽略照顧子女的責任。 女性則可能以持家為生活的全部,忽略自己明明有機會發展更好的事業,在情感滿足上也礙於家中地位不如先生,而必須隱忍。 可是如果一個女性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可能就得肩負起生活的全部經歷壓力,或者遇到觀念不合的對象時,推遲結婚、生育事宜。 最讓人痛苦的,就在於當越來越都多的女性,走上實現自我的道路,身邊那些質疑她們為什麼不結婚、為什麼不靠男人的親朋好友,他們可能是發自真心的擔憂,希望對她們好。 所以這讓那些堅持自我的女性,更容易心底感到難受。 畢竟如果我們今天面對的責難,來自那些不愛我們的人,就像事業上的競爭對手,我們大可以強硬起來,與之對抗。 但面對愛我們的人,給出他們覺得對我們好的建言,我們卻無法呼應他們的關愛,我們可能會不禁有些罪惡感。 然而,就是這些複雜,甚至負面的情緒,讓一個女人真正的成為她自己。 因為若要自由,就必須對抗命運,而不是屈就命運。
參與Me Too運動,為弱勢和受性侵害的女權發生,不分男女都是女主。亦即尊重「一個人」的自主權,無論他是男是女,都應該得到應有的保護,以及支持。 §在偽大女主戲中看見彩虹 那些偽大女主戲,反應出的是父權體制下的成功女性,而不是女性眼裡的成功女性。 瑪莉蘇,過份的強調女性的感性,以及女性對愛情的投入。卻忽略了女性其實也是理性的動物,同樣可以在愛情之外的領域,有一番作為。 比如在波蘭,課本並不說居禮夫人。因為居禮(Curie)是夫姓。 作為一位成功的科學家,她不是某某夫人,某個男人的老婆。而是應該指稱她的本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kłodowska)。 女性的成功也不是偶然,不像瑪莉蘇類型的電視劇,女主成功的歷程充滿各種機遇,並且不時會有大老闆、富少或工具人出來相助。 真正的大女主戲很樸實,就像真實的女性人生。有許多的挑戰、挫折,也有失敗,但即使無法邁向最後的成功。但這個過程很值得,因為走過的路,都是那麼踏實,所有的喜怒哀樂,都不會是別人的故事,而是自己的故事。 有時我們在奮鬥的歷程中,必須變得尖銳,有時我們成為別人喉頭裡的刺,但這些代價,使我們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我們可以跟別人訴說自己,且不必然用我是某個人的母親,我是某個人的妻子,或者某個人的女兒。 我的故事,能代表我自己。 我感嘆真正的大女主戲還不夠多,更多的是偽大女主戲,這些戲只談女性應該要獲得世俗的成功,當上大老闆、開自己的公司、兼顧事業與家庭。 但這都是神話,不見得是一位女性自己真正想要的結局。 真正的女主,我想是能夠清晰的看見自己:「我的幸福,不需要通過婚姻,或母親的角色才能證明」。 但如果一位女性發自內心的想要當一位好媽媽,而不是因為外界的壓力,或者不清楚自己要什麼。這同樣是幸福的大女主,因為她自由的創造了自己的命運。 如果我們希望真正的大女主戲越來越多,人們需要給女性更多的自主空間,而不是一邊給予女性進入職場的機會,卻又同時要她們扮演妻子、母親等傳統角色,讓她們疲於奔命,最終不得不放棄兩者之一。 而是男性要更多的參與進過去「只有」女性才參與的責任中,傾聽她們、理解她們,至少不是一位只知道拿錢回家的父親。 最終我們會習慣那些大女主戲,直到沒有人覺得大女主是一件特別需要關注的議題。 因為大女主不再稀有,而是每個女人與生俱來的自由與權力。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