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快結婚的時候,發現男友是個月光族,這婚該結嗎?
2018/09/13 12:01:21瀏覽3657|回應0|推薦17

美國作家歐.亨利(O. Henry)有部知名小說,叫做《麥琦的禮物》。

故事描述一對貧窮的夫妻,他們都想在聖誕節的時候送給對方一份禮物。丈夫手上值錢的東西,是一塊祖傳的懷錶。他想到妻子有一頭美麗的秀髮,於是幾經考慮,決定把懷錶當了,好拿錢去買一把配得上妻子秀髮的梳子。

節日來臨,丈夫看見回家的妻子,卻被妻子的造型震驚了。原來妻子剪去了一頭秀髮,把秀髮賣了,好給丈夫的懷錶買一條昂貴的錶鏈。

他們為對方,願意付出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可是當他們付出之後,才發現原本寶貴的東西所換來的,卻是一場空。

 

§為錢在一起,為感情而分開

經濟能力是許多人進行婚前考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影響婚姻的主要因素,錢佔多大部份呢?

辦理婚姻手續很簡單,但婚姻本身複雜而冗長。

這份冗長在婚姻之前,延續到婚姻之後。

如果婚前發現另一半的經濟實力不如預期,這時候我們要做的考量,不只是結婚這一刻,還包括未來長期的生活。但我們要搞清楚,到底兩個人在一起,影響幸福的主要因素就是錢嗎?

從步入結婚的標準來看,2015年,台灣婚戀網站的調查顯示,結婚對象的選擇上,男性最在意女生的年齡,希望低於30歲。對女生的經濟要求,七成以上男性表示只要女方有穩定工作就好。

女性對男性的年齡要求比較鬆,但經濟要求比較高,有六成女性希望未來配偶月收入要超過60,00012000人民幣)。

至於在某些地區,擁有婚房更是必備條件。

 

假設婚姻都有頭有尾,光看頭,不看尾,可能會錯過一些資訊。

婚姻的盡頭,不得不提近幾年迅速攀升的離婚率。

2016年《新京報》的問卷調查,離婚念頭產生的五個主要原因,都跟經濟無關。分別是:對方出軌、家庭暴力、性格不合、婆媳關係不和睦、對方有不良嗜好。

再往前推三年,兩岸對於離婚原因的調查都差不多,出軌等感情打擊,才是離婚的主要原因,金錢觀的差異始終排不進前五。

所以結婚前,錢是重大的考量因素,但進入婚姻之後,反而錢變得沒那麼重要。打擊婚姻的主要殺手,是那些讓人傷心的出軌、外遇、家庭暴力。

因此當我們做婚姻的考量,往往因為雙方年紀都輕,都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和社會認知,更容易受未知的恐懼影響,同時也更容易受到身邊長輩,或者某些媒體製造的價值觀左右。

 

§你最在意的問題,就會變成問題

有句話說,「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用錢解決;不能用錢解決的事情,有再多錢也沒用。」

同樣是錢,不同立場的人,會拿來做不同的解讀。

比如攤開養育對於一個孩子,從出生前結婚,懷孕後做月子,到孩子讀幼兒園,直到大學畢業,乃至於把首付的錢考慮進去。有人說養一個孩子長大,少說500萬。

站在這個角度,感覺賺多少錢都不夠。

但也有些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他們以為養孩子花錢只是手段,怎麼花才是關鍵。錢少一點沒關係,重點是要有愛;沒有房子沒關係,重點是生活環境有品質。

某些能用錢解決的人,嘲笑那些不用錢解決的人拿不出錢,淨給自己找自我安慰的理由。

相反地,那些選擇租房而不是買房,或是認為讓孩子讀二十萬幼兒園的幼兒園根本是炫耀性消費的人,他們走不到一塊兒去。

你說哪一方的考量對呢?

實際上,可能雙方都對,也可能都錯。這背後的心理無關對錯,而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主觀認知被挑戰了,我們的內心往往就會激起防衛的姿態。

知名公衛學家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在著作《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中就談到人類心理的三種直覺偏誤:

一是「二分法直覺偏誤」,人們更容易把事情看成非黑即白,不是對、就是錯的邏輯,把事情過度簡化。

二是「單一觀點直覺偏誤」,當一個人內心相信了一種聲音,他往往會逐漸放大對這種聲音的依賴,即使面對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仍堅持原本的信念,即使這個信念早就漏洞百出。

三是「怪罪型直覺偏誤」,我們總是忍不住對自己遭受的問題,逃避責難,同時尋找替罪羊。

簡單說,人們對於思考,往往傾向的既不是理性,也不是感性,而是懶惰成性。並且當不好的事情可能牽扯到自己身上,把責任推乾淨,比真假對錯到底是什麼更重要。

比如今天一對即將結婚的男女,女方發現男友是月光族,動搖了結婚的念頭。

於是這位女士拿著這個問題去問身邊的人,問到認為錢很重要的人,和認為錢不那麼重要的人,他們的答案並不會在女士身上產生交集。

更多時候,對它人提問的意義,只是在尋找一個呼應自己想法的答案,使我們不用太費腦力,並且當我們依循他人的說法,我們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把一些自己的責任移交出去。

因此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是要緩下腳步、認真思考、吸取各方意見,審慎的做決定。

 

§結語:聚散離合都是緣,求個明白才是真

回頭來說,男友是月光族,這跟婚姻之間的關聯性是什麼?如果你對身邊另一半的經濟能力有疑慮,無論是感覺他賺得不夠,還是他太會花錢,以下幾點不妨問問自己,最好和伴侶共同討論:

1. 錢對於我(對方)的意義什麼?

2. 在應允結婚之前,這段時間握對對方的經濟狀況、消費習慣知道多少?

3. 是我看重錢。還是我感覺沒有這些東西,我會覺得害怕?

4. 我是否願意趁這個機會和對方溝通金錢觀?或者我害怕去談這件事?

5. 我和對方是否有同樣的未來規劃,並且也有務實的執行計畫?

6. 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將雙方納入「我們」的家庭體系,而不再事事都我我我?

7. 我設想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我能做好最壞的打算又是什麼?

8. 除了金錢,我對對方是否有充分瞭解?

 

婚姻之路,就像人生旅程的其他部份,不可能沒有風險。

通過這個機會,瞭解自己金錢觀的內涵,以及如何形成的歷程,能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同時也藉此機會和對方溝通,減少雙方的認知誤區。

避免因為錯誤的理解,放棄一段來之不易的感情。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15751959